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老师:楼下黄金楼上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南怀瑾老师:楼下黄金楼上人

楼下黄金楼上人

说到这里 , 孔子又转了另一个道理 , 他认为要把学问作好 , 不是一件痛苦的事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这在教育上是一个大问题 , 世界上谁不想作好人做好事?都想做 。 有很多人知道应该怎么做 , 道理都懂 , 可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 前面我也曾经提到 , 许多人“看得破 , 忍不过 。 ”比如说:算了吧!生活简单一点吧!这是看破了 , 但到时候却忍不过 。 看到不义之财 , 第一个念头是不要;多看一眼 , 眼睛就亮了;再看一眼 , 眼睛就发红了 。

历史上有个故事 , 是说三国时的管宁与华歆 , 管宁是有名的高士 , 后来他一生不下楼 。 最初与他的同学华歆一起读书 , 两人一起挖地 。 管宁挖到一块黄金的时候 , 视黄金如泥土一样地丢开了 , 看都不去多看一眼 。 而华歆走去多看了一眼 , 才不再去管它 。 就这样管宁和华歆绝交了 , 或许有人会说管宁未免太不近人情 。 但古代历史记载简单 , 事实上他们两人同学 , 感情如此好 , 管宁已经观察华歆很久了 , 再加上这一件事情 , 他断定华歆是不安于淡泊的 。 果然后来华歆扶助曹丕篡汉 , 成了千古罪人 , 虽然文章非常好 , 但是他变成了反派的文人 , 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小人之儒 。 所以管宁当华歆地位高了 , 他就永远不下楼 , 意思是你虽然有了政治的权力 , 但我就不踏在你的土地上 , 这就是华歆看得破 , 忍不过的道理 。

还有“想得到 , 做不来” , 有许多事情我们都想得到 , 但做起来的时候 , 就硬做不来 。 也就是说学问、道理虽然懂得 , 身体力行时 , 却做不到 。 所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对做学问必须养成习惯 , 一日不可无它 。 第一篇《学而》中说 , “学而时习之 , 不亦说乎!”那个“习”字就是要“好之” 。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爱好它 , 喜欢虽然喜欢 , 并不认为是生活中的一件乐趣 。 以现在最流行的打太极拳来说 , 决没有打麻将那么受人欢迎 。 因为打麻将的人视此事一乐也 , 坐在那里快乐得很 , 而打太极拳 , 知道对身体有利益 , 是知之者 , 天天打 , 是“好之者” , 可是摸两下 , 觉得今天好累 , 明天再打 , 那就还不是“乐之者” 。 欲期学问的成就 , 进入“乐之”的境界 , 就太不简单了 。 我们对于部下或者子女的教育 , 就要注意这一点 , 看他乐于哪一面 , 就在哪方面培养他 。 就算爱打麻将 , 也可以培养他 , 当然不是培养他去打麻将 , 而是将他打麻将的心理转移到近似的正途发展 。 这才是师道的原则 , 不但对人如此 , 对自己修养学问也要如此 , 但是孔子下面又说一句话:

子曰:中人以上 , 可以语上也 。 中人以下 , 不可以语上也 。

这是说人的智慧不能平齐 , 姑且把它分作上、中、下三等的差别 。 中人以上的资质 , 可以告诉他高深的理论;至于中人以下的资质 , 在教育方面 , 教导方面 , 对他们就不要作过高的要求 , 不妨作低一点的要求 。 但中人以下的人 , 他们的成就 , 又不一定永远在中人以下 , 只要他努力 , 最后的成就 , 和中人以上的会是一样的 。 这在历史上可以举很多的事例来说明的 。 凡当过老师的 , 作过领导人的 , 都能体会孔子这一段话是绝对正确的 。

南师著作导读之一:《论语别裁》(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