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关于电影《投名状》中庞青云“苏州杀降”一事 , 其实是根据历史上李鸿章的真实事件改编的 。

先说历史背景 , 李鸿章攻打苏州时 , 太平军与湘军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

当时湘军与太平军总体陷入僵持状态 , 因为洪秀全坐守南京 , 李秀成部队又在苏州、常州等地 , 所以两主城以及周边小城都有征兵把手 , 互成掎角之势 , 相互扶持 , 相互支援 。

湘军如想攻破太平军是不可能的 。 因为太平军不算主城驻守兵力 , 光支援的活动兵力都有二十多万 , 而李鸿章曾国藩所有兵力加起来也就二十多万 , 这点兵力显然不可正面应对 。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 , 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

曾国荃围南京 , 李鸿章围苏州 , 曾国藩居中调度 , 这么僵持着 。 显然 , 战局双方都很焦灼 , 急需突破口 。

也许是上天不容苏州太平军八王守将 , 南京到苏州的调兵密信被曾国藩截获了 , 上边明确写出派兵二十万赶往苏州增援 。

这条信息成了制胜的关键 , 一方面派兵打援 , 一方面四周围困苏州 , 城中水泄不通 , 无法出入物资 。

这就跟电影里差不多 , 只不过李鸿章部队不缺物资 , 而城中守将守兵多 , 物资紧缺 , 甚至开始不惜抢民粮 , 但依然不够维持数月 , 且援军迟迟不到 , 这一拖再拖军心就乱了 。

李鸿章手下有太平军投降过来的旧部 , 于是派人进城跟八王之一谭绍光通了信 , 暗中诱降 。

八王商量后 , 自知城门不久将破 , 如到那时再降就被动了 , 不会有更好的条件和待遇 , 所以就降了 。 李秀成看到了八王异动 , 所以在城门打开之前 , 抄小路溜走了 。

八王投降后 , 本以为会受到李鸿章册封 , 但是李鸿章不仅没履约册封 , 反而做了个饭居 , 将八人一举拿下 , 并且杀了八人亲信千余人 。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 , 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

为何李鸿章会杀降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 大概跟电影里一样 , 只不过有细微差别 。

庞青云说 , 浪费粮草 , 山字营借到的粮草不多 , 只够维持数日 , 是留着给自己部队攻下南京的 , 所以城中四千守军 , 必须杀 。 但是在现实中李鸿章不缺粮草 , 但如果留下了苏州城十数万人 , 或许真的会缺粮草 。

还有一点原因 , 庞青云说:这四千人即便缴械 , 那以后拿起武器就是兵 , 对战局不利 , 所以必须杀 。

现实中 , 李鸿章确也是有这一点顾虑 , 因为战局已经陷入白热化阶段 , 如果八王再反叛自己投奔洪秀全 , 那这一拖又不知何年何月 , 所以直接下令杀了八王和手下一千多亲信 , 把有领导能力的人都杀了 , 以绝后患 , 而普通官兵大部分都放了 , 只留下了小部分 。

当然 , 最重要的一点是因为一个人 。 如果不研究清史 , 这个人很少有人知道

美国人白齐文 , 常胜军的第二任领导 。

也就是李鸿章手下战斗力最强的雇佣兵部队领导 , 李鸿章是靠常胜军才打了很多胜仗 , 虽然他们只有几千人 , 但装备精良 , 综合素质高 。

白齐文跟李鸿章不合 , 一气之下跑到苏州投降太平军 , 跟李鸿章作对 , 而且就在李鸿章攻打苏州前半年多 。

白齐文作为常胜军的领导 , 对李鸿章的动向策略一清二楚 , 他知道湘军的优势和弱势 , 而且对战局有自己独到的理解 。

他向李秀成建议说放弃苏州 , 放弃南京 , 领兵北上攻城 , 便可脱掉僵持和弱势的险地 , 依旧能占领半个中国 , 跟湘军势均力敌 。

白齐文这个建议深得李秀成赞赏 , 确实 , 站在太平军的角度 , 应该这么做 , 曾国藩刚起兵时 , 太平军就靠这招从广西一路北上杀到南京 。

但是洪秀全不同意 , 他已经被自己的君权神化到精神分裂了 , 认为天兵天将会抱有南京 , 所以拒绝北上 , 坚持死守 。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投名状》中李连杰为何“苏州杀降” , 历史中李鸿章是怎么想的?// //

洪秀全否定了白齐文的建议 , 可李鸿章不知道 。

李鸿章只知道白齐文的军事才能 , 也知道白齐文知道湘军的部署 , 他容不得一点马虎 , 这可是决定胜败的大事 , 苏州灭了 , 南京也就失去了依靠 , 剩下只是时间问题 。

李鸿章怕洪秀全采取白齐文建议 , 所以对八王及其下属一个没留 , 万一八王看到洪秀全北上得势 , 再次反叛 , 那岂不是欲哭无泪了?

留 , 无用 , 不决定胜败 。

不留 , 乃免除后患 。

虽然在名义上不好听 , 但作为一世之枭雄 , 相信没人会在国家生死存亡之时还担心自己的那点名声 。

所以 , 李鸿章用一千多人的性命除掉后患 。 正如电影中庞青云害怕城中四千将士会在此拿起武器一样 。

赵二虎之所以不同意庞青云的做法 , 并不是因为四千人的性命 , 因为四千人是敌军 。 他在乎的是承诺 , 是讲信用 。 赵二虎为人仗义 , 一身草莽气 , 性格原型以及所办的一些事情对应的真实历史事件 , 原型是曾国荃 , 所以他觉得不留下四千人 , 是辜负了守将的以命相托 。

讲这么多 , 请大家点个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