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作者:赵心放

左宗棠的成功 , 离不开林则徐的指导和重托 。 诸君可知?左宗棠和林则徐的成长和发展 , 与两人同视为恩师的陶澍息息相关 。

1.陶澍的身世及离奇婚姻

陶澍(1779-1839) , 字子霖 , 号云订 , 湖南安化县小淹乡人 。 嘉庆七年(1802年)中进士 , 任翰林院编修后升任御史 。 曾先后调任山西、四川、福建、安徽等地任布政使和巡抚 , 后官至两江总督加太子少保 。 陶澍为官期间 , 为国为民做出了较大贡献 。 其著有《印心石屋诗抄》《靖节先生集》《陶文毅公全集》传世 。 道光皇帝曾亲书“印心石屋”匾赐之 。 1839年6月病逝于南京 。

陶澍不仅在晚清算一个大有作为的高级领导干部 , 其慈善之心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 。

在此讲讲陶澍夫人——真假黄小姐的故事 。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陶澍故里)

早年陶澍的家庭比较贫穷 , 定亲对象黄小姐 , 长得十分漂亮 , 其家景比陶家好 , 算小康级吧 。 邻村有户家境殷实的吴少爷 , 老婆病死后打算续弦 , 看上了貌美如花的黄小姐 。 吴父听说黄小姐有未婚夫 , 但笃信钱能通神 。 于是吴家向黄家许诺 , 只要黄小姐毁掉与陶澍的婚约嫁到吴家 , 就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 虽然黄妈不同意悔婚 , 但嫌贫爱富的黄父和黄小姐本人同意另嫁 。 就这样陶家和黄家开始扯起皮来 。

黄小姐的贴身丫头黄德芬提出 , 反正陶澍从来没有见过黄小姐本人 , 自己愿意冒充黄小姐嫁给陶澍 , 两边都不伤和气 , 更不用去打官司 。 这“刀切豆腐——两面光”的办法黄家认为不错 , 于是假黄小姐嫁给了正准备进京赶考的陶澍 , 真黄小姐嫁给了吴少爷作填房 。 夫荣妻贵嘛 , 假黄小姐后来被朝廷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 陶澍一直不知道自己夫人竟然是冒名顶替的 , 假黄小姐也一直隐瞒着 。 直到父亲病逝陶澍回老家守丧时 , 才模模糊糊听人说起这件事 。 陶澍向夫人询问 , 假黄小姐大大方方地承认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 假黄小姐聪慧能干温柔 , 两口子感情一直很好 , 陶澍不把这当作一回事 , 只是笑称天意撮合 。

真黄小姐平时为人处事差 , 吴父和吴少爷相继病死后 , 受吴家人虐待 , 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 陶澍知道了 , 以夫人的名义送去50两银子 。 真黄小姐羞愧难当 , 准备上吊自杀 , 幸好被人救下 。 陶澍闻知专门拿钱买了一栋房子给真黄小姐居住 , 并定期给她送钱和食物 。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林则徐)

2.陶澍和林则徐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 也是上下级 , 但林一直视陶为前辈和先学

1814年冬 , 陶澍等人发起组织诗社 , 林则徐经友人介绍加入 。 陶、林两人成为诗友后 , 由于志同道合、性格相投 , 关系逐渐亲密 。

1830年 , 陶澍升任两江总督 , 时逢江苏连年水灾 , 他知道林则徐曾有成功治水的经历 , 就奏请朝廷批准 , 调林则徐任江宁布政使 , 后旋任江苏巡抚 , 两人为上下级关系 。

陶澎和林则徐都是实干家 , 两人同心协力 , 在除恶安民、抗灾救灾、兴修水利、整顿财政、治理漕运 , 倡办海运 , 革新盐政 , 兴办教育 , 培养人才诸方面 , 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工作 。 他们都力主禁烟 , 分别提出《严禁鸦片章程八条》和《禁烟六策》 。 1838年陶澍在江苏缴获了不法商人窝藏的大量鸦片 , 首开禁烟运动的先河 , 得到朝廷的嘉奖 。 陶澍病逝后 , 林则徐成为禁烟派首领 。

陶澍十分欣赏林则徐的为人处事和才能 , 真格是“你办事 , 我放心” , 凡入京觐见、回籍探亲扫墓 , 多由林则徐代行职权 , 1839年初因病请求开缺(辞职) , 推荐林则徐继任 , 在奏章中说:林则徐才长心细 , 识才十倍于臣 。

林则徐十分尊崇陶澍 。 陶澍六十大寿时 , 林则徐撰写三十首七律诗祝贺 。 (笔者旁白:三十首啊!)诗中充满晚辈后学对其的仰慕之情 。 陶澍病逝后 , 林则徐在广东任上含泪写挽联遥悼:“大度领江淮 , 宠辱胥去 , 美溢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 , 步趋靡及 , 遗章惭负替人期 。 ”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3.左宗棠以布衣之身与高官陶澍和相识 , 由于相知相重 , 结成了儿女亲家

林则徐虎门销烟前两年的一天清晨 , 湖南醴陵的县驿馆大门前 , 新贴上了一副楹联:春殿语从容 , 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 , 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

当现埸指挥的县令赶紧往后退几步 , 眯眼把楹联东瞧西瞅一番后 , 不停地点头 。 这官儿已经忙好几天了 , 够辛苦的!

醴陵县令文墨肤浅 , 属下也都是些刀笔拙夫 , 难写出高水平的字和楹联 , 只得延请时任醴陵渌江书院教师的左宗棠代劳 。

读者诸君可别小觑了楹联 , 方寸之间寥寥数字 , 大有讲究哩 。 高水平楹联 , 除格律贴合 , 文采斐然外 , 还要能不显山露水地把贵宾大大热捧一把 。 那时代迎贵宾可时兴这规矩 。

贵宾是谁?是湖南首批出仕的朝廷封疆大臣陶澍 。 前几天他由长江逆流而上 , 在江西检查军务后由萍乡入湖南 , 回老家益阳安化省亲 , 准备在路途中的醴陵小憩 。

醴陵县令有了溜须拍马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 , 至少在考核政绩时能加印象分 。 左宗棠非常仰慕陶澍的才学和政绩 , 接受委托后 , 他运用平生所学知识 , 殚精竭虑构思 , 把陶澍的家族渊源 , 才能政绩 , 还有乡亲们以他为荣的心情 , 用二十六个字表达出来 。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 , 内行看门道 , 陶澍来了抬头一瞅那楹联 , 就暗暗吃惊 , 心想我们三湘之地真是卧虎藏龙啊!左宗棠更没想到 , 就是这副楹联 , 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 使他后来成为了中华儿女钦佩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陶澍在驿馆歇息一会后 , 就派人请左宗棠来馆相会 。 两人交谈不久 , 陶澍就觉得这后生谈吐不俗 , 既能精准评论时政 , 又博学多才文思泉涌 。 难能可贵的是 , 这后生还是个文武全才 , 对军务韬略也有深邃的认识 , 著有《料敌》《定策》《海屯》《器械》《用间》《善后》等军事六策 。

有文史资料述 , 陶澍“一见(左宗棠)目为奇才 , 纵古论今 , 为留一宿” 。 素昧平生的一高官一布衣、一老人一青年谈古论今 , 越聊越投机 , 有时竟然不知天已破晓 。 为此陶澍在醴陵留住了七天 。

道光十八年(1838年) , 左宗棠赴京应考后返程 , 专程绕道金陵拜访陶澍 。 陶澍热忱留住署中 , 待之以上宾之礼 , 不仅多次与其商讨国计民生大事和学问道德文章 , 史料载 , 并“日使幕友亲故与之相谈论” 。 陶澍曾指着自己的办公座位对左宗棠说:他日君当坐此 , 名位尚在吾前 。 他还为儿子陶桄向左宗棠之女求婚 。 陶澍独具慧眼 , 识人知人之深 , 令人叹服 。

陶澍逝世后 , 左宗棠接受委托 , 在安化县小淹乡待了8年时间 , 为陶澍理家课子 , 维持家业 。

左宗棠在为陶澍理家课子之余 , 静心读书 。 陶澍一生曾在多处地方为官 , 收藏的书籍非常丰富 。 左宗棠写信给夫人周诒端说:吾在此所最快意者 , 以第中藏书致富 , 因得饱读国朝宪章掌故有用之书....左宗棠由此得以知识大增 , 为其一生事业奠定了基础 。 比如 , 后来左宗棠经略西北时 , 用在陶家藏书中“骆驼能识水脉”的知识 , 解决了地方水荒和在沙漠中行军打仗缺水的难题 。

左宗棠终生以陶澍事业的继承者自许 。 光绪七年(1881年) , 陶澍逝世42年之际 , 在两江总督任上的左宗棠 , 奏请朝廷建立祭祀陶澍和林则徐的专祠 。 左宗棠挥毫题联:

三吴颂遗爱 , 鲸浪初平 , 治水行盐 , 如公皆不朽;

卌载接音尘 , 鸿泥偶踏 , 湘间邗上 , 今我复重来 。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林则徐、左宗棠的飞黄腾达 , 离不开一个共同的伯乐// //

(左宗棠)

嘉庆、道光年间 , 湖南出现了以陶澍、魏源为代表的“湘系经世派” , 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经世意识 , 主张积极入世 , 通经致用 , “治国、济民、平天下” , 大力推行改革措施 , 陶澍的经世思想和经世功绩 , 对左宗棠的世界观产生了深刻影响 。 现代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明确指出: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皆标榜经世 , 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