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稍加改动又卖给老外赚盆满钵满!
经济全球化 , 在当今世界绝对属于一个热词汇 , 可是知道吗这也是上世纪90年代才兴起的一个新词儿 , 在遥远的古代 , 世界几大文明基本是孤立发展的 , 即使汉代时产生了海陆两条丝绸之路 , 但那个时候的交流也是非常稀少的 。 直到十五、十六世纪新航路开辟后 , 世界才真正意义上联结成一个整体 , 工业大机器的发展 , 又密切了这种联系 。 后来西方以枪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 , 从经济上我们沦为了人家的附庸 , 所以很多西方史学家都鼓吹“欧洲中心论” 。 其实这种说法是立不住脚的 , 悠悠历史长河 , 近代只是中间的一段时间旅程而已 , 若回溯过去或立足当下 , 泱泱之中华文明绝不能掩盖 。 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明成果令世界瞩目 , 中国古人的智慧更不可小觑 。 今天我们就要说到一个典型的例证 , 唐朝时 , 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 , 但后来它们却被聪慧的中国人加以改造华丽转身成“中国制造” , 备受外国人追捧的 , 帮助我们赚得盆满钵满 。
唐朝时 , 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 , 稍加改动又卖给老外赚盆满钵满!// //
第一件是出产于阿拉伯地区的苏麻离青 很多人可能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名字 , 其实它是出产于阿拉伯地区的一种钴矿 。 唐朝年间 , 当中国的瓷器流传到阿拉伯地区 , 同样也掀起了此地一股“爱瓷潮” , 可毕竟进口来的东西太过名贵 ,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购买 , 本地人又没能掌握制瓷技术 , 一些商人就看到了商机 , 用不了瓷器 , 可以退而求其次用陶器嘛 。 于是 , 在萨马拉地区 , 一时间兴起了很多窑厂 , 他们从中国拿回样品依葫芦画瓢照着模仿 , 也有人突发奇想 , 把当地土壤中的苏麻离青当作呈色剂 , 没想到烧制出了效果新奇的“青花陶” , 意外的成果在当地大受欢迎 。
唐朝时 , 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 , 稍加改动又卖给老外赚盆满钵满!// //
后来 , 在商贸往来中 , 聪慧的中国商人也接触到了这样东西 , 市场就是最好的助推器 , 中国成熟的制瓷技术和苏麻离青这项特殊的原料相结合 , 便诞生了名扬天下的中国青花瓷 。 唐代时其实就已经有了青花瓷 , 产生了蓝白相间的釉下彩绘这种制作形式 , 元代时 , 青花瓷制作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并产生了规模化生产 。 16世纪大航海时代的海上霸主葡萄牙人、荷兰人把大量的青花瓷带到了欧洲 , 西方人触摸到如此美丽轻盈的瓷器 , 迷恋得无法自拔 , 将其称呼为“白色的金子” , 单靠这一项 , 中国人就赚饱了腰包 。
唐朝时 , 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 , 稍加改动又卖给老外赚盆满钵满!// //
第二件就是印度的砂糖 中国制糖技术虽说起源很早 , 但任何技术都要经历一个从幼稚到成熟的发展阶段 , 直至唐朝时 , 中国制造的砂糖技术还存在一些局限性 , 比如水分较大易融化 。 而同一个时期的印度 , 虽然小国林立 , 政权不统一 , 制糖的技术却进化得杠杠的 。 印度的地理气候适合种植甘蔗 , 农户寺庙几乎都种 , 他们炼制出来的砂糖不仅口感甜美而且质地干燥易保存 , 取名“石蜜” 。 好的东西 , 都惹人喜欢 , 所以当印度的砂糖传入唐朝时 , 在上层贵族圈那是相当流行 。 贞观二十一年的一天 ,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在品尝印度石蜜后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这么好吃的糖 , 为何我们不自己生产呢?随后 , 他就命王玄策等人组成学习使团前往印度 。 不巧的是 , 当王一行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印度的达摩接揭陀这个国家时 , 该国正好发生一场叛乱 , 使团遭到了打劫 , 但王玄策等人不但漂亮地打了翻身仗 , 而且还不辱使命学习到了制糖术 。
唐朝时 , 中国引进了两样外国货 , 稍加改动又卖给老外赚盆满钵满!// //
?唐高宗时 , 王玄策再次受命出使印度 , 这一次 , 他带回来几十名制糖高手 , 回国后让这些人手把手教授我国工匠原汁原味的印度熬糖工艺 。 从此 , 印度制糖技术开始和我国传统的制糖产业相融合 , 发展到宋明以后 , “黄泥水淋法”这项高超的技术诞生 , 砂糖的色泽也有了变化 , 有了我们现代所见的纯白砂糖 。 糖果也不再成为贵族的专属 , 也充斥着民间市集 。 中国砂糖近则出口东南亚 , 远则销往欧洲 , 每年 , 从中国沿海港口贩卖出去的砂糖达到数十万吨 , 中国白糖 , 一张响当当的中国名片 , 也使我们在对外国际贸易中就赚足了钱 。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太平天国灭亡时曾国藩造反的话,会有人追随他吗?
- 浅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挣扎还是静待结局?
- 永泰公主死因之谜:17岁的她毫无政绩,为何陵墓享唐朝帝王规格?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