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

如今国内外文字学、语言学、民族学、妇女学、历史学等各界专家学者 , 纷纷来到”女书”的发现地湖南省江永县上江好镇 , 对这种自成一体、系统完整的独特文字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考察研究 。

“女书” , 作为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种女性文字 , 它起源于南部湖南省的江永县 , 所以又名江永“女书” 。 以前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的道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的大瑶山和广西部分地区的妇女之间流行、传承的神秘文字 。

“女书”又名“女字” ,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种独特的女性文字符号体系 。 所以又名江永“女书” 。 千百年来 , 只流传在湖南省江永县及其近邻一带瑶族和汉族妇女中 , 它靠母传女、老传少 , 一代代传下来 。 “女书”是人类历史上一个独特而神奇的文化现象 , 也是一个植根甚古、牵涉面颇广、信息含量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

“女书”文字的特点是书写呈长菱形 , 字体秀丽娟细 , 造型奇特 , 也被称为“蚊形字” 。 搜集到的有近两千个字符 , 所有字符只有点、竖、斜、弧四种笔划 , 可采用当地方言土语吟诵或咏唱 。 与汉字不同的地方是:“女书”是一种标音文字 , 每一个字所代表的都是一个音 。 现时文献搜集到的“女书”文字约有七百个 。

“女书”的字型虽然参考汉字 , 但两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 而且 , 由于“女书”除了日常用作书写以外 , 也可以当成花纹编在衣服或布带上 , 所以字型或多或少也有所迁就 , 变成弯弯的形状 。 关于”女书”文字的记载 , 至今最早能见到的是太平天国(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雕母钱” 。 该钱背面用“女书”字符铸印有“天下妇女”、“姊妹一家”字样 。

关于“女书”的起源 , 有不同的说法:

有人根据当地妇女赛祠的花山庙兴起在清代中期 , 结合目前发现最早的“女书”实物 , 推测“女书”起源于明末清初;

有人以“女书”中存在与壮、瑶等民族织锦上的编织符号类同的字符为据 , 认为“女字的构成源于百越记事符号;

有人根据“女书”中大量与出土刻划符号、彩陶图案相类似的字符 , 认为其起源的时间、空间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 形成于秦始皇统一中国文字之后;

有人依据“女书”文字与原始古夷文的基本笔划 , 造字法类同 , 认为它是舜帝时代的官方文字;

有人根据甲骨文和金文借字在“女书”字汇明显存在的特征 。 认为“女书”是一种与甲骨文有密切关系的商代古文字的变种;

也有人认为现代“女书”是古越文字的孑遗和演变 。 这种观点认为:象形字、会意字是文字体系中最早产生的文化现象 , 是文字创造者所处生活环境和社会文化的直接反映 。 根据“女书”象形字、会意字构成中反映的文身习俗、“干栏”住宅建筑特色、稻作文化及鸟图腾文化现象 。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

江永“女书”作品一般书写在自制的手写本、扇面、布帕上 , 其作用为自娱自乐、歌堂对歌、书信往来、宗教祭祀、结拜姊妹、诉写苦情、记传等 。

江永“女书”作为妇女的贴身、隐私物品往往是人死书焚或随葬 , 所以至今无法找到流传三代以上或更早的作品 , 因而“女书”究竟产生于何时 , 其真正的渊源何在 , “女书”与甲骨文的关系 , “女书”与瑶族的关系等等 , 众说纷纭 , 没有定论 , 成了不解之谜 。

据有关考证 , “女书”起源于史前陶文 , 发源地应在黄河流域中、上游地区 , 尤其陕西省的关中地区或商县一带可能性更大 。 “女书”可能是当年居住于陕西商县一带的苍梧族南迁带到湖南江永山区的古老文字 。

那么 , 我国文字史至少应从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阶段算起 , 距今约有六七千年历史 , 比甲骨文还要早三千多年 。 如果是这样 , 中国史前陶文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老文字 。 陶文考古学的年代证明“女书”的起源年代 , 所以 , 也可以说“女书”也是目前世界上的古老文字 , 而且是活到今天的文字 , 这不能不说是文字史上的奇迹 。

尽管说法不一 , 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江永“女书”是女子创造的 , 反映了妇女们的心态 。 “女书”的存在 , 主要是由于中国过去的旧思想使当地女性不可以读书识字:即她们所谓的“男书” , 所以当地的女性发明了“女书” , 以作为姊妹妯娌之间的秘密通讯方式 。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

“女书”的存在已经超过数百年 。 旧时当地不少才情女子采用这种男人不识的“女书”互通心迹 , 诉说衷肠 , 将其刺绣、刻划、戳印、书写于纸扇巾帕女红 。 目前搜集到的近二十万字的“女书”作品 , 绝大部分为歌体 , 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 。 现在的形式包括“女书”书法、纂刻、激光微雕、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女书”提包等 。

“女书”作品绝大部分为歌体 , 其载体分纸、书、扇、巾四大类 , 无论哪种承载方式都十分讲究形式美 。 如写在纸张上的四角多配花纹 , 写于纸扇上的多插绘花鸟图案 , 而织绣在巾帕花带和服饰上的 , 则是精美的女红工艺品 。

虽然载体不同 , 但字体秀丽娟细 , 造型奇特 , 古意盎然 , 有点、竖、斜、弧四种笔画 , 书写呈长菱形 。 其内容多是描写当地妇女的生活 , 还用来通信、记事、结交姊妹、新娘回门贺三朝等 , 文体多为七字韵文 。 每逢节日 , 女人便聚在一起 , 吟诵“女书”作品 。 没有规范的教材 , 没有正规的教师和学校 , 全凭世代用手抄写 , 民间又有将之殉葬的习俗 。

“女书”作品主要内容是写婚姻家庭、社会交往、幽怨私情、乡里逸闻、歌谣谜语等 。 也有的编译成汉字的唱本 。 就“女书”记载的叙事作品就内容而言 , 并非女性所独创 , 但通过口头传承进入“女书”后 , 便成了女性心灵世界的投影 。

作品完全用写实手法自叙自叹心比天高、命如纸薄 , 美好意愿在黑暗中化作泡影的悲苦境遇 , 并请出民间传说中的神灵帮助逢凶化吉 。 这些作品的女主人公不仅都是个性张扬的“女强人” , 强烈要求和男性地位平等 , 而且她们极端厌弃鄙视男性所热衷的功名富贵 。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文章:《女书研究简概》// //

文化大革命之前 , 女主人去世后 , 它们多作为殉葬品焚化或掩埋 , 只有很少的作为纪念品珍藏保留 , 因此民间遗存极少 。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 , 有大量“女书”作品被销毁:一方面 , 作者担心自己用“女书”书写的秘密会被识破;不少红卫兵基于“破四旧”的缘故 , 把这些神秘的文字当作“四旧”来破坏 。

文化大革命之后 , 只有少量“女书”作品得以保留下来 。 另一方面 , 文化大革命之后 , 由于女性的文化水平提高了 , 女性之间不需要使用“女书”亦可交流 , 很少有妇女学习“女书” , “女书”因此开始濒临灭亡 。

1982年 , 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县发现了“女书” 。 到1983年发现“女书”的消息向全世界公布后 , 引起轰动 。 海内外专家学者纷纷深入江永考察、学习、发掘 。 近年来 , 永州积极实施抢救和保护“女书”文化工程 , 通过兴建“女书”文化村 , 建立“女书”博物馆 , 组织开发”女书”工艺品 , 发展“女书”文化产业 , 使”女书”文化薪火相传 , 发扬光大 。

“女书” , 在最后只有极少数老年妇女才能阅读和书写 , 从二十世纪末开始 , 通过一批学者努力 , 这种罕见的女性字符才被世界所了解和认识 , 并引起了海内外的浓厚兴趣和广泛关注 。 作为一种独特罕见的文化遗存 , 中国政府也开始重视保护“女书”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