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隋唐才由分餐到共餐
李开周
孟尝君养士不端架子 , 平常跟门客们聚餐 , 他吃什么就让大家跟着吃什么 。
某一天 , 一个武士去投奔他 , 孟尝君设宴款待并亲自作陪 , 在旁边布菜的下人挡住了烛光 , 刚好把孟尝君挡在黑影里 。 那个武士误会了 , 以为服务员偷偷给孟尝君端上好菜 , 心说 , 把好菜留给自己 , 不让我吃 , 明显是瞧不起我!于是拔腿要走 。 孟尝君多聪明啊 , 赶紧把自己的饭菜端到武士跟前 。 武士知道自己想错了 , 羞愧得无地自容 , 当场拔出剑来抹了脖子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孟尝君确实尊重门客 , 战国时期的武士太血性 , 战国时期流行分餐制 。
分餐制在中国源远流长 , 从远古时期持续到隋唐时期 , 主要是为了在等级上显示出差别:就餐者的地位越高 , 面前食案上摆放的饭菜数量越多 。 假如共餐的话 , 就体现不出高低贵贱了 。
从隋唐开始 , 为了节约 , 共餐制逐渐取代分餐制 。 到了北宋 , 绝大多数饭局跟现代中餐宴席一样 。 但是分餐制在宋朝还有一点遗留 , 一是寺院里的和尚仍然坚持分餐(现在依然如此);二是皇帝在大宴群臣的时候 , 群臣虽然共餐 , 皇帝本人还是独自占据一张餐桌 。
群臣共餐 , 皇帝分餐 , 这种规矩给御厨房带来了“创收”的机会 。 每到举行大宴的时候 , 御厨只需要精心备办皇帝的饭菜就行了 , 底下文武百官的宴席可以肆无忌惮地虚报预算和偷工减料 。 百官既吃不好 , 又吃不饱 , 还不敢向皇帝打小报告 。
作者:李开周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致敬民族英雄,致敬中国脊梁——王春晖激情创作钟南山院士肖像
- 八国联军侵华, 列强要求瓜分中国, 只有一个国家反对, 原因不简单
- 日本1年侵略大半个中国,为何攻打重庆6年都没攻下来
- 东汉末代皇帝刘协:在汉朝气数尽时散放出微弱光辉
- 困难总能解决。但是自欺欺人,隐瞒实情,那就完蛋了| 写在历史边上
- 一问三不知一问三不管,却屡屡立功屡屡提前晋升,原因何在?听终南隐士怎么说
- 一支五万大军突然消失,2500多年后,在一处洞穴被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