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春秋时期 , 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 , 流亡他国十多年 , 他的一位大臣介子推对他不离不弃 , 在这十多年里头 , 始终追随在他身边 , 在最困难的时候 , 甚至“割股啖君” 。 后来重耳也终于成就霸业 , 成为一代明君“晋文公” 。 但介子推不贪图功名利禄 , 在晋文公称王后 , 就归隐山林 。 而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相见 , 竟下令放火烧山 , 介子推也是倔脾气 , 他坚决不出山 , 最后被火焚而死 。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志气 , 将他厚葬 , 并修祠立庙 , 还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 , 以寄托哀思 , 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 。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 , 但欲老渔樵// //

寒食节定在清明节的前一二日 , 因为和清明节相距很近 , 大致到了唐代 , 两个节日就合二为一了 。 寒食节最初只是禁烟火 , 吃冷食 , 后来逐渐发展 , 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等习俗 。 今天我们要欣赏的这首诗 , 就是王安石在寒食节时期 , 祭扫他父亲墓时 , 写下的《壬辰寒食》:

客思似杨柳 , 春风千万条 。 更倾寒食泪 , 欲涨冶城潮 。 巾发雪争出 , 镜颜朱早凋 。 未知轩冕乐 , 但欲老渔樵 。

客居他乡的思绪像杨柳一样 , 春风吹过 , 就有思绪万千 。 特别是到了寒食节 , 眼泪更是忍不住就流了下来 , 泪水都快要把冶城淹没了 。 头巾束缚不住自己的白发 , 他们挣扎着要冲出来 , 镜子中自己的容颜也早已经衰老了 。 还不知道做官的乐趣 , 可是已经希望能过上渔樵耕读的隐逸生活了 。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 , 但欲老渔樵// //

这首诗是王安石拜相之前写的 , 当时他是舒州通判 。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家 , 正襟危坐 , 不苟言笑 , 但他也是一个人 , 他也有感情 。 这一次回家祭祖的时候 , 他就把他的感情爆发了出来 。

王安石在舒州做官 , 在寒食节赶回江宁祭扫 , 诗的首联就写了他客居他乡的愁思 , 杨柳的形象我们都比较清楚 , “万条垂下绿丝绦” , 王安石的思绪如万条垂柳 , 可见他思亲的沉痛心情 。

首联写王安石的思绪万千 , 颔联写他的沉痛心情 。 有多沉痛呢?眼泪都止不住流下来 , 都能快把整座城都淹没了 。 思绪如杨柳千万条 , 眼泪要淹没城市 , 王安石在这里充分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 , 非常生动形象 , 抒发了他内心的沉痛 。

颈联描绘王安石自己的形象 , 头巾都包不住头上的白发 , 铜镜里面的容颜也不再年轻了 。 其实王安石写这首诗的时候才30来岁 , 史料也没记载他是未老先衰 , 相必也是和其他文人一样 , 借此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悲哀 。 王安石有匡扶之志 , 看到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 , 他立志要变革制度 , 使国家强大 , 百姓富裕 。 然这一切的阻力实在是太大了 , 要实现理想很是艰难 , 他思虑过度 , 内心悲痛 , 觉得自己已经衰老 。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王安石《壬辰寒食》:未知轩冕乐 , 但欲老渔樵// //

再看尾联 , 王安石已经萌生退隐的念头了 。 王安石要推行自己的主张 , 前途难以预料 , 他殚精竭虑、呕心沥血 , 革命也还未成功 。 为官多年 , 不仅没有享受到当官的乐趣 , 反而弄得自己一身疲惫 , 还不如归去 , 渔樵耕读 , 做个隐居的闲人 。

王安石和苏轼两个人 , 我很喜欢拿来做对比 。 两个人同朝为官 , 转折点就是宋神宗采用了王安石推行的变法 , 而苏轼反对 , 于是自求外任杭州 。 苏轼因为反对变法 , 所以远离朝政中心 , 后来更是因为乌台诗案下狱 , 在他的诗词中 , 有许多都表达了他归隐山林的愿望 , 而王安石此刻表现出归隐的想法 , 确实令人有点意外 。 还有人说王安石早期的意愿不是为官 , 他是因为要养家孝亲 , 还用了王安石在鄞县作的一首诗为证“:收工无路去无田 , 窃食穷城度两年 。 更作世间儿女态 , 乱栽花竹养风烟” 。 在我看来 , 这首诗表现的是王安石不甘心做一个碌碌无为的小官 , 因为未能一展才干 , 无奈之下才会种花栽竹来消磨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