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剧种之一(与徽剧、黄梅戏、庐剧并列) , 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 以优美的唱腔 , 动听的旋律 , 唱响淮河两岸 , 大江南北 , 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1920年前后 , 泗州戏有了固定演出的班社 , 开始进入城市 , 渐渐融入皖北人民的生活、习俗 , 承载着强烈的地域文化特征 。 泗州戏原名拉魂腔 , 又叫“肘鼓子” 。 叫它“拉魂腔” , 是因为它唱腔优美迷人;叫它“肘鼓子” , 是由“周姑子”演变来的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泗州戏的形成还无统一说法 , 但与山东的柳琴戏、江苏的淮海戏存在着一定的血缘关系 。 许多人认为它发源于苏北海州一带 , 原是当地农民以“猎户腔”和“太平歌”等民间曲调即兴演唱的小戏 , 后又分别传到皖北、鲁南、苏北 , 吸收当地民间演唱艺术 , 发展成为受人喜爱的泗州戏 , 柳琴戏 , 淮海戏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泗州戏的唱腔随意性很强 , 演员可以根据自身嗓音条件随意发挥 , 故名“怡心调” 。 男腔粗犷豪放 , 高亢嘹亮;女腔婉转悠扬 , 结尾处多翻高八度拉腔 , 明丽泼辣 , 动人魂魄 。 其伴奏乐器以土琵琶为主 , 辅以三弦、笙、二胡、高胡、笛子等 , 另有板鼓、大锣、铙钹、小锣四大件打击乐器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泗州戏的角色主要分大生、老生、二头、小头、丑等几类 , 其表演在说唱基础上大量吸收民间的“压花场”、“小车舞”、“旱船舞”、“花灯舞”、“跑驴”等舞蹈表演形式 , 受戏曲程式规范的影响不大 , 带有明快活泼、质朴爽朗、刚劲泼辣的特点 , 充满浓郁的皖北乡土气息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演出时有许多独特的身段和步法 , 如四台角、旋风式、剪子股、仙鹤走、百马大战、抽梁换柱、燕子拨泥、怀中抱月、凤凰双展翅等 , 演员必须注意手、眼、腰、腿、步等各部位的协调与配合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泗州戏有传统大戏八十多个 , 小戏和折戏六十多种 , 代表剧目有《三蜷寒桥》、《杨八姐救兄》、《樊梨花点兵》、《皮秀英四告》、《大花园》、《罗鞋记》、《绒花记》、《跑窑》、《拾棉花》等 。
安徽民俗映记:宿州泗州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经济总量偏低的安徽,却成功跻身于长三角,它凭什么加入?
- 安徽之殇:得名于安庆与徽州,如今有“安”无“徽”,省会还跑到合肥!
- 揭秘:安徽宿州人与天津600多年的历史渊源
- 在今天的安徽宣城,有几大姓氏人会说广西话,这是怎么回事?
- 神医华佗是安徽人的,当地为其建庙,传播中医药文化
- 广德县甘溪村民俗文化探寻(二)
- 阜南迎水寺遗址角逐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
- 安徽发现大面积酿酒作坊遗址
- 此人是安徽人,却成为桂系骨干将领,因作战勇猛被称为小张飞
- 曹操留下的一处地下军事设施,地位堪比长城,就在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