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 , 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十回 , 发生在李傕、郭汜占据长安期间 , 相关人物分别为贾诩、李蒙、王方和马超 。 原文如下: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贾诩曰:“二军远来 , 只宜深沟高垒 , 坚守以拒之 。 不过百日 , 彼兵粮尽 , 必将自退 , 然后引兵追之 , 二将可擒矣 。 ”李蒙、王方出曰:“此非好计 。 愿借精兵万人 , 立斩马腾、韩遂之头 , 献于麾下 。 ”贾诩曰:“今若即战 , 必当败绩 。 ”李蒙、王方齐声曰:“若吾二人败 , 情愿斩首;吾若战胜 , 公亦当输首级与我 。 ”……西凉军马拦路摆开阵势 。 马腾、韩遂联辔而出 , 指李蒙、王方骂曰:“反国之贼!谁去擒之?”言未绝 , 只见一位少年将军……从阵中飞出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原来那将即马腾之子马超 , 字孟起 , 年方十七岁 , 英勇无敌 。 王方欺他年幼 , 跃马迎战 。 战不到数合 , 早被马超一枪刺于马下 。 马超勒马便回 。 李蒙见王方刺死 , 一骑马从马超背后赶来 。 超只做不知 。 马腾在阵门下大叫:“背后有人追赶!”声犹未绝 , 只见马超已将李蒙擒在马上 。 原来马超明知李蒙追赶 , 却故意俄延;等他马近举枪刺来 , 超将身一闪 , 李蒙搠个空 , 两马相并 , 被马超轻舒猿臂 , 生擒过去 。 军士无主 , 望风奔逃 。 马腾、韩遂乘势追杀 , 大获胜捷 , 直逼隘口下寨 , 把李蒙斩首号令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 , 马腾和韩遂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长安 。 李傕的谋士贾诩建议据险而守 , 并预言不出百日 , 马腾必将因粮草耗尽而撤军 。 但李傕不见李蒙、王方却认为贾诩的建议并非上策 , 强烈要求出战迎敌 。 李傕答应了二人的要求 , 调拨一万五千兵马 , 让其出战 。 结果在两军阵前 , 马超刺死王方、活捉李蒙 , 首次出战便凯旋而归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 , 是贾诩口中的“深沟高垒” , 意为深挖壕沟 , 高筑壁垒 , 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 。 这句成语的最早出处是《韩非子?说林下》中的“将军怒 , 将深沟高垒;将军不怒 , 将懈怠 。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小说中提到的马腾、韩遂进攻长安之事 , 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 据《三国志?董卓传》载:“是岁 , 韩遂、马腾等降 , 率众诣长安 。 以遂为镇西将军 , 遣还凉州 , 腾征西将军 , 屯郿 。 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等谋 , 欲使腾袭长安 , 己为内应 , 以诛傕等 。 腾引兵至长平观 , 宇等谋泄 , 出奔槐里 。 稠击腾 , 腾败走 , 还凉州;又攻槐里 , 宇等皆死 。 ”这场战争的结果是以马腾、韩遂的失败而告终的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小说中提到的王方和李蒙 , 都是汉末时期真实的历史人物 , 曾经在李傕、郭汜等人攻打长安之时与吕布有过交锋 。 《三国志?董卓传》载:“比至长安 , 众十余万 , 与卓故部曲樊稠、李蒙、王方等合围长安城 。 十日城陷 , 与布战城中 , 布败走 。 ”但此后便不见于史册 , 也不知道最后的结局如何 。 而在《三国志?马超传》中 , 也并未出现小说中所描述的这段阵前厮杀 。 因此可以断定 , 这个情节是小说作者虚构出来的 。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却不在乎马超,结果非常有趣

此二人本是无名之辈 , 却不在乎马超 , 结果非常有趣// //

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 , 这一情节与第十五回孙策在牛渚生擒于糜、吓死樊能的设计非常相似 , 而孙策的这次神勇表现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 这两个虚构出来的故事情节目的都是一样 , 是为了突出少年英雄的神勇 。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