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广招人才,增强国力,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哈喽大家好 , 我是亲爱的小编老苏和你聊历史 ,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增强国力,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

唐代几次大乱 , 皇帝都跑到四川避难 , 自然有不少文臣大儒因此留在四川 。 唐末更是很多文人和及第进士跑到四川避难 , 为实行科举考试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 。 前蜀创建者王建虽为武人 , 但“雅好儒臣” , 为两川节度使时就吸纳及第进士人幕 , 如冯涓、韦庄、卢延让、牛峤等及第进士都在其府中 。 王建开蜀国后 , 重用唐末的及第进士入蜀 , 以韦庄为宰相、卢延让为刑部侍郎、毛文锡为礼部尚书、牛峤为给事中 , 这些科举出身之人对科举事业自然情有独钟 。 王建为了推崇学校教育 , 吸纳文人参与政权 , 还在立国时下《郊天改元敕文》 , 云:“国之教化 , 库序为先 , 民之威仪 , 礼乐为本 。 废之则前替 , 崇之则化行 。 其国子监直令有司约故事速具修之 。 兼诸州应有旧文宣王庙 , 各仰崇饰 , 以时释奠 。 ”


为了广招人才,增强国力,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

看上去 , 王建很有崇重学校教育的意思 , 但是终后蜀一代科举常科考试始终没见实行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 , 前蜀只实行了制举考试 。 据《蜀祷杌》卷二:乾德四年二月 , “文明殿试制科 , 白衣蒲禹卿对策……衍以其言有益 , 擢为右补阙” 。 《十国春秋蒲禹卿传》亦云:“蒲禹卿 , 成都人也 , 当布衣时 , 慷慨好直言 , 不肯以嚅嗫事人 。 后主乾德四年用制科对策 , 大约言今朝廷所行者 , 多一朝一夕之事 , 公卿所陈者 , 非乃子乃孙之谋 , 暂偷目前之安 , 不为身后之虑……后主以其言有益 , 擢为右补阙 。 ”《十国春秋后主本纪》云:“乾德四年春二月 , 帝御文明殿试制科 , 策文曰:……白衣蒲禹卿对策切直……擢为右补阙 。 ”说明前蜀后主曾殿试制举人 , 有白衣蒲禹卿对策 , 授右补阙 。


为了广招人才,增强国力,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

关于此次实行的制举科目 , 《资治通鉴》卷二七二作“贤良方正蒲禹卿” 。 后主乾德五年九月诏 , “置贤良方正、博通经史、明达吏治、识洞兵机、沉滞邱园五科 , 令黄衣选人、白衣举人投策就试 , 吏部考校” 。 看似白衣举子和黄衣选人都可应举 , 由吏部考核 , 但实际情况却不如人意 。 《蜀祷杌》云:是年冬十月 , “以韩昭为吏部侍郎判三餘 , 昭受赂拘私 , 选人诣鼓院挝鼓上诉 , 又为嘲语日:嘉、眉、邛、蜀 , 侍郎骨肉 。 导江、青、城 , 侍郎亲情 。 果、阆二州 , 侍郎自留 。 巴、蓬、集、壁 , 侍郎不惜 。 ’闻言召而问之 , 昭对曰"此皆太后、太妃、国舅之戚 , 非臣之亲 。 ’帝默然” 。 显然 , 这个末代乱世的小国在选举方面完全不能遵守选才的标准 , 唯权幸、亲故是选 , 更起不到用制举选拔非常之才的作用 。


为了广招人才,增强国力,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为了广招人才 , 增强国力 , 前蜀的科举制度是怎么规定的?// //

知道各位小伙伴对此怎么看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评论 , 小编都会看到的哦 , 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