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 发生在甘宁投奔孙权之际 , 相关人物分别为吕蒙、甘宁和孙权 。 原文如下: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适平北都尉吕蒙入见 , 告权曰:“某把龙湫水口 , 忽有黄祖部将甘宁来降 。 某细询之:宁字兴霸 , 巴郡临江人也……欲投江东 , 恐江东恨其救黄祖杀凌操之事 。 某具言主公求贤若渴 , 不记旧恨;况各为其主 , 又何恨焉?宁欣然引众渡江 , 来见主公 。 乞钧旨定夺 。 ”孙权大喜曰:“吾得兴霸 , 破黄祖必矣 。 ”遂命吕蒙引甘宁入见 。 参拜已毕 , 权曰:“兴霸来此 , 大获我心 , 岂有记恨之理?请无怀疑 。 愿教我以破黄祖之策 。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宁曰:“今汉祚日危 , 曹操终必篡窃 。 南荆之地操所必争也 。 刘表无远虑 , 其子又愚劣 , 不能承业传基 , 明公宜早图之;若迟 , 则操先图之矣 。 今宜先取黄祖 。 祖今年老昏迈 , 务于货利;侵求吏民 , 人心皆怨;战具不修 , 军无法律 。 明公若往攻之 , 其势必破 。 既破祖军 , 鼓行而西 , 据楚关而图巴、蜀 , 霸业可定也 。 ”孙权曰:“此金玉之论也!”遂命周瑜为大都督 , 总水陆军兵;吕蒙为前部先锋;董袭与甘宁为副将;权自领大军十万 , 征讨黄祖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经过一段时间征战 , 江东内乱基本平定 , 孙权打算出兵征讨黄祖 。 不过 , 老臣张昭却以吴国太刚刚病逝为由 , 提出反对意见 , 周瑜这极力赞成出兵 。 正在孙权犹豫不决之时 , 吕蒙告之甘宁离开黄祖投奔江东 。 孙权对此大为高兴 , 立即召见甘宁 , 甘宁也随即提出应立即出兵征讨黄祖的设想 。 随后 , 孙权调集十万大军征讨黄祖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吕蒙口中的“各为其主” , 意为每个人都有自己效忠的主人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三国志·关羽传》中的“彼各为其主 , 勿追也 。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小说中描述的这段甘宁归顺东吴的情节 , 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 经过与小说中吕蒙对孙权所言基本类似 。 不过 , 在如何对待这位已经年过半百的老将这一问题上 , 江东文武的意见却出现了较大的分歧 。 据《三国志·甘宁传》载 , 当甘宁归顺江东后 , 周瑜和吕蒙立即向孙权推荐了甘宁 , 希望孙权能尽早与甘宁见面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为何周瑜与吕蒙对于甘宁的归顺会如此重视呢?原因主要有两个 。 一是甘宁虽然年过半百 , 却骁勇善战 。 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 , 孙权大局进攻江夏 , 眼看着即将大获全胜 , 却由于甘宁的神勇表现功亏一篑 , 还损失了大将凌操 。 第二个原因是甘宁久居荆州 , 又在换组手下任职多年 , 对于江夏的兵力及防御部署非常熟悉 。 有了甘宁 , 就等于有了一把攻占江夏、击败黄祖的钥匙 。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张昭看不顺眼,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年过半百之人归顺江东 , 张昭看不顺眼 , 为何周瑜吕蒙如获至宝// //

不过 , 与周瑜和吕蒙的态度不同 , 谋士张昭却对甘宁看不顺眼 , 认为甘宁向孙权提出的进攻江夏的计划并不可行 。 张昭甚至当着孙权的面对甘宁表示:“吴下业业 , 若军果行 , 恐必致乱 。 ”在张昭看来 , 甘宁提出的进攻建议不仅不能成功 , 还必将造成东吴的混乱 。 幸好孙权及时表态支持甘宁 , 并采纳了甘宁的建议 , 在不久之后向江夏发动进攻 。 其结果也正如甘宁所预料的那样一举获胜 。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