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赵孟頫《闲邪公家传》 (墨拓)

《闲邪公家传》是元代书坛领袖赵孟頫流传于世的小楷“极品”之一 。 全文70行 , 1200余字 , 纪述传主生平事迹 , 对了解元初社会状况 , 具有颇为重要的史料价值 。 此本书法精美 , 应是赵氏至大年间所书 , 与《昆山州淮云院记》同时 , 此时的赵书以瘦硬为主 , 布局较为疏朗 , 与大德年间的丰腴有很大的不同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赵孟頫与《闲邪公家传》初探

文 / 陆嘉玉

癸未岁春四月 , 老友胡君作群来访 , 以其家传墨宝《闲邪公家传》(以下简称《家传》)法帖见示 。 余素酷爱孟頫楷书 , 尤其是他的小楷 。 数年前偶得孟頫晚年所书《汉汲黯传》 , 反复临摹 , 获益非浅 。 今见此帖 , 久久把玩、欣赏 , 爱不释手 。 胡君言其欲将此失而复得、四代珍藏七十余载的镇家之宝公开出版 , 惠及世人 , 余甚赞许 。 胡君嘱余为之运筹 , 并写一前言 , 余欣然应允 。 斟酌再三 , 题为《赵孟頫与〈闲邪公家传〉初探》 。

其所以名为“初探”者 , 盖因《家传》自其于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前后 , 经赵孟頫书写问世 , 流传至今 , 迄已近七百年 。 其间 , 历经几多风雨几多沧桑 。 《家传》是如何流传于后世的?它又是如何从普通百姓的手中流入贵族之家 , 又由贵族之家流入宫廷的呢?如今 , 《家传》又由百姓(胡君)之家付梓 , 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 。 《家传》一书的流转过程 , 充满了轶闻趣事 , 有的有据可考 , 有的则只能凭推断 , 故名之曰:“初探” 。 后人必将会有所发现 , 有所补正 , 继之为“再探”或“三探” , 或未可知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1

赵孟頫生平与事绩

赵孟頫为元代著名的书画大师 。 其书法作品无论篆隶楷行草 , 无不冠绝古今 , 时人誉之为“超宋迈唐 , 直接右军” 。 得其书者 , 无不珍藏 , 视为至宝 。 赵孟頫 , 生于宋理宗宝二年(1254年) , 卒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 , 横跨两个朝代 , 字子昂 , 号松雪道人 , 别署甲寅人、水晶宫道人 。 时人或因其居第、或因其仕职封赠称之为赵吴兴、赵欧波、赵承旨、赵荣禄、赵文敏等 。 原籍大梁(今河南开封) 。 其四世祖赵伯圭受赐居湖州 , 故孟頫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 。

赵孟頫系宋宗室后裔 , 为宋开国君、赵匡胤之子秦王德芳十世孙 。 其父赵与(1223~1265年) , 南宋末曾官至户部侍郎 , 浙西安抚使 , 英年早逝 。 孟頫幼孤 , 赖其母丘夫人抚养成人 。 孟頫自幼聪敏过人 , 三岁习书 , 读书过目成诵 , 为文操笔立就 。 其至友戴表元《松雪斋全集·序》云:“子昂未弱冠 , 出语已惊其里中儒先 , 稍长而四方万里 , 重购以求其文 , 车马所至 , 填门倾郭 , 得片纸只字 , 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年幼时 , 其母丘夫人望其发愤力学 , 成就祖业 。 据《赵文敏公行状》载:其父死后 , 母丘夫人劝其努力致学 , 说你自幼丧父 , 如不自强于学问 , 终不能成才 , 我们这一辈也就无希望了 。 语罢 , 泪流沾襟 。 由是 , 孟頫刻苦自励 , 致力于学 , 昼夜不休 , 因而学业日有所进 , 且以父荫 , 年十四岁 , 便“试中国子监 , 注真州(今江苏仪征)司户参军” 。 宋祥兴二年(1279年) , 南宋亡 , 元朝一统天下 。 孟頫隐居乡里 , 习书画 , 吟诗赋 , 致力于学 。 孟頫时年二十六岁 , 以博学多闻、才艺超群 , 闻于乡里 , 又常与当地文人逸士相往还 , 与钱选等并称“吴兴八俊” 。 其间 , 曾结识原浙西道提刑按察司事夹谷之奇 , 诗文往来 , 相交甚笃 。 后夹谷之奇升任吏部郎中 , 力荐孟頫出任元翰林国史院编修官 。 由于元初社会动荡不安 , 加之汉族士子地位卑下 , 不受重视 , 孟頫无意出山为仕 。 孟頫友人中有名为管伸者 , 知孟頫学识渊博 , 气度非凡 , “以为其必显贵” , 遂将其女管道许配孟頫为妻 。 道升 , 字仲姬 , 幼聪敏过人 , 才艺超群 。 擅词章、墨竹 , 意清绝 。 孟頫《松雪斋集》云:“夫人翰墨词章不学而能 。 心信佛法 , 手书《金刚经》至数十卷 , 以施名山名僧 。 ”董其昌《容台集》称:“管夫人书牍行楷与欧波公殆不可辨异同 , 卫夫人后无俦 。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元世祖忽必烈继承皇位以后 , 实行吏治改革 , 力排众议 , 摒除歧见 , 任用汉人 。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 孟頫时年三十三岁 。 世祖忽必烈派行台御史程钜夫赴江南搜访人才 , 孟頫等二十余人被选中 。 据《赵文敏公行状》云:“行台治书侍御史程公钜夫奉诏搜访江南遗佚 , 得二十余人 , 公居首选 。 ”孟頫于次年(1287年)春至大都 , 入宫晋见世祖忽必烈 。 据《元史·赵孟頫传》载:孟頫才气英迈 , 神采焕发 , 如神仙中人 。 世祖顾之喜 , 使坐右丞叶李上 。 有朝臣晋言:孟頫乃宋宗室子 , 不宜使近左右 , 帝不听 。

孟頫初至京都 , 受到皇帝的青睐 , 江南一介布衣 , 官职累迁 , 不免有些春风得意 , 大有一展宏图之势 。 其诗《初至都下事》云:“海上春风柳色浓 , 蓬莱宫阙五云中 。 半生落魄江湖上 , 今日钧天一梦同 。 ”不数年 , 历任奉训大夫、兵部郎中 , 总管全国驿置费用 , 官职五品 。 后迁升集贤直学士、奉议大夫 , 官至四品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孟頫居京期间 , 不甘只务“闲职” , 积极参与政事 , 且年轻气盛 , 敢于力言直谏 。 据元史《赵孟頫传》载:一日忽必烈召集百官于刑部议法 。 众朝臣认定:贪赃满至元钞二百贯者该判死罪 。 孟頫反对以钞票作为断人命案的依据 , 说:“始造钞时 , 以银为本 , 虚实相权 。 今二十余年间 , 轻重相去至数十倍 , 改中统为至元 。 又二十年后 , 至元必复如中统 , 使民计钞抵法 , 疑于太重 。 ”时有朝臣认为孟頫初从南方来 , 就议论国法不是 , 当场指责他想要阻止至元钞的流通 。 孟頫据理反驳说:“孟頫奉诏与议 , 不敢不言 。 今中统钞虚 , 故改至元钞 , 谓至元钞终无虚时(不贬值) , 岂有此理 。 公不揆于理 , 欲以势相陵 , 可乎?”驳得其人无言以对 。

这一时期 , 孟頫居京 , 侍奉朝廷 , 虽官职累迁 , 仕途亨通 , 但他的心情却是抑郁矛盾的 。 一则 , 因为背井离乡 , 抛妻别子 , 凄凉孤处 , 不免屡生乡愁;另则 , 作为赵宋后裔 , 虽为世祖所信赖 , 但终不免屡遭蒙族朝臣之妒恨 , 因而时常产生误入仕途、身陷尘网之感 。 他在《罪出》一诗中自比笼中之鸟 , 自谴自责:“谁令坠尘网 , 宛转受缠绕 。 昔为水上鸥 , 今如笼中鸟 。 哀鸣谁复顾 , 毛羽日摧槁 。 ”又说:“病妻抱弱子 , 恸去万里道 。 骨肉生离别 , 丘壑缺拜扫 。 愁海无一语 , 目断南云杳 。 哭从悲风来 , 如何诉穷昊 。 ”其心境之悲凉 , 溢于诗中 。 久居朝中 , 人事扰攘 , 他羡慕退隐乡居的闲适恬淡生活 , 这可从他致友人鲜于枢的诗中窥见一斑 。 他赞美鲜于枢:“脱身轩冕场 , 筑居西湖滨 。 开轩弄玉琴 , 临池书练裙 。 ”同时叹惋自身:“误落尘网中 , 四度京华春 。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 , 孟頫年三十九岁 , 迁四品朝列大夫 。 自念久在帝侧 , 必为人所忌恨 , 所以力请外补 。 是年六月 , 获皇上恩准 , 离京师赴济南任上 , “同知济南路总管府事” 。 他独立处理政务 , 随事决遣 , 官事渐轻 。 公务之余 , 留心典籍 , 致力于文字书法 , 书艺大进 。 《式古堂书画汇考·书考》载云:“适至元壬辰正月 , 蒙恩进阶朝列大夫 , 出守济南同知 , 始以公事之暇 , 得肆于文字间 。 于是留心典籍 , 随所好而读之 , 书司马相如、扬雄等汉晋七赋 , 供赵雍(赵孟頫之子)临池学书用 。 ” 1295年 , 元成宗铁穆尔继皇位 , 改元元贞 。 铁穆尔召孟頫赴京修《世祖实录》 , 孟頫抵京 , 将入史院 , 便以病固辞 , 返归江南故里 。 于元大德四年(1300年)出任浙江等处儒学提举 。 自大德四年至至大三年 , 孟頫居乡十余年 , 习书作画 , 笔力日臻成熟 , 为其书艺鼎盛时期 。 是时曾书《参同契卷》 , 千余言 , 无一滞笔 , 宽和流利 , 有轻裘缓带之风 。

1310年9月 , 应皇帝之召 , 拜别江南故里 , 携眷北上京师赴任 。 一路乘舟 , 沿运河北上 。 访亲会友 , 饱览风光 。 至大四年(1311年) , 爱育黎拔力八达登上皇位 , 是为仁宗 。 孟頫时年五十九岁 , 侍奉左右 , 朝夕与共 , 深受皇帝宠爱 。 同年五月迁集贤侍讲学士 , 管夫人被封为吴兴郡夫人 。 延三年(1316年) , 孟頫进拜翰林学士承旨 , 荣禄大夫 , 知制诰兼修国史 , 用一品例 , 推恩三代 。 管夫人获赠魏国夫人 。 孟頫成为汉人朝臣中官职最高的官员 。

延六年(1319年) , 管夫人疾作 , 孟頫护送妻子离京返乡 。 舟行至临清 , 管夫人病逝 。 孟頫父子护灵柩还吴兴 。 孟頫在致僧人中峰明本的信中 , 痛陈丧妻之哀:“侍者孟頫得旨南还 , 何图妻病道卒 , 哀痛之极 , 不如无生 。 酷暑长途三千里 , 护柩来归 , 与死为邻 , 年过耳顺 , 罹此荼毒 。 ”其状至惨 。 碍至治二年 , 孟頫时年六十九岁 。 该年六月十六日 , 孟頫于吴兴家中 , 日间观书作字 , 谈笑如常 , 至黄昏安然离去 。 九月与管夫人合葬于德清县千秋乡东衡山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赵孟頫终其一生 , 虽在仕元汉人学子中职位显赫 , 官居一品 , 但影响深远的不是其官职或政绩 , 而是其书画艺术:“元赵子昂以书法称雄于世 , 落笔如风雨 , 一日能书万字 。 ”(马宗霍《书林纪事》)他以卓越才智 , 倾毕生之力 , 孜孜于艺术 , 借鉴古人 , 博采众长 , 熔于一炉 , 终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开一代新风、影响深远的人物 。

孟頫博学多识 , 多才多艺 , 不仅书画冠绝时流 , 诗亦称绝 , 而且旁通音律、佛老之学 , 精篆刻 , 擅鉴定古器物 。 尤其书法 , 诸体皆精 , 篆、籀、分、隶、真、行、草 , 无不冠绝古今 , 好评如潮 。 孟頫同时代的人对他都有很高的评价 。 元杨载《翰林学士赵公状》云:“公性善书 , 专以古人为法 。 篆则法《石鼓》、《诅楚》;隶则法梁鹄、钟繇;行则法逸少、献之 , 不杂以近体 。 ”孟頫至友鲜于枢称赞“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 , 小楷为子昂诸书第一” 。 《赵文敏公行状》云:“(人)或得其书 , 不啻拱璧 , 尺牍亦藏去为荣 。 手写释、道书 , 散之名山甚众 。 天竺国在西徼数万里外 , 其高僧亦知公为中国贤者 , 且宝其书 。 ” 赵孟頫不仅在书法实践方面 , 堪称楷模 , 在书法理论方面也多有建树 。 南宋末年 , 书坛盛行趋逐权贵之风 , 只要权重名高 , 随意点化 , 即被视为墨宝 , 书法艺术发展至此 , 已渐趋衰微 。 元初 , 赵孟頫、鲜于枢等 , 冲破当时“宋四家”的清规戒律 , 排除书坛沉沦靡废之风 , 倡导“师法晋唐” , 以钟繇、二王为楷模 , 独辟蹊径 , 自成一家 , 成为元代“复古派”的旗手 。 在书法创作上 , 孟頫倡导学书应熟知“用笔之意” , 提出书法“以用笔为上 , 而结字亦须用功 , 因字因时相传 , 用笔千古不易” 。 正是基于这种指导思想 , 他流传于世的书作 , 无不规旋矩折 , 动止合度 。 尤其是小楷 , 堪称绝伦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2

闲邪公其人其事

闲字 , 门内有木 , 本义为木栏、遮蔽物等 。 闲邪公以“闲邪”二字作为其斋名 , 意在避邪防贪 。 如《家传》云:“尝名斋曰闲邪 。 或求为吏 , 以东坡、颍滨二先生手书奏议三千册为献 , 公曰:‘赂可受乎?’”买官者竟以东坡三千手稿作为贿赂 , 闲邪公毅然拒之 , 说:“难道贿赂可以接受吗?”闲邪公不仅拒不受此厚礼 , 而且警告其子弟:“凡物之罕见者 , 我独有之 , 必有奇祸 。 ” 闲邪公何许人?公姓李 , 名秉彝 , 字仲常 , 大都通州潞县(今北京通县)人 。 生于南宋嘉定十六年(1223年) , 卒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 享年六十五岁 。 其祖上历代为农 , 至李(字国宝)出仕金朝 , 为怀远大将军 。

李秉彝自幼聪颖过人 , “七岁读书 , 日千言 , 十岁能习古篆隶”(《新元史·李秉彝传》) 。 年二十余 , 出仕元朝 , 初“致公掾曹” , 为操笔小吏 。 后得粘合(元初曾任右丞相)之力 , 官职累迁 。 先迁都事之职 , 复迁员外郎 。 中统壬戌(1262年)升任中兴(今湖北江陵)等行省郎中、都提举漕运使、陕西按察副使等职 。 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任江州路(今江西九江)总管 。 至元二十年(1283年)迁通议两浙运转使 , 兼工部尚书等职 。 其生平事迹在《新元史》中大都有所记载 。 如《新元史·李秉彝传》载云:“(李秉彝)说重山(粘合)曰:‘金亡 , 人材无所附丽 。 天下初定 , 宜拔其尤者 , 为朝廷用 。 ’重山韪其言 , 首聘王磐授子弟经 。 于是士大夫相继登重山之门参议 。 ”此段史料无疑出自周驰所撰《家传》 。 再如《家传》云:“己未(1259年)世祖以潜藩伐宋 , 公从渡江 , 将士入鄂州(武昌)孟頫少保家 , 争取金帛 , 公独收书万卷以还 。 中原兵火后 , 人家少藏书 , 至是 , 远近学者诣公借读 , 无虚日 , 文风渐起 。 ”此一史料与《新元史》元世祖忽必烈传所载史实完全符合 。 己未年 , 忽必烈率大军南行伐宋 , 八月十五日渡过淮河 , 二十日进入大胜关 , 宋守军尽皆南逃 。 元军九月初到达长江边 , 命术鲁花赤、张文谦等人搜集舟船 , 准备渡江 。 九月四日黎明时分 , 命令将帅扬帆击鼓 , 三路同时出发 , 与宋军交战 , 杀死、俘虏宋军众多 , 直达长江南岸 。 九月九日包围鄂城 。 宋丞相贾似道向元军乞和 , 答应称臣纳币 。 忽必烈允和 , 遂班师回大都 。 当时李秉彝随军进入鄂城 , 得书万卷以还 。

元朝初年 , 因兵患频仍 , 天灾人祸 , 连年不断 。 李秉彝任职行省郎中期间 , 曾四处巡行 , 体察民情 , 赈灾济民 。 中统壬戌 , “时浑都罕甫平民艰食 。 公奉旨赈恤 , 玉门以东全活者无数” 。 庚午(1270年)秋 , “中原蝗 , 公衔命往捕 , 有不尽心 , 听以军法从事” 。 1271年京师饥馑 , 李秉彝建议 , 开仓济民 , 皇帝应允 。 1272年 , 鱼儿泊发生饥荒 , 李秉彝奉命救灾 。 作为都提漕运使 , “御河数千里 , 不半载 , 响百万石”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3

《家传》成书的年代及其他

此《家传》究竟出于何时? 孟頫系年资料中没有记载 。 据(《快雪堂法帖》介绍)考证:“从风格看 , 属孟頫五十岁左右时的作品 。 ”以鄙人拙见 , 当晚于此时 。

《家传》系孟頫与周驰合作之产物 。 周驰撰稿 , 孟頫题写 。 周驰何许人?据《道园学古录》载:周驰 , 字景远 , 聊城人 , 善作大书 , 官至行台监察御史 。 孟頫何时与周驰相识相遇 , 何时有过合作 , 应该是判定《家传》何时成书的重要依据 。 据《竹崦庵金石录》载:武宗至大二年(1309年)正月 , 孟頫与周驰合作完成《常熟知州卢侯生祠记》 , 周驰撰文 , 孟頫正书并篆额 , 是年 , 孟頫五十六岁 。 次年 , 即武宗至大三年九月 , 孟頫奉旨赴京上任 , 乘舟沿运河北上 , 九月二十八日 , 恰逢周驰新任行台监察御史 , 自京都来 。 老友于济州邂逅相遇 , 酌酒于驿亭 , 开怀畅饮 。 孟頫将其重题所临摹之《兰亭帖》(定武本)赠周驰 。 孟頫在济州滞留两日 。 此时向孟頫求字的人很多 , “人以纸素求书于景远者甚众 , 而乞余书者坌集 , 殊不可当” 。 孟頫于九月二十九日离开时 , 竟不得不“急登舟解缆 , 乃得休” , 可见当时向孟頫求字的人之多 。 众人可以向孟頫求字 , 而周驰作为至友 , 要求孟頫书写《家传》 , 两人再次合作是完全可能的 。

孟頫存世的小楷作品 , 较著名的有《过秦论》(1296年)、《洛神赋》(1297年)、《黄庭经》(1312年)、《道德经》(1320年)、《汉汲黯传》(1320年)、《参同契卷》(1310年)等 。 其中《过秦论》、《洛神赋》为赵孟頫四十四岁左右时的作品 。 《道德经》、《汉汲黯传》则为其晚年(六十七岁)时的作品 。 只有《参同契卷》为其五十七岁时的作品 。 就《家传》的风格和写作年代来看 , 它与《参同契卷》当在同一时期 。 至大三年 , 孟頫时年五十七岁 , 曾书小楷《参同契卷》 。 此时 , 孟頫追逐二王 , 博采众家 , 笔力日臻成熟 , 所书小楷 , 出神入化 , 达于最佳状态 。 《佩文斋书画谱》评赵孟頫《参同契卷》云:“子昂楷书《参同契》一卷 , 书法宽和流利 , 不甚庄栗 , 有轻裘缓带之风 , 而从首迄终 , 无一惰笔……纯熟至极 , 几于化矣 。 ”顾仲英云:“《参同契卷》终七千余言 , 而无一滞笔也 。 书法本师二王 , 出入北海 , 如老将用兵 , 奇正沓出 , 尽皆神妙 。 ” 纵观《家传》法帖 , 千二百余字 , 一气呵成 , 笔意流动 , 深藏不露 。 点画精妙 , 备极楷则 。 所谓“颜筋柳骨 , 银钩铁笔” , 寓妍媚于遒劲 , 肥瘦得中 , 笔画圆润飘逸 , 真如“花舞风中 , 云生眼底” , 令人百看不厌 , 堪称神品 。 其笔法之纯熟流畅 , 与《参同契卷》如出一辄 。

《家传》确系孟頫小楷精品之一 。 就其用笔来看 , 笔法俊爽奇逸 , 笔势挺劲 , 笔触坚实 , 收笔或顿锋回护 , 或潇洒出锋 , 给人以水到渠成之感 。 就其结字来看 , 多取方正之意 , 杂以纵向或横向的展拓 , 结合笔法的收放、聚散 , 字势遒劲而生动 。 就其通篇布局来看 , 轻重相间 , 疏实相生 , 令人叹为观止 。 初学小楷者 , 当从此入手 , 反复临写 , 并注意体会作者在用笔和结体方面的独到之处 , 久而久之 , 必有所成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4

《家传》的流布、传播与收藏

《闲邪公家传》法帖是孟頫流传于世的小楷“极品”之一 。 全文七十行 , 一千二百多字 , 不仅是书法范本 , 而且记述传主生平事迹 , 对于了解元初社会状况 , 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此帖在孟頫系年资料中无记载 , 既无撰写年月 , 也无刻石时间 。 他究竟何时撰写?何时摹勒上石成为法帖?是原迹还是翻刻上石?如此等等 , 为探索和研究留下了空间 。

《家传》现在的拓本始见于明末清初之《快雪堂法帖》 。 该法帖从王羲之至赵孟頫 , 共辑选二十一家七十九帖 , 共分五卷 , 《家传》是其中之一 。 为“涿州冯铨选辑 , 宛陵刘光摹刻” 。 无刻石年月 , 但从王献之《洛神赋》后有崇祯十四年(1641年)冯铨跋来看 , “摹刻时间或开始于此后不久” 。 冯铨何许人也?据(《快雪堂法帖》介绍)考证:冯铨(1595~1672年) , 字振鹭 , 号鹿庵 , 涿州人 。 明清两朝都曾官居高位 , 明万历进士 , 天启中官至户部尚书 , 武英殿大学士 , 因与魏忠贤相勾结被罢官 。 入清 , 官至弘文院大学士 , 礼部尚书 。 从《快雪堂》上石的帖来看 , 冯铨确实收藏了不少大书法家的真迹 , 其中有很多是直接从真迹上勾摹出来的 。 加之刻手刘光(字雨若 , 安徽宣城人)为明末清初最杰出的刻帖专家 , 铁笔传神 。 《快雪堂》选刻俱精 , 评价在董其昌《戏鸿堂帖》和乾隆御刻的《三希堂帖》之上 。 而孟頫《家传》墨迹上石 , 完全传达了孟頫小楷笔法之神髓 。

《快雪堂法帖》系冯氏刻于原郡涿州 , 后因子孙不能守 , 质于州库 。 州牧福建人黄可润购之运回福建 。 后来 , 福建总督杨景素又将此帖购得 , 进奉内府 , 时在乾隆己亥年(1779年) 。 乾隆皇帝为之建快雪堂于北海北岸 , 并作《快雪堂记》以记之 。

这样 , 《快雪堂》法帖 , 包括《家传》便有了三种拓本流传于世 。 一曰“涿拓” , 即《快雪堂法帖》未入内务府之前 , 也就是乾隆己亥之前;二曰“建拓” , 即乾隆皇帝建快雪堂于北海之后;三曰“内拓” 。 三者之中以“涿拓”最早 , 最为名贵 , 字迹清晰 , 毫无漫漶、损伤之痕 。 胡君所藏之《家传》 , 就其字迹之清晰、笔画之完好无损 , 当属“涿拓”无疑 。

值得玩味的是 , 《家传》由1310年前后成书问世 , 至1641年前后摹勒上石 , 近三百五十年间 , 其墨迹或拓版藏于何处 , 又是如何落到了冯铨手中的呢?

就内容来看 , 周驰为李秉彝所书之《家传》当属墓志一类 。 记载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迹 。 以书家重镇赵孟頫之声名 , 李秉彝官职之显赫 , 加之当时树碑立传之风甚炽 , 其后人当将此《家传》摹勒上石 , 树碑立传 , 传诸后世 。 此乃推论 。 不过《家传》即使当时确已摹勒上石 , 但历经元末明初之兵燹连年 , 加之汉人仇视“元奸” , 其碑石恐已荡然无存 , 且无拓本存世 。 现在可以肯定是《家传》的墨迹确实保留下来了 , 并且流入冯铨之手 。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这本《家传》法帖 , 系胡君家藏的珍宝 , 近百年来 , 四代传承 , 充满周折 。 据胡君讲:其家乡徽州婺源县是宋朝大儒朱熹的诞生地 , 文风鼎盛 , 到处飘着墨香 。 其曾祖父仲文公为清末举人 , 也是当地颇有名气的书法家 , 一生藏书甚丰 , 尤喜收藏书画 , 临终时 , 将其珍藏之书画一一分赠子孙 。 胡君父亲得到的便是这本明拓赵孟頫小楷《家传》 。

胡君父亲得此遗赠 , 视若珍宝 , 日夕临摹观赏 , 总是随身携带 , 不离左右 。 后来 , 他随族中长者在西安经营茶叶生意 , 适逢蒋、阎、冯中原大战 , 兵荒马乱中将此帖丢失 。 不知怎的 , 此帖落入蒋介石军官陈平裘手中 。 他于1930年获得此帖后题道:有此(指《家传》)若拜小诸侯 。 并注明:讨伐阎冯役及军次关中得此帖 。 更为巧合的是 , 抗战胜利后 , 1946年 , 胡君父亲在南京逛夫子庙古玩店时 , 在一些古玩物精品中 , 竟无意中发现了这本遗失多年的字帖 。 此帖失而复得 , 完璧归赵 , 全家大喜过望 。 1946年 , 胡君父亲去台湾基隆金矿工作 , 把此帖给长子胡君贻作为练习小楷的范本 。 君贻对此帖也是爱不释手 , 总是随身携带 。 后来 , 他在由基隆赴台北读书途中 , 被国民党军队抓壮丁 , 关入兵营 。 他冒生命危险 , 翻越道道铁丝网 , 逃出虎口 , 随身携带之书籍行李丢失殆尽 , 惟有此帖绑在胸前 , 未有遗失 。 解放前夕 , 君贻随父乘船由台返乡 , 途经舟山时遇海盗土匪 , 行李衣物被抢劫一空 , 惟有此帖安然无恙 。 “文革”中 , 君贻家遭红卫兵三次查抄 , 古物书画均被当作“四旧”焚毁 , 此帖因藏在炉灰中才幸免于难 。

孟頫书写之《家传》 , 由元至今 , 七百余年 , 辗转周折 , 历经磨难 , 至今仍有完好无损的拓本传世 , 即将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刊行问世 , 惠及大众 。 这不能不说是我国书画史上的一段佳话 。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赵孟頫小楷《闲邪公家传》高清墨拓版赏析// //

5

《闲邪公家传》释文

閑邪公李姓 , 諱秉彝 , 字仲常 , 世家大都通州潞县 。 祖上皆力田 , 至諱瑀 , 字國寶者 , 仕金朝為懷遠大将军 。 以癸未岁生 , 公幼而沉毅 , 見人倨坐輒色變 , 由是衆異焉 。 穎悟好學 , 七嵗誦書 , 日千言 , 十嵗能習古篆隷 。 年二十餘謁行省粘合公 , 即致公掾曹 , 未幾遷都事 , 説粘合曰:“金亡人材無所附麗 , 天下初定 , 宜拔其尤者為朝廷用 。 ”粘合用其說 , 首聘王先生磐 , 授子弟經 , 於是士大夫相繼登粘合之門 , 實自公發之 。 參議王文統投書粘合請立河南省 , 曰:“距河以持南北之勢 , 聚財以結上下之交可以成事 。 ”公明其邪説 , 願勿聽 。 既而文統果敗 , 遷員外郎 。 己未世祖以潛藩伐宋 , 公從渡江 , 將士入鄂州孟少保家爭取金帛 , 公獨收書萬卷以還 。 中原兵火後 , 人家少藏書 , 至是遠近學者詣公借讀無虛日 , 文風漸起 。 中統壬戌遷中興等處行省郎中 , 時渾都罕甫平 , 民艱食 , 公奉旨賑恤玉門以東 , 全活者無數 。 至元甲子徙四川陝中 , 苦司竹之政 , 奏罷之 。 遷太中大夫 , 佩金符為彰德宣課運使 。 課最 , 擢尚書戶部侍郎 。 庚午秋 , 中原蝗 , 公銜命往捕 , 有不盡心 , 聼以軍法從事 。 公訖事 , 未嘗有所操切 。 明年京師饑 , 朝廷用公言發廩 , 又明年 , 魚兒泊饑 , 公亦被命濟其民 , 出為都提舉漕運使 , 御河數千里 , 不半載餉百萬石 。 中臺察廉能 , 奏授陝西按察副使 , 巡行灌州 , 故有李公堰 。 當三江口遇水漂悍輒壞 , 歲調夫修兒 , 民以爲病 。 公以爲築之堅可已患 , 父老以壅遏漲勢 , 則恐為成都害 。 公令投石水中 , 問曰:“水從石上過耶 , 石下耶?”皆曰:“流石上耳 。 ”督有司三月堰成 。 自是大水至 , 冒堰上行無所壅 , 旱則瀦以溉田 , 為至今利 。 丁丑 , 除江州路總管 。 屬邑有剽掠者 , 有司以叛告 , 官軍既動 , 被俘者衆 。 公邀諸津 , 詰無辜千餘人 , 悉縱遣之 。 黃州叛 , 九江戍卒僅五百 , 北來商旅亦授兵登陴 , 單弱甚 。 呂師龍新降為招討使 , 擁精騎千百 。 公使捍禦 , 不聼 。 夜登庾樓 , 遙望小舟順流下 , 邏獲七人自黃來 , 持叛書期師龍以五月十六日為内應 。 公即訪其計議 , 陳文彬偕至師龍所 , 諭以利害 , 師龍與其麾下自誓不知情 , 公曰:“審尓何不分兵守城?”師龍如公言 , 九江遂無警 。 其兄師夔自江西奉黃金二百兩白金二千兩奴婢十人為謝 , 力卻不受 。

義門陳氏苦縣吏貪酷戕吏卒 , 公曰:“非叛也 。 ”密遣其姻黨夏德叟招撫之 , 闔族千餘口皆得免 。 遷湖州總管 , 逾年又徙常德 , 沚江泛溢 , 立堤匱以制湍浪 , 民免 溺 。 官種柑橘五百株以代民貢 , 歲歉黜同僚議不俟命開倉救饑者 , 武陵之人立碑以頌遺愛 。 癸未 , 陞通議兩浙轉運使 , 去民之不便者而課自辦 。 轉正議除工部尚書 , 居半載復為兩浙轉運使兼杭州諸色課程及市舶 。 前同知納速剌丁倚權臣勢奪公職 , 有旨理算欲因以誣公 , 卒不得毫髮私 , 群小蟄伏歸道鎮江 , 寓鶴林坊 , 丁亥四月以疾卒 , 年六十五 。

公自癸丑徙居彰德南薰坊 , 遂葬臨漳 。 子四人 , 長次域次梓次棣 。 公仕安陽時 , 聘侯山 先生英 , 率僚吏講學于思義堂;來九江禮其鄉先生袁公枋、牟公鎔、故崇政殿説書陳公有;宗湖州則故端明殿學士陳公存、故參知政事文公及翁皆請以師道主學校 。 使時人矜式 , 公辨問不倦 , 有所自得 。 嘗名齋室曰“閑邪” , 或求為吏 , 以東坡、穎濱二先生手書奏議三十冊為獻 , 公曰:“賂可受乎!”平生不有玩好 , 戒子孫曰:“凡物之罕得者 , 我獨有之 , 必有奇禍云 。 ”

讚曰:中統至元之初 , 人材眾矣 , 當是時戰勝攻取 , 海内嚮平 , 蓋必有立國之意者相與彌綸于其間 , 如公可一二數也 。 詩曰:

質爾人民 , 謹爾侯度 , 今之古人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