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花木兰

说说花木兰

高邑 刘宗甫

在公元500年间的北魏时代 , 产生了著名的文学作品“木兰诗” , 描写一个女子改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 。 这首诗可能是在民歌的基础上逐渐演变扩展成篇 , 并经过文人修改后定型的 。 故事以魏与柔然的战争为背景 , 描迹了一位女扮男装、抗敌报国的女英雄花木兰 , 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 , 流传干会年而不衰 , 后来在《梁山伯与祝英台》《孟丽君)《女附马》等戏中屡有女扮男装过事的土现 。 多有受其故事之影响 。


说说花木兰

说说花木兰// //


说说花木兰

说说花木兰// //

花木兰在历史上未必实有其人 。 史书上也无明确记载 , 有人说木兰姓魏 , 也有说姓朱、姓花 , 也有说木兰是姓不是名 。 花木兰是哪里人?有人说是谯郡人 , 有人说是宋州人、黄州人、商丘人等等 , 都不足为信 。 这首:“木兰诗”产生于民间 , 虽经后代文人润色 , 但仍存民歌风调 。 魏至唐初的府兵制 , 应征从军的人 , 须自备鞍马、弓箭 , “木兰诗”“东市买骏马 , 北市买长鞭” , 正是时情 , 而策勋记功 , 到唐代才有 , 显然诗中有唐人改动之痕迹 。

“当窗理云鬓 , 对镜贴花黄”是六朝女子的习俗 , 时称“黄额妆” , 在额间涂黄 , 民间妇人作“黄眉黑妆” 。 梁简文帝《美女篇》中说:“约黄能效月 , 裁金巧作星” 。

高邑 , 在北魏时 , 隶属于北魏 , 至今 , 高邑民间还称未婚女子为“黄花闺女” , 尚有古风遗痕 。


说说花木兰

说说花木兰// //

花木兰在中外文化史上影响很大 , 常香玉曾因演豫剧花木兰 , 而走红大河南北 , 花木兰的美好形象 , 不但受到华夏各族人民的厚爱 , 也受到外国人的喜爱 , 近来 , 由中外艺界名人联袂合演的大型汉语歌剧《木兰诗》已搬上舞台 , 受到国内外观众的赞扬 。

高邑人热爱花木兰 , 由来已久 , 不但有被誉为“高邑的刘胡兰”——于胜珍;还有参加抗美援朝的女战士;冒着生命危险为八路军送军鞋、物资的老女党员孔凤娥;有舍生忘死保护中央档案、在敌占区做情报工作的韩慧如(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报》中女主人公原型 , 高邑人);现代高邑各界女英雄被评为“十佳巾帼”、 “凤城警花”、“全国优秀民警”、“三八红旗手”等珠荣 , 这种中帼不让须眉、勇子献身报国的有为志士 , 精神可贵 , 这种传统美德将与日月齐光 , 世代承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