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后 , 刘备取得荆州之地 , 三国鼎立之势始见胚芽 。 214年 , 经过三年的惨烈征战 , 刘备又取得益州 。 217年 , 刘备趁曹操北返之际 , 趁机袭取汉中 。 三年后 , 汉中落入刘备手中 。 从此 , 三国鼎立之势已成 。 在刘备攻打汉中之时 , 防守荆州的关羽也对魏国展开了襄樊之战 。 219年10月 , 东吴大将吕蒙偷袭荆州 , 12月擒斩关羽 , 从此吴蜀维持11年的和盟关系彻底破裂 。 然后 , 就是妇孺皆知的刘备兴兵复仇!当然 , 《三国演义》曾表达了部分读者的些许看法:刘备之所以发动夷陵之战 , 完全是为了给关羽报仇 。 其实 , 刘备考虑的不止于此 , 他的出发点还是因为荆州重要的地理位置 。 简而言之 , 是为了实现诸葛亮为其规划的《隆中对》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隆中对

荆州 , 东汉时原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 。 截止到赤壁之战前夕 , 曹操已经吞并了南阳郡和半个南郡 。 江夏郡 , 本是刘表大将黄祖驻守 , 其防守对象为江东的孙氏集团 。 此外 , 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长沙郡分别被刘度、赵范、金旋、韩玄镇守 。 赤壁之战结束后 , 刘备表面推荐刘表之子刘琦为荆州刺史 , 暗地里却派遣军队攻取了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和长沙郡 。 反观孙权 , 仅仅占有一个半郡:江夏郡和半个南郡 。 同时 , 孙权认为自己出力最大却获利最小 , 刘备实属“空手套白狼” 。 此外 , 刘备还在刘琦病故后 , 竟公然叫部下推举他为“荆州牧” 。 为此 , 孙权几次派人前往刘备一方交涉荆州之事 。 于是 , 便产生了《三国演义》中耳熟能详的“借荆州”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借荆州

坦白说 , 荆州并不属于孙权 , 亦不属于刘备 。 按照法理来说 , 它的主人是汉献帝 。 除了汉献帝 , 没有第二个人有权将荆州赏给任何人 。 但故事里的孙权却认为荆州是属于他的 , 而且他还认为已经取得益州的刘备言而无信 , 根本没有归还荆州的打算 。 所以 , 孙权只能动用武力解决 。 215年 , 孙权趁刘备主力出征益州 , 发兵攻取长沙、桂阳、零陵 。 刘备听闻荆州有失 , 忙率5万精锐前往荆州助阵 。 正在刘备锐意争夺荆州时 , 曹操已经攻破汉中张鲁 。 刘备情急之下 , 顾不得争夺荆州 , 便和孙权约定平分了荆州:以湘水为界 , 江夏、长沙、桂阳三郡属东吴 , 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属刘备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荆州七郡

219年 , 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驻防南郡的关羽亦发兵围攻襄樊且有破城的苗头 。 此时 , 孙权唯一想到就是刘备处理完曹操之后 , 他该何去何从?同时 , 孙权亦觉得不甘心 , 自213年到217年 , 孙权先后与曹操主力先后进行了六次大战:213年两战濡须口、214年5月皖城之战、214年秋再抗曹操、215年逍遥津之战、215年—217年居巢战役 。 恰恰也是这几年 , 刘备兼并了益州 , 并巩固了地盘 。 而且 , 刘备能在随后取得汉中 , 也应该归功于东吴牵制了曹军主力 。 而如今 , 刘备即将坐大 , 不但荆州问题难以解决 , 东吴也有潜在的灭国危险 。 事已至此 , 唯一可以消弭祸患的计策就是夺取荆州 , 封堵夔门至秭归的水路 , 阻止刘备东出 。 要知道 , 孙权占据的江汉平原和刘备控制的巴蜀之地最顺畅的联络通道便是长江 。 孙权做不到夺取入川的门户夔门 , 但守住蜀军进入江汉平原的大门夷陵还是绰绰有余的 。 为了集中战争资源 , 孙权自公安来到鄂地 , 并修筑了武昌城作为临时大本营 。 关羽败死3年后 , 已经完成战争准备的刘备发兵东征孙权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刘备东征

刘备东征早在孙权意料之中 , 故而孙权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 总之 , 孙权迎敌的策略是就将刘备的战线拉长 , 并阻止刘备突入江汉平原 。 其中 , 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控制夷陵—猇亭—夷道(宜都)—公安一线 。 很快 , 突破吴军数道防线的蜀军兵临秭归城下 。 随后 , 刘备又分出两支偏师 。 北路以黄权为主帅 , 沿夷陵北部山道到达临沮(宜昌远安县) , 一则北防曹军南下偷袭蜀军侧翼 , 二则监视当阳的吴军动态 。 南路以马良为使者 , 担金银财物前往武陵地区贿赂武溪蛮 , 鼓动他们攻击武陵城 , 扰乱东吴后方 。 虽然刘备顺利地攻破了秭归 , 却受阻于陆逊坚守的夷陵城下 。 随即 , 刘备又分出一部分军队绕过夷陵 , 南下攻打夷道(宜都) 。 夷道 , 地当长江和清江的交汇之处 。 刘备若顺清江汇入长江则必须经过夷道 , 故而此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 蜀军到来后 , 东吴将军孙桓领兵迎战不利 , 随即坚守夷道城中不出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刘备战败

随着时间的推移 , 陆逊算计刘备的计策开始奏效 , 刘备军队长时间局促在夷陵到夷道(宜都)的狭窄之地而进退不得 。 不得已 , 刘备下令军队连营 。 实际上 ,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 。 试想如今三峡大坝建成 , 下游长江水被截断 , 此时夷陵至宜都的长江西岸仍然面积狭小 , 更不论一千多年前了 。 次年 , 看着经过寒暑洗礼且疲惫不堪的蜀军 , 陆逊突然调发精锐对其后路猇亭发动突然袭击 。 一时间 , 蜀军连营之地全部遭到攻击 。 刘备仓皇间逃往马鞍山(长阳县西南) , 陆逊紧追而来 , 猛攻一日一夜 , 杀伤蜀军万余 。 深夜 , 刘备率轻骑突围 。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图说三国:此战改变三国格局 , 影响力远超赤壁之战!// //

火烧连营

行至石门(巴东县) , 吴军大将孙桓追击而来 。 恐惧之下 , 刘备顾不得其后离散的蜀军 , 连忙命令随从焚烧军需堵塞道路 。 孙桓欲生擒刘备 , 亲率百余死士翻山越岭再次赶超刘备 , 在夔道(奉节县东南长江南岸)截住刘备去路 。 狼狈之间 , 刘备弃马翻山而逃 。 正巧碰上赵云接应 , 孙桓遂退 。 兵败之余 , 刘备恼羞不已 , 自感无颜回成都 , 遂率兵进入川东门户——白帝城 。 到此 , 历时一年的夷陵之战结束 。 次年 , 刘备病亡 。 此战刘备不仅没有获得荆州 , 还丧失了一大批百战精锐 。 后来 , 诸葛亮掌握蜀汉政权 , 屡次北伐而不得要领 , 除了丧失荆州之地导致的单向进兵外 , 没有独当一面的大将配合、得心应手的精锐战士辅助亦是两大重要原因 。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