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三顾频繁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这是杜甫在诗中对诸葛亮的一生的高度概括 。 三国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郭嘉不死 , 卧龙不出” , 人们熟知诸葛亮是从刘备三顾茅庐开始的 。 有着这样高的起点的诸葛亮在此后连胜曹操 , 几乎可称得上所向披靡 , 其中最为知名的还是他在赤壁之战中表现出的惊人智识 。 出使东吴 , 舌战群儒 , 为孙刘同盟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 完全配得上刘备三顾茅庐的用心和期望 。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
苏轼当年夸周瑜 , 雄姿英发 , 羽扇纶巾 ,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 而诸葛亮之文才 , 与得此盛赞的周瑜难分伯仲 。 从他的谥号和在中国武庙十哲中的地位中都可以看出 , 大家对他的军事才能的欣赏和认同 。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
除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外 , 大家所能了解到的诸葛亮最擅长的实地作战方式即为火攻 。 无论是新野还是博望坡之战乃至于大家都耳熟能详的赤壁之战 , 诸葛亮都熟练地运筹帷幄、挥斥方遒 , 火烧30万曹军而不以为意 , 丝毫未见手下留情或于心不忍 。 奇怪的是 , 在南下南征孟获时 , 运用他最熟悉的火攻烧死几千个藤甲兵 , 诸葛亮却深感不忍 , 痛呼长叹道 , 我这样虽然对江山社稷有功劳 , 但一定会折寿的啊!作为大军统帅的诸葛亮为何偏是这一次产生了这种于心不忍之感呢?这样心慈手软的诸葛亮大将之风何在?莫不是人到暮年 , 也开始变得犹疑不决甚至过分迷信了?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
事实上 , 这却恰恰是诸葛亮真君子的体现 。 此前对曹操的军队丝毫不见手软 , 是因为在诸葛亮的心目中 , 曹操一党是谋朝篡位心怀不轨的乱臣贼子 , 理应诛灭以维护汉室正统 。 他能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的一大原因也正在于此 , 在他心中刘备也是称汉室正统一员 , 在天下大乱 , 皇权动荡的当时 , 唯有心系汉室 , 心怀抱负的刘备值得扶持 。 因此 , 无论他怎么攻打曹军 , 都是维护正统的正义行为 , 甚至是替天行道 , 又何来天谴报应 。 正如司马懿后来评价诸葛亮:“真乃天下奇才也!”说的便是其心系天下的思维 。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
然而攻打孟获则不然 , 军队一多一少 , 政权一强一弱 , 差距悬殊 , 非君子所为 。 何况当时南方人口分布较为分散 , 人员稀少 , 又多是少数民族 , 这一次火攻烧个干净 , 对少数民族来说是巨大的损失 , 有些人少的小民族可能会直接灭族 。 诸葛亮出兵南方的目的是使当地众少数民族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 而不是直接剿灭对方不留余地 。
诸葛亮烧30万曹军后 , 为何烧藤甲兵却大呼折寿?司马懿道出过玄机// //
这次 , 诸葛亮采用的是攻心战策略 , 也正是因为如此 , 他后来七擒孟获 , 多次将孟获放走让他再战 。 最终 , 南中当地的土著首领包括孟获彻底被诸葛亮折服 , 认为诸葛亮代表着上天的神威 , 表示南中人再也不会反叛生事了 。 与南中盟誓后 , 诸葛亮一反传统 , 对南中地区采取了重用地方势力 , 保证当地利益的政策 , 此后南中再未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
- 撒豆成兵挥剑成河,乘坐风轮飞跃天堑,这本古书诸葛亮比演义还神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浅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挣扎还是静待结局?
- 曹操问徐庶诸葛亮是谁,徐庶只说了两句话,曹操:此人厉害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浅谈有关诸葛亮生平的六大疑案
- 湖北省一个县,人口超30万,地处三省(市)的交界处!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 隆中决策:诸葛亮战略上的失误与他的人生境遇有直接关系
- 历史秘闻:诸葛亮北伐的次数只有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