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在中国历史上 , 李清照的诗词别具一格 , 虽然是婉约派 , 但她以女性独有的视角和气质 , 写出了一篇篇划时代的巨作 , 也因此而被成为“词中皇后” 。 关于她的一生 , 人们更多的是了解在靖康之变后 , 她在南渡后国破家亡的凄惨结局 。 其实 , 在李清照的早年 , 无疑是个幸运儿 , 她不仅拥有一个开明的父亲 , 更拥有过一段美丽的爱情 。

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 , 就与门当户对的赵明诚结婚 。 这是一个男才女更有才 , 女貌男也有貌的佳话 。 两家是世交 , 婚后两夫妻的关系又非常甜蜜恩爱 。 更为重要的是 , 两人还有共同的爱好 。 李清照爱诗词 , 赵明诚则对金石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 。 两人在屏居青州的岁月中 , 共同立下“尽天下古文奇字之志” 。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然而 ,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 虽然爱情甜蜜 , 感情真挚 , 两人如胶似漆 , 但赵明诚毕竟要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 。 他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 , 外出做官 , 而李清照也不得不和丈夫相居两地 , 过着独守空房的日子 。 在这段时间里 , 李清照写下了不少思念丈夫的闺怨词 , 其中就有今天要说的这首《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香冷金猊 , 被翻红浪 , 起来慵自梳头 。 任宝奁尘满 , 日上帘钩 。 生怕离怀别苦 , 多少事、欲说还休 。 新来瘦 , 非干病酒 , 不是悲秋 。

休休 , 这回去也 , 千万遍《阳关》 , 也则难留 。 念武陵人远 , 烟锁秦楼 。 惟有楼前流水 , 应念我、终日凝眸 。 凝眸处 , 从今又添 , 一段新愁 。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大概是由于抄录、流传出现的偏差 , 这首词有过不同的版本 , 我们选用最常见的 。 它以细腻的笔触 , 描绘出了一副缠绵悱恻的爱情场景 。

这首词的上阙 , 从女子优雅动人的举止说起:熏香已经在狮子铜炉中冷透 , 床上的棉被卷起红色的褶皱 , 清晨勉强起床 , 还在慵懒地梳头 。 梳妆台上已经铺满了厚厚一层灰尘 , 阳光照射在帘钩上 。 分别时心中十分难受 , 心事想说却怕说出来更难受 。 近来日渐消瘦 , 却不是因为饮酒生病 , 也不是因为悲秋所致 。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词的下阙则进一步描述了女子的内心活动:这一回离开就如此算了吧 , 我心中千万次唱诵那首《阳关三叠》 , 也终究无法挽留 。 你离开这桃源仙境就难再回头 , 我这里凤去楼空 , 只留下烟雾锁住空楼 。 我整日对着门前的流水看个不停 , 应该看得到我的双眸不仅含着深情 , 还有不住留下的眼泪 。 今后也只有这流不尽的眼泪 , 寄托我的相思与悲愁 。

这首词是李清照寄托相思愁苦的名篇 , 也是最为缠绵的情词 。 它的开篇就不落俗套 , 以冷炉起笔 , 表现心中的悲凉 。 再写凌乱的锦被说明词人无心打理 。 更无心的是连梳妆都懒得去弄了 , 这也暗含着“女为悦己者容”的意思 。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表面上看 , 李清照写得慵懒而凌乱 , 但是读者却没有脏乱的感觉 , 相反 , 却体会到女子对于丈夫的怀念、相思和忠贞 。

从“生怕离怀别苦”起 , 词人开始点题 , 但千言万语到了嘴边却又说不出来 。 明知道分别是注定的 , 是迫不得已的 , 女子只能克制住自己的感情 , 生怕过于惆怅 。 她明言自己消瘦 , 不是因为“日日花前常病酒” , 也不是“万里悲秋常作客” , 完全是因为相思之苦 。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娇羞神态呼之欲出,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李清照最缠绵的情词 , 娇羞神态呼之欲出 , 她的丈夫真是幸福// //

如果说上半阙中 , 词人的感情还是欲言又止 , 比较舒缓平静的 , 在下半阕却变得急促明快了 。 她以倚楼远眺这个经典的形象 , 来描述自己对丈夫的相思 。 丈夫走后 , 她才有了深情的呼唤 , 而在最后三句 , 又在情意绵绵之中 , 增加了言而未尽的意味 。

这首词让人心醉 , 也让人心软 。 作为丈夫的赵明诚 , 能有这样的才女妻子 , 应该是无边的幸福 。 明朝人茅映在《词韵》中以“无一字不佳”的极高评价这首词 , 你觉得当不当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