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提起八大胡同 , 脑海里浮现的无外乎是些风月无边的往事 。 而就在这当年的香艳之地 , 至今仍屹立着一座香气馥郁民国小楼 , 但您别想错了 , 这里是药店 , 散发的香气是陈年的药香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这些放置各种药物的橱柜 , 都是德寿堂祖辈留下的珍品 , 多年来从未动过位置 。

现实版《大宅门》 , 古物古训历久弥香

北京的两广路早在世纪之交就变成了南城第一通衢大道 , 两旁的成片平房也早已被与日俱增的现代建筑所取代 。 这让陕西巷南口的这座古色古香的小楼 , 在初春的夕阳下多少显得有点形单影只 。 仔细瞧 , 它周身刻有百草花纹的彩绘 , 楼顶则是西洋风格的大钟 。 再往下是巨大的商标 , 还有一看就有年头的“同臻寿域、共跻舂台”的巨幅彩绘额匾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这就是德寿堂南号 , 没错 , 就是相声《白事会》里“康氏牛黄解毒丸”的出处 。 但京郊半壁店人、在怀仁堂当过伙计的康伯卿于1934年创办它的时候 , 同仁堂、万全堂、千芝堂、鹤年堂这“四大天王”已辉煌了上百年 。 如今“老大哥”们虽金字匾额仍在、家训古方犹存 , 但原始建筑的肉体却在上世纪就已作古了 。

就这样 , 如今已经84岁的德寿堂南号 , 竟成了北京药店老字号里仅存的“孤本” , 不过它也险些寿终正寝 。 “当年北京市政府要打通两广路 , 按最初的规划 , 祖上留下的这间老铺位于红线内20米处 , 按以往的经验估计是保不住了 。 ”德寿堂康家的姑爷王江为此还特地携家人在德寿堂前拍下一张全家福 , 以便日后留个念想 。

但令人欣慰的是 , 从虎坊桥到珠市口的道路扩建在两广路拐了一个弯 , 多花费约两千万元工程成本 , 但回报却是无价的:因为它挽留了京华印书局、纪晓岚故居、德寿堂和珠市口教堂四座经典文物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因为这个弯 , 德寿堂的百草香才得以在今天继续弥漫 。 而这沁人心脾的香气则来自抓药师傅身后那一排排小抽屉组成的药斗墙 , 就像书柜里的一排排书般浩如烟海 。 古朴典雅的松木药斗墙上方 , 是“精洁饮片 , 遵古炮制 , 地道药材 , 用当通神”的古训 。 “甭管什么病 , 一看这规矩劲儿 , 人心里就踏实一半 。 ”一位家住附近的老顾客说 。

而作为“孤本”的珍贵 , 不仅在于建筑和格局的硬件 , 原生态的软件更难能可贵 。 在这里听不见服务行业通用的“欢迎光临”、“再见” , 而只有“您要点什么”和“慢走” 。 “这也是老祖宗留下的规矩 , ”店里的师傅一边熟练地抓着药一边笑着说 , “这绝对是有讲究的 , 上药店来 , 我跟您‘欢迎’、‘再见’ , 不是等于‘祝您得病’吗?那可是缺大德了 。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据德寿堂第二代康燕侠《我忆德寿堂》记载 , 当年一位经理正是因为不注意口德差点丢了饭碗 。 那日康伯卿查店 , 发现一名顾客正在破口大骂 , 忙问缘故 。 原来该人亲属急病 , 急需两只活蝎 。 一时柜上没货 , 经理顺嘴说了句:“没有活的 , 只有死的 。 ”结果触了忌讳 。 康伯卿亲自从自己家中取了活蝎数只奉上 , 分文不收 , 令顾客满意而归 。 随后这名经理被降职看仓库去了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德寿堂的中医坐诊也是京城一绝 。 由于历史变迁老店后厂已不复存在 , 但前店后诊的理念仍遵循历史传统 。 “进店抓药坐诊都列于西边正位 , 是德寿堂坐诊多年的礼数 , 也是为了尊敬客人选用的方位;中成药、西药、保健品在大堂东侧长廊分门别类摆放 , 便于客人寻找自己所需 。 ”除了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 , 电饭煲取代了明火煎药 , 一切如故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如今进入德寿堂 , 二进院宽敞的候诊厅四壁 , 精美的彩绘堪比豪门客厅 。 “都是老店的风貌 , 按中医传统画的 , 这松鼠和鹤是‘松鹤延年’、麒麟是‘吉祥如意’ , 那幅蝙蝠叼铜钱?福到眼前啊!您再看坐诊室里摆放的各种制药物件的橱柜 , 那都是药界最具历史收藏价值的珍品 , 虽说铜锅不会贵过金条 , 但都是祖辈留下的物件儿 , 这么多年了从来没动过位置 。 ”按计划 , 德寿堂二楼的回廊将开设中药历史文化展 , 展出老字号药店的实物和制药工具 , 圆游客一个《大宅门》的梦 。

经典往事跑“火车”做广告

常言道:火车一响 , 黄金万两 。 德寿堂最大的生意幌子便是选择了火车 。 而给德寿堂打幌子的“火车”既不跑京汉线 , 也不跑津浦或京张线 。 那往哪儿跑?“您跟我上楼就瞧见了 。 ”药店经理神秘一笑 , 转身带我们踏着吱呀呀的木楼梯上了楼顶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楼顶中央硕大的西洋挂钟左右有两个涵洞 , 一道一掌宽的环形轨道从中间通过 。 1934年 , 德寿堂南号开业之初 , 康伯卿命人在此铺设了一条环形轨道 , 并定制了一辆燃油驱动的仿真小火车 , 车身上写“康氏秘制牛黄解毒丸” , 大钟每整点时小火车出来运转 , 来回穿梭于两个涵洞之间 , 借此招揽顾客 。 80多年前火车尚未普及 , 仿真小火车“轰动全城 , 观众人山人海 , 竟至交通堵塞”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2004年药店大修后重新开张时 , 我们让小火车又跑起来了 。 原来的小火车在抗战时已丢失 , 现在的是一家专业模型厂的产品 , 按老式火车1:10仿真制成 , 造价3万多元 。 ”但当年轰动京城的表演重新登场时 , 观众却少了许多 , “要说这也可以理解 , 如今路况这么复杂 , 在两广路上开着车往我们这楼顶看 , 也不安全啊 。 ”而且 , 观者之心也早已由尝鲜转为怀旧 , “现在大家伙儿什么没见过啊 。 ”也许物件也通人性:小火车跑得没什么心气儿 , 时断时续 。

周边逛逛:阳春白雪、市井乐园

陕西巷南口当年的繁华程度毋庸多言 。 陕西巷是什么地方?八大胡同之首 。 八大胡同的故事 , 想必不仅是老北京 , 只要看过清宫戏民国戏的人没几个不知道的 。 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王广福斜街、万佛寺系一小横巷、大(小)外廊营和胭脂胡同 , 这八条位于前门外大栅栏商业区以南的相邻的胡同 , 清民两朝可是世界上最大的风月场所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陕西巷据说是乾隆光顾过的地方

但如今陕西巷“骑马倚斜桥 , 满楼红袖招”的繁华早已落尽 , 绝大部分青楼建筑也被拆改成了普通民居、街道工厂、小学还有小饭馆 , 看不出昔日的俏丽模样 。

但曾经独占花魁 , 出过赛金花 , 从风流帝王乾隆到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都曾到此一游的“上林仙馆” , 如今却风姿依然 。 不过 , 虽然“上林仙馆”的招牌还在 , 门口挂灯笼的铁枝子依然高悬 , 圆顶的窗户也还保留着 , 但早已改作了宾馆 。 晚间散步至此 , 还真有点时光倒流的错觉 。 若有兴趣 , 也不妨在此住上一晚 , 找找“十年一觉扬州梦”的感觉 。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北京秘境:八大胡同里的“孤本”药店// //

从德寿堂所在的两广路陕西巷南口出发 , 左边二百步是当年北京十大饭庄之一的丰泽园饭店 , 鲁菜倍儿地道 , 但也倍儿贵 , 除了外卖部的小吃 , 物美价廉 , 适合解馋;右行一百步 , 则是同为昔日“十大”之一的晋阳饭庄 , 菜可以不吃 , 但纪大烟袋的旧却不可不怀 , 因为这就是晓岚先生的阅微草堂 , 两株虽然半死不活的海棠却是货真价实纪先生亲自种植的 。

想玩也不愁没地儿 , 阳春白雪的有前门建国饭店梨园剧场 , 从德寿堂过天桥沿万明路一直下去就是;颇有市井之气的 , 就上大栅栏的德云社(前门三庆园店)坐坐 。 就像八大胡同里一二三等妓院可以和平共处一样 。 直到今天 , 无论是精英、小资还是草根 , 在这里都可以各得其所 。 各花入各眼的和谐 , 恐怕这就是南城最大的奢侈所在 。

文/黄哲

摄影/王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