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新解:述而第七》(97)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论语新解:述而第七》(97)

一百六十七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 , 我无是也 。 多闻 , 择其善者而从之 , 多见而识之 , 知之次也 。 ”

不知而作:此作字或解著作 , 然孔子时 , 尚无私家著作之风 。 或解作为 , 所指太泛 , 世之不知而作者多矣 , 不当用盖有二字 。 此作字当同述而不作之作 , 盖指创制立说言 。

多见而识之:识 , 记义 。 闻指远 。 古人之嘉言懿行 , 良法美制 , 择而从之 , 谓传述 。 见指近 , 当身所见 , 是非善恶 , 默识在心 , 备参究 。

知之次也:作者之圣 , 必有创新 , 为古今人所未及 。 多闻多见 , 择善默识 , 此皆世所已有 , 人所已知 , 非有新创 , 然亦知之次 。 知者谓知道 。 若夫不知妄作 , 自谓之道 , 则孔子无之 。

此章非孔子之自谦 。 孔子立言明道 , 但非不知而作 。 所谓“我非生而知之 , 好古敏以求之 。 ”是孔子已自承知之 。 又曰:“温故而知新 , 可以为师矣 。 ”孔子以师道自居 , 则决非仅属多闻多见之知可知 。 本章上半节 , 乃孔子之自述 。 下半节 , 则指示学者以从入之门 。

先生说:“大概有并不知而妄自造作的吧!我则没有这等事 。 能多听闻 , 选择其善的依从它 , 能多见识 , 把来记在心 , 这是次一级的知了 。 ”

互乡难与言 。 童子见 , 门人惑 。 子曰:“与其进也 , 不与其退也 , 唯何甚?人洁己以进 , 与其洁也 , 不保其往也 。 ”

互乡难与言:互乡 , 乡名 。 其乡风俗恶 , 难与言善 。 或说:不能谓一乡之人皆难与言 , 章首八字当通为一句 。 然就其风俗而大略言之 , 亦何不可 。 若八字连为一句 , 于文法不顺惬 , 今不从 。

门人惑:门人不解孔子何以见此互乡童子 。

与其进也 , 不与其退也:与 , 赞可义 。 童子进请益 , 当予以同情 , 非即同情及其退后之如何 。

唯何甚:甚 , 过分义 。 谓如此有何过分 。 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 , 即此甚字义 。

人洁己以进:洁 , 清除污秽义 。 童子求见 , 当下必有一番洁身自好之心矣 。

不保其往也:保 , 保任义 , 犹今言担保 。 往字有两解 。 一说指已往 。 一说指往后 。 后说与不与其退重复 , 当依前说 。 或疑保字当指将来 , 然云不保证其已往 , 今亦有此语 。 或又疑本章有错简 , 当云与其洁不保其往 , 与其进不与其退始是 。 今按:与其进 , 不与其退 , 始为凡有求见者言 。 与其洁 , 不保其往 , 此为其人先有不洁者言 。 乃又进一层言之 , 似非错简 。

此章孔子对互乡童子 , 不追问其已往 , 不逆揣其将来 , 只就其当前求见之心而许之以教诲 , 较之自行束惰以上章 , 更见孔门教育精神之伟大 。

互乡的人 , 多难与言(善) 。 一童子来求见 , 先生见了他 , 门人多诧异 。 先生说:“我只同情他来见 , 并不是即同情他退下的一切呀!这有什么过分呢?人家也是有一番洁身自好之心才来的 , 我只同情他这一番洁身自好之心 , 我并不保证他以前呀!”

钱穆先生:《论语新解》(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