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首先炎黄部落当年打败了蚩尤和东夷部落集团后 , 华夏的主体实际是由炎黄部落集团和东夷部落集团组成 。 而炎黄部落就是最正统的华夏人 ,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 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

【季连与华胥氏的世系排列】:华胥氏—伏羲(配女娲)—少典—黄帝—昌意—颛顼—称—老童(又名卷章)—吴回(祝融)—陆终—昆吾、参胡、彭祖、会人、曹姓、季连(季姓、熊姓、芈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楚国始祖 。

楚人这个词严格来讲指楚公族 。 如熊氏一族 , 楚国的上层统治者 , 即屈原所说的“帝高阳之苗裔” , 也就是来自中原的华夏族后裔 。

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 , 地名 , 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 。 华邑在新郑 , 有熊之墟 , 祝融之墟 。 重黎 , 郐国均在新郑” 。 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 , 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 在上古文字中 , “华”与“芈”这两个字的写法十分相像 。 流域 , 最初根据地是河南新郑的祝融之墟 , 即有熊之墟 。 因为不是商人的宗亲部族而在商人扩张势力是遭到商人追杀被迫南迁 。

著名考古学家唐兰在《西周青铜铭文分代史徵》中说:“华 , 地名 , 在今河南密县(今属新郑) 。 华邑在新郑 , 有熊之墟 , 祝融之墟 。 重黎 , 郐国均在新郑” 。 楚王之所以是芈姓熊氏很可能就是因为被封在祝融之墟附近的华阳 , 祝融之墟也叫有熊之墟 。 在上古文字中 , “华”与“芈”这两个字的写法十分相像 。

可以说楚人的祖先是最正统的中原人 , 黄帝的后裔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 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

然而华夏和蛮夷之分并不是简单的按血缘关系来划分 , “华夏”和“蛮夷”实际上是两种文化之间的划分 。 就如西方人将世界简单的划分为“西方”和“非西方” , 这固然有按肤色划分的成分 , 但本质上是因为“西方”人之间有相同相似的文化 , “西方”是一种文明 , 同样“华夏”和“蛮夷”也是两种文明 。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 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

楚局记载了楚人迁徙

匈奴人是夏人一支分支 , 但是当这批夏族人迁徙到了北方的草原之上时 , 由于远离中原文明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 , 在环境的改造下形成了有别于华夏文明的另一种文明 , 同为华夏后裔的汉族人称之为“胡”

《楚居》记载楚人大致迁徙路线是从河南新郑出发 , 向豫西南和陕东南方向迁徙 , 于西周初年到达丹水和淅水交汇处 。 之后继续南下到达荆山附近的丘陵平原结合部 。 即:河南新郑——桐柏山——丹阳——湖北荆山 。

楚人定居的地方布满荆棘 , 楚人也因此的名为楚 , “楚地”远离中原 , 位于苦寒的南方 , 中原氏民尤为鄙视 。

所以尽管楚人是正统的华夏后裔 , 尽管楚人对中原文化心生仰慕 , 并且一心渴望重回华夏 , 融入华夏文明 。 但是由于长期远离中原文化 , 不仅身上的华夏血统不断被周围的“蛮夷”所稀释 , 其本身发展已经有别于华夏文明 , 所以楚人已经被华夏部落集团贴上“蛮夷”的标签 。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楚人自称是火神祝融的后代 , 那为什么楚国君主熊渠却说:我蛮夷也// //

尽管楚人在周人和商人的战争当中鬻熊毫不犹豫倒向周 , 在对商的战争当中尽心尽力立下不小功劳 , 也得到了周的分封但是楚人的处境并没有得到很大改善 。 不仅没有摘掉了“蛮夷”的标签得到华夏部落的认同 , 遭到了各诸侯的不屑和鄙视 , 更致命的是楚人在全力辅佐周王朝 , 对周王朝毕恭毕敬安安分分的同时却不断遭受到了周王朝的冷落 。

不断的受到挤压和冷落的楚人心灰意冷 , 周昭王率领大军讨伐楚国让楚人认清了现实 。 既然你们视为我蛮夷 , 那么我就让你们看到蛮夷的力量 。

你们不是视九鼎为国家的象征吗 , 那我就要问鼎;你们不是视“王”为不可逾越的权威吗 , 那我就将自己三个儿子都封王 , 与周天子并论 。

而“我蛮夷也 , 不与中国之号谥”就是熊渠给出的理由 。

在我看来这是在不断遭受冷落和鄙视直到绝望下的愤怒和不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