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在起跑线上的刘备,为何能够后来居上
三国时代是以力相争的乱世 。 乱世英雄的竞争 , 或靠武力 , 或靠智力 , 或靠权力 。
野心勃勃的各路军阀以力相搏 , 吕布靠的是个人武力 , 孙坚、孙策的江东集团靠的是集体武力 , 袁绍、袁术靠的家族世代积累的政治权力 。
曹操广收人才而又“挟天子以令诸侯” , 巧妙的把权力、暴力、智力结合在一起 。
输在起跑线上的刘备 , 为何能够后来居上// //
在上述牛人相比 , 刘备是一个输在起跑线上的人 。 早年的刘备 , 走南闯北 , 不停地投奔一个个的实力派 , 寻求自己的栖身之地 。 而曹操等人 , 早早地就拥有自己的地盘 。
直到47岁那一年 , 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 事业才开始有起色 , 最终和曹操、孙权三分天下 , 建立了蜀汉政权 。
论武功 , 刘备不如吕布 , 与自己手下的关、张也相差甚远 。 论智力 , 除了曹操 , 三国中的诸葛亮、庞统、周瑜等都比刘备高上不止一个等级 。 论出身 , 刘备虽然号称中山靖王之后 , 但是经过两百多年 , 隔了N代 , 那点贵族的基因也被稀释得差不多了 。 在现实生活中 , 这位帝王苗裔不过是编编草席、卖卖鞋子的小手工业者 。
输在起跑线上的刘备能够最终成就大业 , 靠的是道德的力量 。
面对曹操 , 刘备在阴谋权术、军事暴力与之竞争没有前途 , 只能发挥自己在道德方面的优势 。 曹操是个急功近利、过河拆桥的人 , 刘备就刻意树立自己宽厚的处世品格 。 曹操坚信军事暴力 , 刘备就提倡仁义 。 曹操讲究阴谋权术 , 刘备就提倡老老实实做人的忠诚品格 。 在曹操靠着以急、以暴、以谲的反道德方式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就时 , 讲道德的刘备还在起步阶段 。 刘备虽然起步比较晚 , 但他对于道德的信念一直没有动摇 。
输在起跑线上的刘备 , 为何能够后来居上// //
桃园三结义是刘备获得的第一桶金 。 刘、关、张三兄弟焚香再拜结为兄弟 , 还立下誓言:
念刘备、关羽、张飞 , 虽然异姓 , 既结为兄弟 , 则同心协力 , 救困扶危;上报国家 , 下安黎庶 。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 皇天后土 , 实鉴此心 , 背义忘恩 , 天人共戮!”
对这段誓词 , 后人比较注意其中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 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 誓言中的兄弟义气一直被后来中国民间社会所推崇 。 其实 , “同心协力 , 救危扶困”的理念和“上报国家 , 下安黎庶”的理想 , 更能体现刘备的精神境界 。 正是这种理念和理想 , 使得刘备不同于吕布、袁绍、曹操等割据一方的军阀 。 按照水镜先生司马徽的说法 , 各路军阀只要得到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中的一人 , 就可以统一天下 。 但是在没有遇到刘备的时候 , 这两人宁愿隐居 , 也不愿意投奔曹操等人 。 刘备之所以能够吸引最优秀的知识分子 , 主要还是靠着造福天下苍生的理想 。 这是追求权力、追求物欲、追求美色的曹操等人所不具备的 。 陈宫、张邈反叛 , 徐庶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计 , 就是鄙视曹操的为人 。
刘备身上有很多美德 , 比如对待关羽、张飞等兄弟讲义气 , 对待诸葛亮、徐庶等有本领的人很谦虚 , 运气不好的时候能够沉得住气 , 但“仁慈爱民”是他作为一个政治领袖最美好的品德 。
东汉末年 , 军阀混战 , 千里无人烟 。 董卓、吕布等草菅人命的残暴之徒 , 攻占对方的城池后经常要屠城进行报复 , 只有刘备打出了仁义的旗帜 。 在兵败襄阳的路上 , 刘备始终不愿抛弃跟随逃亡的百姓 , 甚至大哭大闹 , 表示要与之同生共死 。 赤壁大战 , 刘备能够借荆州除了诸葛亮的妙计外 , 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刘备在百姓中的威望 。 当时 , 周瑜得到了南郡 , 刘备得到了公安 , 荆州百姓纷纷判曹投刘 。 周瑜的知名度也很高 , 却没有人去投奔 。 这说明 , 早在三国时代 , 百姓们就学会了用脚投票 。
刘备在率军撤退时不忘带上老百姓 , 虽然让他损失了不少人马 , 但是他这种“爱民如子”的情怀使他获得了民心民意的支持 。 在三国群雄中 , 刘备的起步比较晚 , 每得到一块地盘都很不容易 。 由于有民心民意的支持 , 他的政权一直比较平稳 。
刘备的道德还表现在面对巨大利益面前的克制态度 。 刘备辗转东西多年 , 最为渴望的是拥有自己的地盘 。 当时天下共有十四个州 , 刘备首先有可能得到的是徐州 。 但是当陶谦要把州牧的位置让给他时 , 他一次次拒绝了 。
输在起跑线上的刘备 , 为何能够后来居上// //
{!-- PGC_COLUMN --}
三让徐州有客观原因 , 徐州是四战之地 , 当时的吕布、袁术、曹操等势力都虎视眈眈准备夺取 , 刘备不愿意火中取栗 。 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刘备不愿意为了获得一块地盘 , 破坏自己多年树立的道德形象 。 刘备后来还提出把徐州让给袁术、吕布等人 。 刘备通过救徐州等行为已经确立了自己大救星的形象 , 徐州官民当然不会同意别人接管徐州 。 最终 , 刘备在关、张等人的拥戴之下 , 不费一兵一卒就占有了徐州 。
再拿荆州来说 。 东吴杀了黄祖、屯兵柴桑 , 准备夺取荆州 。 荆州的刘表面对杀上门来的强敌 , 主动提出要把荆州让给刘备 。 当时陪同刘备的诸葛亮不停使眼色让刘备答应下来 , 但是刘备却推辞了 。 回到馆驿以后 , 诸葛亮询问刘备为什么推辞 。 刘备回答说:“刘表对待我恩礼交至 , 我不忍心乘人之危 。 ”诸葛亮感叹刘备真是仁慈之主 。 后来取益州 , 刘备也是一让再让 , 让庞统、法正等人做恶人 , 自己躲在幕后做好人 。 刘备在取了益州以后 , 对于原来刘璋手下的文武官员没有赶尽杀绝 , 而是给予封赏和重用 , 所以后来益州作为蜀国的大本营一直很稳定 。
在各路人马以暴力横决天下的时候 , 刘备打出了仁义的旗帜 , 看似迂腐 , 实则高明 。 如果刘备一味依赖军事力量 , 在这方面 , 他不是曹操的对手 , 也不是东吴的对手 。 曹操的手上有国家机器 , 东吴的实力经过几代人的积累也不可小觑 。 刘备要有所作为 , 就必须另寻出路 。 越是在乱世 , 人们越是渴望理想、责任、信念 , 刘备能够打动诸葛亮、庞统、徐庶等一流知识分子为其效力 , 正是因为他一直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 一举一动无不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 正是在仁义这面旗帜下 , 刘备及其手下文臣武将能够上下一心 , 步调一致 , 从长江边的赤壁、荆州三郡 , 一直发展到巴蜀之地 , 又占领了汉中 , 最后三分天下有其一 。
孔子说“为政以德” , 好的领袖能够通过自己的道德人格、道德行为感化身边的人 , 感化百姓 , 积累民心民意 , 从而在更高层次上与对手展开竞争 ,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困难总能解决。但是自欺欺人,隐瞒实情,那就完蛋了| 写在历史边上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
- 嘉峪关到底在哪?答案虽然很简单,但很多人却答不上来
- 雍正死后竟与年世兰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为何从未被盗?
- 许世友曾在陈赓手下担任团长,陈赓说:你真是食大如牛啊!
- 顾雍:站在高处也一尘不染的东吴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