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再说雍正

《再说雍正》

金恒源 著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8年11月

点击图片打开购买链接

作家简介

金恒源 , 清史研究者 。 先后出版《雍正称帝与其对手》《你所不知道的雍正后宫》《雍正帝与家人》《再说雍正》;论文刊于《史林》《清史论丛》《清史研究》《紫禁城》等;热心公益文化讲座 , 计500余场 。

内容简介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清世宗胤禛 , 康熙帝第四子 , 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 , 在位十三年 。 无论其继位还是死亡 , 都笼罩在团团迷雾中 , 几百年来深受争议 。 他的时代上承康熙 , 下启乾隆;他本人励精图治 , 勤勉敬业 , 却也残忍刻薄、虚伪多疑 。 他的一生在历史上烙下深刻印记 , 学者们莫衷一是 。

本书全面论述雍正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 , 并与康熙帝执政时期做比较 , 意在分析雍正统治下的国家社会走向 , 朝野上下发生了何种变化?这些对中国的历史走向又有什么样的影响?

精彩书摘

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这一字之差 , 却有着天壤之别 。 关键在于其人是否在历史上真正创立了伟业 , 其人格是高尚还是低劣 。 简言之 , 伟业是伟人创建 , 不能成伟人 , 必无伟业可言 。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在古今中外的君主系列中 , 有不少归入到伟人之列 , 如 , 美国的林肯、华盛顿;法国的拿破仑、戴高乐;中国古代的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汉高祖刘邦、唐太宗李世民、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清圣祖康熙帝等 。

就雍正帝而言 , 应该将其归入伟人 , 还是归入小人 , 既要对其人是否创立了伟业、其伟业对当时及后来历史产生何种影响去论证与判断 , 还要看其人人格人品是否可以归入伟人之列 , 才能科学界定 。 两者不可缺一 , 更不可互为矛盾 。 单用雍正勤政数据 , 来断定雍正之伟业 , 似乎还远远不够 。 希特勒也是勤政之人 , 希特勒非但不是伟人 , 还是大罪大恶之徒 。

应把雍正帝归入伟人还是小人 , 除了应将他置于与前任康熙帝的比较中去观照 , 还应将雍正之时代置于当时国际世界的发展、变化这个大背景、大格局中去观照 。

笔者在思考、撰写雍正帝是《伟人耶 , 小人耶》这一章节时 , 特地又从书柜中重新找出并拜读了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历史学家何芳川教授及清史大家戴逸教授的精辟论述 , 非常激动 。 笔者虽与何芳川教授素未谋面 , 却大有受其谆谆教导之感后 , 对雍正帝究竟是伟人还是小人这个题目的探索 , 扩大了历史新视野 。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何芳川教授指出:“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永远有一个外部世界 , 特别是形成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大帝国 , 秦汉以后 , 汉、唐、明、清四大帝国 , ……前三个大帝国时期外部的世界不是特别重要 , 可以写 , 也可以不写 , 原因是什么呢?原因就是无论是汉、唐 , 还是明这几个大帝国(到明代稍微有些变动) , 中国应该在当时的世界文明的舞台上占据中心的位置 , 她对外就是一种文明的流播 。

……

但是 , 唯独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历史 , 大清帝国的历史不可以不写外部世界 , 因为这个时期(1644—1911年)正是世界进入近代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说的资本主义时代 , 是从16世纪开始的 , 正是这个时候世界走向近代的一体化 。 它的主角是资产阶级 , 近代的资本主义 , 它在清朝这个时候占据了世界文明舞台的中心和制高点 。 ”

因此 , 雍正帝应归入伟人还是小人 , 除了要从中国清史的研究角度去评定 , 还应用世界史的这面“镜子”去观察 。 因为 , 中国历史影响着世界历史 , 世界历史也影响着中国历史 。 我们应该站在21世纪的高度 , 而不应只站在雍正帝的角度去解读、评价其功过是非 。

何芳川教授认为 , “这个雍正杀人非常多 , 很不好 。 现在却说雍正很勤政等等 。 ”这与笔者多年来一直在思考、一直在探索、在求证的思想 , 不期而遇 。 在当下出版、影视、媒体对雍正帝普遍叫好的潮流下 , 何芳川教授能鲜明指出这个常人不敢想、不敢说的思想和观点 , 不仅令人敬仰 , 更非常之重要 。 余以为雍正不好 , 不仅在他杀人非常多 , 更在他杀人的理由很不正当、很不充分 , 而手段又非常残酷上 。 这样的统治 , 可归入伟人之列吗?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评价雍正帝是伟人还是小人 , 其意义不仅在于公正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 实际上更在于对雍正帝的那一套统治思想、制度政策 , 究竟好不好 , 哪些值得借鉴 , 哪些应该引为教训作出分析上 。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 何芳川教授又提出:“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积极的东西 , 它的功劳 , 同时也要看到它在中国历史上的消极的、负面的东西 , 如文化专制、文字狱等等 。 ”

笔者认为 , 文化专制、文字狱等等固然不好 , 还有比这更不好、更要害的问题 , 即:“中国的皇帝对内都非常残暴 , 但对外却有一副儒家天朝大国的和善和友好的面孔 。 ”

笔者一直认为 , 雍正帝是个韬晦之计的高手、能手 , 更是权力斗争的高手、能手 , 是铲除政敌的高手、能手 , 也是篡改历史、伪造历史的高手、能手;但在对外关系上 , 雍正的智商显得很不够用 , 本领并不如有的人认为的那么强 。 你看他在权力斗争中 , 如鱼得水 , 凶狠有加 , 屡屡得逞;但在国家主权、领土守卫上 , 要么退让 , 要么力不从心 。 依笔者之见 , 他是一个对内凶狠、对外缺钙的君主 。 是一个内斗内行 , 外斗外行的君主 。 这样的君主 , 能归入伟人之列乎?

“从制度文明来说 ,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 在清朝建立的前四年 , 到1688年结束 , 正好在康熙的时候 , 他们开始过上好日子了 。 两次革命把英国的制度文明的问题解决了 。 18世纪80年代是美国独立战争 , 1789年法国大革命 , 在制度文明方面 , 人家完成三大革命的时候 , 我们却过着一种天朝无所不有的生活 。 在思想领域 , 伏尔泰、孟德斯鸠 , 多少大思想家 , 人家在那里百花齐放、群星灿烂的时候 , 我们(还)在搞文字狱 , 这个反差多大啊!”

且不用说用西方工业革命和思想文明之进步来对比同时代的雍正帝 , 就用他的前任、他的父皇康熙帝的制度、政策相比 , 无论在事业上还是在人格上 , 究竟谁比谁更强?有人说 , 雍正比康熙强多了 , “有过之而无不及” 。 笔者不才 , 试作如下陋见比较之 。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一、 雍正帝即位前后的自评

对执政业绩自述之评估按雍正帝之个性 , 他是一个自视甚高、不甘认输之人 。 如雍正二年十一月在乾清宫西暖阁召诸王、满汉文武大臣谕:“古来书史所记 , 多言人君当臣下蒙蔽 , 朕以为不然 。 夫人君岂皆庸圄 , 必待贤明之臣引君之道 , 独无睿哲之君可以训迪臣工而引之于道乎 。 朕自揣生平诸事不让于人 。 向在藩邸时 , 诸王大臣不能为之事 , 朕之才力能办之 。 ”《雍正朝起居注》第一册 , 第373页 , 雍正二年十一月乙卯十五日 。

但 , 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 , 与社会现状无情之现实 , 完全是两回事 。

雍正帝不该遗忘 , 雍正元年即位之初他亲口对太后坦言:“臣于政务素未谙练 。 ”此非雍正谦逊之语 , 也非雍正偶然之语 , 类似的话 , 他又一再重复过多次 。 如 , 雍正二年九月谕:“朕在藩邸年久 , 虽于群情利弊、事理得失无不周知 , 至如国家政事有关定例者 , 朕既经历未久 , 如何可比皇考匡正之责 。 尔等若复隐忍不言 , 是将成朕之过 , 使事多舛错 , 尔等岂能辞其责乎?”

一方面 , 雍正帝认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另一方面 , 雍正帝又不得不坦陈他对国家政事有关定例即制度、政策并不熟悉了解 。 一旦有错误 , 雍正帝认为责任在大臣们没有向他预言 。 如果康熙帝选择四阿哥接班继位如某些人所说在思想上已考虑很久 , 康熙帝怎么会不考虑、不着手先解决四阿哥“于政务素未谙练”这个问题?

雍正三年二月壬午 , 上御西暖阁 , 召诸王、议政大臣、满汉文武大臣、九卿等面谕时 , 再次谈起因“向来从不干预政事 , 一切俱未周知”一事:“壬寅之冬(即康熙六十一年冬) , 朕瓒承大统 , 几务筱繁 , 以向来从不干预政事 , 一切俱未周知……三年以来 , 叠遭皇考皇太后大事 , 怡亲王(允祥)、舅舅隆科多悉心办理 , 诸事妥帖 , 能体朕意 , 无一事劳烦朕心 , 所委一切大小诸事 , 丝毫不苟 , 小心敬谨 , 竭尽心力 , 忠诚任事 , 实属可嘉 。 ”

雍正帝说 , 他以前“向来从不干预政事 , 一切俱未周知” 。 是四阿哥本人不想干预政事 , 还是皇父康熙帝向来不要四阿哥干预政事?据笔者对四阿哥及诸兄弟之研究 , 及康熙帝对诸皇子之态度与评价 , 显然是后者 。 正是这个缘故 , 雍正帝尚未正式即位 , 康熙帝去世第二天 , 就任命允祀、允祥、隆科多、马齐四人总理一切大小诸事 。 一来是为拉拢人心、稳定政局;二来也是藉此以填补自己缺少执政经验之短板 。

这种情况和局面 , 直至雍正五年(1727) , 也并无根本改变 。 雍正五年三月谕:“朕即位五年以来 , 虽悉心竭力加意整理 , 而尚毫无就绪项 。 ”《雍正朝起居注》第二册 , 第933页 , 雍正五年正月甲辰十七日 。 雍正五年闰三月上谕:“自朕办理以来 , 于大小政务未能洞悉周知 , 而其果否悉合机宜之处 , 亦未能自信 。 ”

雍正帝执政五年时的这一总结表明 , 他对于自己的执政治理是否都能悉合机宜仍“未能自信” 。 这与他长期以来毫无执政的基础而又急功近利大有关系 。 他的皇子时代长达45年 , 康熙帝从未任其任何重要职务 , 他当然“于政务素未谙练”“于大小政务未能洞悉周知” 。

那么 , 45年里 , 他的所爱 , 他的追求是什么呢?在以下朱谕里可清楚看出:“朕仰赖皇考福庇 , 在藩邸数十年 , 优游娱乐 , 所蓄玩器颇有 。 及朕即位后 , 见宫中传贻古玩器皿皆质朴之物居多 , 实无奇异稀有人所罕见者 , 言之于人 , 亦令人难信 。 视朕藩邸所获 , 尚属不逮 , 朕深抱愧于怀 。 当日二阿哥(二立二废之太子)在东宫时 , 广蓄奇巧珍贵之物 , 数倍于皇考宫中之所有 。 朕所见甚多 , 诸臣即竭力购求 , 亦不能出朕所见 。 ”

他即位后看到 , 皇父宫中的古玩器皿 , 远比他在皇子时代觅藏的古玩要质朴得多 , 即使诸臣现在再竭力购求 , 亦不能超过他之前已经之所有 。 以四阿哥之文化根底 , 难道他不知道玩物丧志之古训?这与康熙帝年幼时立志长大后要像父皇那样治国安邦 , 落差何其之大?与少年天子16岁一举解决鳌拜及其死党专权 , 落差何其之大?与康熙帝执政61年之久 , 宫中古玩器皿皆多为质朴之物 , 远不及二阿哥、四阿哥收藏之奇异稀有 , 落差何其之大?

年轻力壮的四阿哥自喻为“闲客”“野僧” , 这与康熙三十七年(1698)父皇康熙帝批评年已21岁的“四阿哥为人轻率”“喜怒无常”等是完全一致的;这与四阿哥藩邸时把大部分精力投入在搜藏古玩“优游娱乐” , 把精力投入在佛教上的经历也是一致的;这与四阿哥仓促继位后 , 甘认“大小政务未能洞悉周知” , 也是完全一致的 。

伟人之所以成伟大 , 非一日一夕之功 。 伟人首先要有伟志(伟大志向)、日后不懈奋斗才会有建立伟业之能力与功绩 。 四阿哥青年时代将主要精力都投放在搜藏古玩 , 其规模、品相居然都已远超父皇宫中之所有(他自己亲口说的) 。 如此这般的“天下第一闲人” , “闲王” , 是伟人所当为的表现乎?四阿哥的皇子时代长达45年 , 有何伟大表现?他靠宫廷政变一夜之间当上了皇帝 , 就成伟人了 , 可能吗?即使他是完全正常、合法继位 , 他当皇子45年中毫无伟大表现 , 就因为他当了皇帝 , 他就一下子成伟人了 , 可能吗?

有人提出 , 他虽然皇子时代45年里平平常常 , 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是“伟大”的 。

从雍正帝头几年执政经过直至他去世看 , 他始终并无一个完整明晰的政治蓝图 , 也并无一条明晰的国家道路的前进方向与国家发展的阶段论 , 他只是陷于每日琐碎的事务堆中 , 他又喜欢独裁 , 事无巨细盖出自他手 , 雍正勤政 , 原因盖在于此 。

即使在扫除政敌七八年之后 , 国家治理之局面与现状 , 就连雍正帝本人也极不满意 , 国际国内的舆论也对其极为不利 , 这样的封建帝王 , 能归入伟人之列么?

请看雍正五年四月十五日(1727年6月4日)谕内阁:“圣祖仁皇帝……当年五十圣寿之时尚未行庆贺之礼 。 朕临御以来虽时时有励精图治之念 , 爻安海宇之心 , 而实在善政善教可以造福于社稷苍生者 , 何事可以自信?”他又一次讲述了他的不自信 , 应该完全是他的真实意思 , 也应该完全是他执政已进入第五年时的真实情况 。

连雍正帝本人都再四甘认 , 虽时时有励精图治之念 , 也时时有兢兢业业勤政之实 , 但对造福于社稷苍生之业绩 , 却并无自信 。 今日之某些专家却堂而皇之地提出 , 雍正帝“十三年的政绩比在位六十一年的康熙帝有过之而无不及” , 此论能成信史乎?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荐读 | 《再说雍正》:伟人与小人仅一字之差// //

点击原文 , 即可打开购买链接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