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 , 为什么元旦和春节不是同一天?其实 , 农历新年“春节”出现也才百来年 。

1912年 ,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 中华民国建立 , 决定使用公历 , 并废除农历元旦(正月初一) , 过惯了农历元旦的老百姓不买账 , 节日是说变就能变的?

这时 , 北洋政府内务部总长的朱启钤(qián)先生出来平民愤了 , 他上书袁世凯总统 , 提议将农历元旦(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 例行放假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于是 , 从1914年起 , 元旦就变成了公历的1月1日 , 农历的1月1日就成了春节 。 就是这个提出“春节”的人 , 为我们争取了七天假!

事实上 , 朱先生对中国人的贡献远不只这一点 。

他在顶级刺绣——缂(kè)丝收藏方面 , 堪称第一人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1903年 , 管学大臣张百熙(右)与袁世凯、朱启钤(左)在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合影

缂丝是什么?跟普通刺绣有什么关系?

作为手工织造工艺 , 缂丝直到现在都没有办法通过机械加工 , 是因为它和传统丝织物是两码事:缂丝是图案纹样同步织成的单层平纹织物 , 是由线到面同步进行的过程 。

而一般的绣品 , 比如有段时间大火的十字绣 , 是将彩线覆盖在底料上 , 有先有后 , 属于“锦上添花” 。

缂丝的这种特殊的织法叫做“通经断纬” , 即是一根经线(纵向)穿通织物的整个幅面 , 横向的纬线换一种颜色时就要换一个梭子 。 通俗来说 , 纬线就像是某个片区的城管 , 经线就像是居委会大妈 , 只管经线上这部分 。

最终呈现出来的缂丝织品 , 如果图案上没有文字 , 就没有正反之分 。

如果你有点晕 , 要不看着这张示意图再消化一下文字?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缂丝组织结构图 来自知乎用户@暮离

充当居委会大妈的经线 , 通常是较细的生蚕丝 , 这样缂丝成品就能呈现挺括的质感 。

横向的纬线横向需要来回绕 , 就要求它必须是柔软的彩色熟蚕丝 , 方便表现丰富的图案色彩 。

当你拿着缂丝成品对着光看 , 可以观察到许多缂织过程中留在纹样色彩边缘的空隙 , 就像用刀在丝面上刻出来的图案 , 也因这一比喻 , “缂丝”又被称为“刻丝” 。

目前 , 我们能在中国境内看到的缂丝精品 , 基本都在辽宁省博物馆 , 这些也几乎都是来自于朱启钤 。

民国初年 , 朱先生从前清恭亲王奕訢(xīn)后人手中 , 购得一批从宋到清大约280件缂丝珍品 , 皇帝赏赐的宝贝 , 能差到哪儿去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消息传到日本巨商的耳朵里 , 为了将珍品据为己有 , 他们不惜以100万大洋的高价收购 , 谁料朱启钤不为所动 , 私下还嘱咐家里人:“这批国宝就是卖 , 也坚决不能卖给外国人 。 ”

我们甚至可以想见 , 夜深人静时 , 朱启钤欣赏着摹缂的书画精品时会被作品的细节所震撼 , 缂丝因其织造细致 , 摹缂有时比原作还要好 。 比如下面这幅缂丝作品: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山茶蝴蝶图》朱克柔山茶蛱蝶图册页

山茶花的花瓣织得生动清晰 , 花瓣从大红到白之间的逐步过渡 , 用的又是中国独有的“合花线”技术 , 白线和红线捻成一股 , 纬线织成图案时会有忽白忽红的渐变效果 。

这可比一般纺织只用过渡色块来得高级 , 连一片叶子被虫蚀的痕迹也真实生动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为了模仿绘画中水与彩晕色自然的效果 , 艺术家会在织入彩纬时 , 各种色纱按需织入 , 深色和浅色纬线相互交叉 , 融合为一体 。

这种敷色过渡流畅的“长短戗”缂法 , 常用于摹缂院体花鸟 , 画面富有动感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不同颜色的丝线交织在一起 , 深色会产生退后的效果 , 浅色会前凸 , 跟时下女孩子在脸上画阴影和高光类似 , 图的就是一个立体感 。

长短戗(qiāng )这种技法好在自由任性 , 技法娴熟的话 , 作品如画如生 。

但这也是它的难点所在 , 这种技法无规矩可循 , 一般人无法掌握 。 全依赖缂织者的艺术修养和控丝合色的能力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完成一幅缂丝作品 , 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等16道工序、更换数以万计的梭子才能完成 , 耗时少则几个月 , 多则几年 , 这对织造者的耐心和艺术功底是很大的考验 。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缂丝是唯一能步入艺术殿堂的织造技艺了吧?

每天欣赏着这些缂丝精品的朱启钤觉得 , 他有义务同全人类共享这门艺术 , 于是 , 他在1928年整理出这批藏品 , 写成《存素堂丝绣录》 , 并发表印刷 。

可1929年 , 他急需大批资金研究古代建筑 , 忘了说 , 除了收藏缂丝 , 朱启钤还被誉为“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 没有他 , 就没有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人才 。

当然了 , 这是题外话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为了筹措资金创办营造学社 , 朱先生第一次动了出售这批缂丝的念头 , 但当时能够接手的都是外国资本家 , 朱启钤心烦意乱 。

张学良闻讯后 , 提出由他来接手 , 于是这批缂丝以20万银元售给了张学良 。 朱启钤反复叮嘱“不要让这批珍品流失海外尤其是日本” 。

“九·一八事变”后 , 这批缂丝流落到新京(今长春)“中央银行” , 寄存于伪满洲“国立博物馆” 。

伪满洲国还把这批缂丝定为了“国宝” , 在日本印成一本名为《纂组英华》的图录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缂丝著作《纂组英华》

1948年5月 , 长春被解放军包围 , 朱启钤生怕这批缂丝毁于战火 , 四处活动寻求解决的办法 , 幸好在宋美龄、宋子文等人的关照下 , 这些无价之宝从长春完整无损地空运到北京 , 暂存故宫博物院 。

1949年后 , 这批缂丝刺绣珍品重返关东大地 , 保存于东北博物馆(今辽宁省博物馆)内 。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所有中国人都要感谢他 , 不光是因为他让我们多放了七天假// //

▲朱启钤收藏的部分缂丝精品

这种技法巧妙、耗工多、用材贵的技艺 , 使得历代人们把缂丝与黄金价值等同 , “一寸缂丝一寸金”之词一直延续到现在 。

但是鲜有人在提及缂丝时 , 会想到这个为中国顶级刺绣做出贡献的人 。 为什么基本没人知道他的先驱形象呢?

有人曾说 , 朱启钤被遗忘的一个重要原因 , 可能是他支持袁世凯复辟的事情 , 袁世凯复辟时 , 朱启钤是大典筹备处的处长 , 袁世凯复辟失败后 , 他曾一度受到通辑 , 这使他一直遭受后人的诟病 。

放在今天 , 如此开放包容的21世纪 , 相信大家都知道该如何客观的评价朱启钤 , 这样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和民族气节的传奇人物 , 他在艺术上的建树不该被他的政治活动所埋葬 。

更多内容 , 请关注“宝库”

本文为“宝库”原创 , 转载请私信“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