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宝岛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历史上妄图分裂祖国、独霸台湾的野心家最终以身败名裂而可耻告终 。

公元1662年(康熙元年)南明小朝廷政权册封的延平王郑成功 , 历经八个月围攻血战 , 终于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台湾全岛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骁勇善战的郑成功 , 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 但郑成功在收复台湾后不久突然暴病而亡 , 年仅39岁 。

郑成功死后 , 台湾统治权由其儿子郑经接替 , 随之内部发生争讧 。 清朝乘机派出使者 , 试图说服郑经归降清朝 , 实现国家领土统一 。 郑经为了减轻内外压力 , 同意与清朝谈判 , 还交出了南明皇帝颁给的敕书 , 印玺 。

但在清朝要求台湾人众迁回内地 , 剃发易服时 , 郑经予以拒绝 , 谈判未成 。 康熙二年 , 清朝出兵攻打郑氏据守在大陆上的最后一个据点厦门 , 郑经战败 , 退出厦门 , 逃奔台湾 。 清朝乘胜派出兵船出征台湾 , 不料在海上突遇台风 , 许多船只沉没 , 无功而返 。

当时两岸虽军事对峙 , 但台湾生产落后 , 需要大陆的粮食和物资供应 。 而且郑经所属部下 , 大多是福建人 , 离家日久 , 思恋乡土 , 私下渡海来归者络绎不绝 。

康熙六年 , 清廷再派总兵孔元章 , 赴台湾议抚 , 答应郑经如归顺 , 可封“八闽王” , 郑经犹豫不决 , 后以“和议之策不可久 , 先王之志不可坠”为由 , 拒绝清朝的招抚 。

康熙亲政后 , 刑部尚书明珠奉旨入福建 , 主持和议 , 派知府慕天颜入台 , 宣示招抚之意 。 清廷做了重大让步 , 答应允许郑氏封藩 , 世代驻守台湾 。 但郑经则得寸进尺 , 狂妄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 , 不削发 , 称臣纳贡 , 尊事大之意 , 则可矣” 。 康熙皇帝答复:“若郑经留恋台湾 , 不思抛弃 , 亦可任从其便 。 至于比朝鲜不剃发 , 愿进贡投诚之说 , 不便允从 。 朝鲜系从未所有之外国 , 郑经乃中国之人”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康熙帝剧照)

康熙皇帝的态度是 , 绝不同意台湾搞独立、分裂成中国之外的所谓“国家” 。 因此 , 谈判再度破裂 。

此后 , 南明郑经政权逐步演变成地方割据势力 , 坚持与清政府进行武装对峙 。

清朝政府为了收复台湾 , 先后同郑经政权势力进行了11次谈判 。 由于郑氏政权自恃台湾易守难攻 , 始终没有回归诚意 。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五月 , 康熙帝见屡次招抚都未成功 , 而此时内地局势已经稳固 , 遂排除异议 , 决定武力收复台湾 。

在此前两年 , 据守台湾的郑经因中风而死 , 由其年仅12岁的儿子郑克塽继任延平王 , 大权实际旁落冯锡范、刘国轩等人手中 , 郑氏小朝廷的统治力已经动摇 。

康熙帝洞察时机成熟 , 下旨启用熟悉台海情况又精通水师军务的南明降将施琅 , 授予其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衔 。 施琅与郑氏政权有家仇国恨 , 收复台湾作战意志坚定不移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施琅积极训练水师 , 全力备战 。 在福建总督姚启圣充足粮饷军需支持下 , 他在铜山港誓师决战 , 统水师2万多人、战船300多艘 , 于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1683年7月8日)挥军澎湖 , 拉开了武力收台战幕 。

台湾政权的郑克塽等人闻讯大惊 , 慌忙派出比较善战的武平侯刘国轩统兵防守澎湖 。 刘国轩勉强尽力布防 , 组织兵将“缘岸筑短墙 , 置腰铳 , 环二十余里为壁垒” 。 并以台湾海峡六月多飓风为利 , 坐待天时相助 , 梦想以逸待劳 。

很快 , 施琅统率的清军杀到 。 两军随即展开七昼夜大战 , 结果郑氏军兵大败 。 刘国轩仅率少部分残兵破船逃回台湾 。

有则史料比较详细叙述了这场澎湖海战的战况:

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 , 施琅出兵澎湖 , 并以提标署右营游击蓝理为先锋 。 十五日晚 , 清军驻泊郑军未设防的八罩岛和猫屿、花屿 。

在海上巡逻的郑军哨船发现后 , 立即报知刘国轩 , 刘国轩急命镇守狮屿头、风柜尾、鸡笼山、四角山、内堑、外堑、东峙、牛心湾等各要点将领 , 把大炮移到海岸 , 以防清军寄泊 。 又传令各水师将领驾驶大帆船、鸟船、赶缯船 , 环泊于娘妈宫前和内堑、外堑、东峙、西峙各要口 , 准备迎战 。

这时 , 郑军宣毅左镇请求乘清军远航疲惫 , 立足未稳之机主动出击 , 遭到刘国轩拒绝 。 刘国轩认为 , 炮城严密 , 清船无处可泊 , 只待风暴突起 , 清军将不战而溃 。

时值天晚 , 清军战船湾泊八罩以西的水坟澳 。 郑军将领邱辉又欲进攻 , 刘国轩仍坚信日内必有大风 , 下令按兵不动 。

十六日晨 , 两军在澎湖海面开始接火交战 。 清军先锋蓝理率7船冲阵 , 击沉和焚毁郑船数艘 。 标右营千总邓高匀等驾船5艘 , 又击沉郑船3艘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时值海面南潮初发 , 清军数船争先 , 未能保持好战斗队形 , 互相冲撞 。 有几艘船被潮水冲近炮城 , 郑军乘机齐出包围 , 右武卫林升率船队奋勇冲杀 , 迫使清军退却 。

见此情况 , 清军统帅施琅亲督诸船冲入敌阵 , 与兴化镇吴英前后夹攻 , 救出数船 , 力战得脱 。 交战中 , 施琅被流矢击伤眼睛 , 流血不止 , 他简单包扎一下 , 坚持指挥作战 , 极大鼓舞了士气 。 因天色将晚 , 清军水师收拢后 , 撤退到西屿头洋中锚泊 。

郑军的将领邱辉又建议乘胜连夜出击 , 刘国轩仍予拒绝 。 他此刻还在寄希望于台风帮忙 , 致使战机坐失 。

经一天激战 , 郑军损失兵将2000余人、船只16艘 , 清军损失则小于郑军 。 十七日早晨 , 施琅率舟师驶回八罩水垵澳湾停泊 。 他总结第一天交战教训 , 严申军令 , 查定功罪 , 赏罚官兵 。 决定每镇督大鸟船6只 , 各配精兵以待再战 。

十八日 , 施琅率师出战 , 总兵吴英进取虎井、桶盘二屿 。 十九日 , 施琅率罗士珍、张胜、何应元、刘沛、曾成等坐小赶缯船 , 深入郑军腹地内堑、外堑侦察 。 二十日 , 施琅遣使招降刘国轩 , 被拒绝 。

二十日、二十一日 , 施琅用赶缯、双帆艍船分作两股 , 佯攻内堑、外堑 , 以分敌势 , 麻痹郑军 。

清军经过3天的休整和准备之后 , 于二十二日发起总攻 。 这次 , 施琅改变战术 , 分三路进攻 。 随征都督陈蟒、魏明、副将郑元堂等率船50艘 , 由东畔直入鸡笼屿、四角山;随征总兵董义、康玉、外委守备洪天锡领船50艘 , 由西畔内堑直入牛心湾;施琅与朱天贵、吴英等率船56艘 , 分作8股 , 每股7船 , 各作3迭 , 居中主攻 。

施琅约定各路将领以5船合攻1船 , 各自为战 , 直捣娘妈宫 。 又以80船分两股继后 , 担任后援 。

此时 , 一直固守的刘国轩却一反常态 , 督船迎战 。 不想 , 老天开始助力清军:“巳刻 , 南风大发 , 南流涌起 , 施琅遂下令扬帆联进 。 风利船快 , 瞬息飞驶 。 清军居上流上风之势 , 压攻挤击 , 几乎以一当十;又多用火器、火船 , 乘风纵发 , 烟焰弥天” 。

史料称“两军酣战竟日 , 声闻数百里 。 ”刘国轩下令使用土火箭喷筒攻击 , 一时烈焰冲天 , 清将朱天贵战死 , 兵丁也多有伤亡 。

施琅临危不惧 , 督促清军拚死力战 , 待后路援兵涌至 , 以众击溃郑军 。 他又命令多用火船乘风纵发 , 共焚毁、击沉和俘获郑军大船37艘、赶缯及其他船只107艘 , 郑军死伤各级头领300余员 , 士兵约1.2万名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战至尾声 , 台湾郑军仅余小炮船3艘、小鸟船2艘、赶缯及双帆船26艘 , 由刘国轩率领狼狈逃往台湾 。 澎湖岛上守备官兵5000余名投诚 。 清军大获全胜 。

澎湖海战的胜利 , 为清军进征台湾奠定了胜局 。 施琅在歼灭郑军主力后 , 立即慰问澎湖居民 , 安抚降众 , 对郑军将领以礼相待 , 士卒给以钱粮 , 负伤者代为医治 , 有欲归见家眷者派船送至台湾 。

施琅以澎湖为据点 , 整船治军 , 上奏康熙皇帝 , 准备于八月或十月 , 乘北风进军台湾 。

台湾的郑氏家族得知郑军在澎湖惨败 , 人心惶惶 , 再无斗志 。 康熙帝听悉战况 , 决定对台湾再次招抚 。 他命施琅派员以厚爵游说刘国轩 , 促使刘国轩极力主降 , 并派兵监视郑氏家族 。

兵临城下 , 四面楚歌 。 郑克塽于是上表请降 , 驻守上淡水的虎卫镇何义也向施琅投降 。 八月十一日 , 施琅留水陆官兵3000名、大小战船30艘守卫澎湖 , 自己率其余水师开往台湾 。 十三日 , 到达台湾鹿耳门港 。 十五日 , 举行受降仪式 。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 清政府将台湾重新收入版图 , 置台湾府 , 下设诸罗、台湾、凤山3县 , 与厦门合设道官1员 , 拨兵1万名防守 。 自此 , 完成了统一台湾的使命 。 台湾成为福建省的1个府 。 直到光绪十一年(1885年)九月 , 始分立为台湾省 。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康熙为收复台湾谈判十一次未果 后在澎湖海域一战力克顽敌// //

(剧照)

福建水师提督施琅因此大功 , 被康熙帝授予靖海将军 , 封靖海侯 。

郑氏政权的统兵大将刘国轩归降后 , 康熙帝鉴于他放弃台湾本岛作战的贡献 , 任命他为天津总兵 。 其赴任时 , 康熙帝又嘉赏他为顺清侯 , 赐予京城宅第 。

刘国轩在天津任上 , 为官清正 , 大力兴修水利 , 推广水稻种植富民 , 于1694年65岁病逝在任上 。 清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少保 , 赐葬顺天府苏家口 。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 , 如果您喜欢 , 可点击栏目右上角的提示“订阅”或“关注” 。 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 , 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配图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