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红年代》:英雄传奇的平民化书写

电视剧《橙红年代》是一部用英雄传奇书写正向价值观的作品 。 这部剧以平民主人公的不凡经历 , 鼓励人们勇于探寻、接受并克服命运挑战 , 坚定正直勇敢、热血勇毅、不折不屈追求社会正义的理想 。

当下 , 越来越多的商业剧在道德和伦理上玩世不恭 , 人们在享受经济腾飞成果的同时 , 似乎也在失去一些基本的安全感 。 “不怕做对的事 , 无论如何要做一个好人”“坏人的猖狂是因为好人的沉默”等贯穿全剧的台词 , 点明了该剧的主题定位和精神内核 。 一个普通人 , 甚至是落难的人 , 能够不被利欲、仇恨吞没 , 坚持善良和正义 , 这种心火不灭的信念愈加显出情怀的分量 。

整部剧搭建了复杂的悬念框架 。 男主人公刘子光与毒贩有杀父之仇 , 却和未来的大毒枭成为结拜兄弟 , 在脱离囚禁后 , 却又重返毒穴做了线人 , 遭遇受伤、失忆、被嫁祸等重重困难 。 前史无法说清、遭受重重误解的主人公 , 身侧危机四伏 , 却依然坚持锄恶扶弱、除暴安良 。

故事的头两集 , 警匪剧的氛围浓郁 , 情节紧张 , 大的戏剧前提的建立尽管略显仓促 , 但严酷、冰冷的故事基调已然确立 , 并为后续情节的转折埋下伏笔 。 但悬疑线在中间部分发生了松动和断裂 。 编剧忙于人为编造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进展 , 按部就班地让两人在互怼、好感、表白、爽约、误会之间兜兜转转 , 使得主角的身份之谜和他与侯四海、梅姐、丽萨等毒枭的斗争反而变成恋爱路上的“干扰项” 。 两个特殊人物的感情配置成了言情剧常见的普通青年恋爱进度表 , 大英雄前期的最大障碍竟然是要不要表白 , 给没给机会、有没有勇气表白 。 情节线和感情线没有形成真正有效的缠绕 , 感情戏的发展无法附着于情节的推进 。 换句话说 , 感情上的沟沟坎坎没有在矛盾和危机的解决中助推人物成长 , 惯常的男女情爱不足以支撑危局中主人公压抑而又喷薄的情感 , 这样极大地消解了人物可信度与共情力 。 这也是剧中的爱情戏远不如书写父女情、战友情、师徒义的段落大气、深厚的原因 。

看得出来 , 用“青春热血”“武侠动作”“悬疑传奇”来演绎故事 , 是制作方根据今日娱乐消费市场的流行趣味而采取的策略 , 然而流行元素的混搭终究不是共情的保障 。 主人公历经磨难的传奇之路 , 需要细节、过程和生活质感来落地 , 否则全剧就会成为超级特工、超级侦探之类的娱乐片 。 本剧美中不足的一点 , 正是故事暴露出缺乏情节密度和危机支撑技术的缺陷 , 情节发展也难以展现类似《上海滩》的风云诡谲的人物情感和命运 , 反倒被离线而夹生的恋爱戏份拖沓了节奏 。 再加之反面人物太弱 , 配角添乱的套路痕迹较重 , 丽萨、托尼等国际大毒枭的前传设定煞有介事但似乎只是渲染氛围的调味品……这些问题反映出创作者在故事关键情节的编织与推动上 , 仍然力不从心 , 方向游移 。

总之 , 想要用硬核悬疑撑起传奇故事 , 需要有足够分量的正反派对手戏 , 还要有足够丰富的人性群像 。 只有建构复杂而有逻辑的叙事结构 , 探求丰富的人性层面 , 搭建真实可信、善恶交杂的世界舞台 , 才能让剧中满腔热血的英雄得以成活于套路频现的荧屏 。

当前 , 市场环境处于变动期 , 平台迁徙 , 主体消费观众年轻化 , 以快感、趣味、升级打怪为特点的网络惊奇期还没过去 。 然而 , 想要让观众发自内心地接受特殊战线工作的残酷、极端与勇气、担当 , 并获得精神洗礼 , 传奇式的讲述也许并非最好选择 。 即使采用 , 也需要在故事讲述中保证足够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生活质感 。 毕竟 , 现实中的普通个体成为英雄的每一步 , 更多的是依靠脚踏实地 , 而非传奇经历 。

(作者:卢蓉 , 系中国传媒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