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挺了29年,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为何投降?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诸葛亮死后 , 刘禅挺了29年 , 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 , 为何投降?

公元263年魏国十八万大军兵分三路 , 出兵西蜀 。 虽然各路援军向成都飞奔 , 城内亦有兵马数万 , 后主阿斗却为何又开城投降呢?其实这与蜀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及刘禅性格有很大关系 。

一、蜀军事集团大幅弱化

1.诸葛亮死后 , 姜维的战略让蜀国日渐衰落

诸葛是蜀国的肱股之臣 , 先帝死后 , 半生都奔波在北伐的路上 , 是蜀国绝对的核心人物 。 诸葛亮离世之后 , 全国进入恐慌状态 , 这时人才储备不足的弊端显现出来 。

姜伯约在其去世之后接任大权 , 可惜的是 , 虽然颇有才能 , 却不顾形式 , 不顾国家 , 只是坚持北伐 , 劳民伤财 。

2.五虎上将死后 , 蜀国日薄西山

西蜀的建立不仅仅靠着卧龙的妙计 , 还有五虎将的不世之功 , 当这些武将都先后去世自后 , 魏延这早期的酱油角色竟然成为三国后期的大将 , 而魏延之后更少有拔尖的将领 , 更别谈早期的人才济济的场面了 。 后来者在军事战斗力上再无与五虎可较量的人选 。


诸葛亮死后,刘禅挺了29年,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为何投降?

诸葛亮死后 , 刘禅挺了29年 , 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 , 为何投降?// //

二、蜀国的国力

战争在某些程度上 , 打的就是财富 , 是钱粮 。 而蜀国虽然是三国中实力最差的 , 但蜀地物产丰富 , 地势上易守难攻 , 如果一门心思的治理国家 , 这么多年人丁和钱粮肯定可以大幅度的增长 。

可是从诸葛亮到姜维 , 全都一致的在北上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 每一次艰苦跋涉的讨伐都以失败告终 , 可是蜀国当权者却是越挫越勇 , 愣是把一方繁华富饶的土地折腾的人口凋零 , 财力不足 。 打到府库只剩五千两金 。

关于后主 , 乐不思蜀与软弱无能一直是其代名词 。 也有人说阿斗对相父言听计从 , 对姜维用人不疑 , 也不算昏庸懦弱 。 其实此言差矣 , 正是因为他的庸碌懦弱才会对有能力的人极度依赖 , 一直与后来对国家前途也寄希望于他人身上 , 自己则毫不关心 , 常任臣子左右政局 。 而被软禁期间 , 在宴席上说出“此间乐 , 不思蜀” , 即使是权宜之计 , 也是个没有骨气的人 , 这样的人 , 兵临城下之时 , 举国投降不足为奇 。

一般来讲 , 被敌国入侵 , 民众应该反对情绪高涨 , 可是 , 多次北伐 , 劳民伤财 , 西蜀治下的的百姓日子过得很不如意 , 心惊胆战 , 常常要承受战争带来的痛苦 。 因此蜀国人民都渴望魏国胜利 , 不再有战乱 , 安稳生活 。 统治阶级的官僚也是只考虑自身利益 , 害怕受到战火的殃及极力劝后主开门投降 。


诸葛亮死后,刘禅挺了29年,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为何投降?

诸葛亮死后 , 刘禅挺了29年 , 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 , 为何投降?// //

三、魏国国力强盛

魏国在曹丕死后内部基本上是司马家掌权 , 在蜀国不停的集结人马来犯的过程中 。 魏国只是在休养与守城 。 且一直地域广大 , 物产丰厚 , 国力位于三国之首 。 这时候的北方魏国经过多年的屯兵积粮 , 人口数量已经超过1200万 。 已经是蜀国人口的十倍之多 。 打仗需要军队 , 有了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 , 魏国不需担心兵源不足的问题 。 而蜀国一直征战精壮的兵丁十分稀少 。

四、战局战机

魏国大军袭来 , 汉军依据地势而坚守 。 敌将打破僵局 , 率三万精兵偷渡阴平 , 随即奇袭都城 , 将天府之城围困得水泄不通 , 而驻守成都的精锐军队都在绵竹一战中所剩无几 。

成都虽还有几万人马 , 但多是新兵和老弱之卒 , 实则不堪一击 。 邓艾以手中的三万精兵 , 一路大量收编蜀军 , 魏又派部队对其不断增援 , 至此两国强弱之分十分明显 。

姜维虽然想及时回防成都 , 然兵力不足 , 拖住敌军主力已然很是吃力 , 又何谈解围成都?至于孙家的援军 , 路途路途遥远 , 又一直有着小心思 , 远水怎解近渴?

蜀国的救命稻草其实是驻守南中的霍戈 , 可是此部要防守南中的南蛮 , 不敢妄动 。 生怕北上之时被蛮夷抄了后路 。 而且后主似乎也没有能力撑到霍戈的救援 。


诸葛亮死后,刘禅挺了29年,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为何投降?

诸葛亮死后 , 刘禅挺了29年 , 魏国入侵他还有5万兵马 , 为何投降?// //

霍戈如果赶来救援 , 南中的南蛮便会将他辛苦打下的基业毁于一旦 , 照样会威胁到蜀国的安危 , 蜀国可谓是四面受敌 , 岌岌可危 。

在心慌意乱之际 , 大开城门 , 将42年的基业拱手让人 , 换了一个“安乐公” 。 虽然看似败了基业 , 确保全了城内百姓的性命 , 也算是善举 。

其实治大国和过小日子是很像的 , 量入为出 , 细水长流才是正确的选择 。 总做出一些不堪重负的事 , 可能下一次的危机就很难度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