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宣化店位于鄂豫两省三县交界之处 , 原属河南省罗山县 。 1932年 , 国民政府军队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四次“围剿” , “剿匪”总司令部 , 以豫鄂边界“形势重要 , 距城远 , 控制不便”、“政令不及”为由 , 乃拨河南省罗山 , 湖北省黄陂、黄安、孝感四县边陲地带 , 于1933年1月1日先行建置礼山县(即今湖北省大悟县) 。 宣化店也由此隶属于湖北省大悟县管辖 。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

清朝初年顾祖禹撰写的《读史方舆纪要》记载:“北去河南罗山县百四十里 , 旧志云东去白沙关五十里 , 宋末忽必烈南寇 , 取道于此 。 ”忽必烈在这里大胜宋朝军队 , 得意之余 , 遂将这里命名为大胜关 。 元朝时的大胜关不仅有着恢弘气魄 , 它也大度地包含着文人的吟作感怀 。 陈刚在其《黄陂站》(选自道光八年所修《黄安县志·艺文》 。 原诗系较长的歌行体)诗中云:

晨发定远驿 , 千崖红栎林 。

午度大胜关 , 万壑青松阴 。

呦呦走野鹿 , 角角鸣山禽 。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

忽必烈到大胜关不足一百年 , 明太祖朱元璋带着他的红巾军来了 。 《罗山县志》载朱元璋《过大胜关》诗一首 , 诗云:

两岸夹耸大胜关 , 今古人民自往还 。

涧下寒泉声沥沥 , 路边衰草色斑斑 。

白云出岫随风舞 , 黄叶穿林任鸟翻 。

美景一时观不尽 , 好将描入图画看 。

站在大胜关隘上 , 聆听沥沥泉水 , 尽览斑斑草色 , 也许就在某一刻 , 他的思想已不能由自己控制 , 就像涧下的鱼儿一样在自己征战的世界中遨游 。

宣化店在古代的所有记载中 , 战争永远是不偏不倚的主题 。 一直期望有一个文人为我们张扬几分文气 , 寻找所有文献 , 唯一能与文沾边的似乎只有状元坟 。 其实它也未能真正意义上偏离战争 。 谈起五代史 , 想必没有一个人能平静得下来 , 也不知是不是历史的作弄 , 小镇在古代唯一的一点文气就产生于五代 。 状元坟的主人相传就是五代的状元蔡仁明 。 《罗山县志》记载:“蔡状元墓在城南一百五十里 , 名神墩 , 有圹三重 , 壁有石刻 , 五代时 , 状元蔡仁明冢 。 ”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千年风雨中的大悟县宣化店// //

至于这位状元是否是宣化的人士已无从考证 。 只知道大名鼎鼎的状元坟 , 在宣化镇东约五里路的郑家垅 。 五代的兵荒马乱 , 让人敬畏的只有武力 , 好不容易走出一个读书人的种子 , 而他的坟冢却在荒郊野外颓唐地聆听历史的声音 。 叹息的似乎不只有蔡状元 , 还有往来的文人骚客 。 明朝刘梦兴途经状元坟时作了一首《神墩怀古诗》(摘自民国二十一年《续修罗山县志》) , 诗云:

北山风起暗斜曛 , 淅沥疏林败叶纷 。

草径逶迤申伯寨 , 花砖零落状无坟 。

平畴错绣浑余雪 , 高阁凌空半是云 。

却望溪流回折处 , 飘飘凫雁自成群 。

蔡状元为什么颠沛流离至此呢?是因为被贬官还是因为那无情的战火?他的坟又为什么在此呢?历史已不能给予我们答案 。 蔡状元以一种神秘的方式远离了人们的视线 , 但状元坟的傲首伫立却似乎成了人们心中的丰碑 。

一声惊雷唤醒了沉睡的小镇 , 觉悟的知识分子掀起了自救的浪潮 。 从中共宣化店东峰庵支部的建立到枣林岗起义 , 从罗山县苏维埃政府到红军的第一架飞机 , 从周恩来宣化店谈判到中原突围 , 小镇经历了太多 。 拥有其中任意一项荣誉都足以让故乡骄傲 , 因为很多事件都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

繁荣热闹的集市呵护着古典的醉仙楼 , 底蕴十足地品味历史酿造的那壶浊酒;大河的水拍打着沙滩 , 气势昂扬地向淮河流去 , 而竹竿河又带着几分文静和羞涩 , 沿着村庄唱着轻巧的歌;大胜关和墨斗关已没有了昔日的刀光剑影 , 但仍然忠诚地扼守在小镇的一南一北 , 颇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