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日本国(Japan , にほんこく) , 简称日本 , 意为“日出之国” 。 日本国位于东亚地区 ,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7200多个小岛组成 , 总面积37.8万平方公里 , 是名副其实的“岛国” 。 其主体民族为大和族 , 通用语言是日语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1-4.日本国和本土风景及富士山(ふじさん , Mount Fuji)

日本国 , 拥有悠久的文化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 其文学发展在不同时期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 在日本各个历史时代的发展阶段中 , “平安时代(Heian Period , へいあんじだい)”是最值得一提的一个历史时期 , “平安时代”亦称做“平安京时代”、“平安京时期”或“平安时期” 。 从794年桓武天皇(かんむてんのう , 737—806)将首都从奈良移到平安京(现在的京都)开始 , 到1192年源赖朝(みなもとのよりとも , 1147—1199)建立镰仓幕府一揽大权为止 , 平安时代前后在日本延续了近四百年的时间 。

到11世纪时 , 日本国的文学创作一度达到顶峰 , 散文 , 小说均出现较大程度的发展 。 处于藤原氏的全盛期 , 文学上甚至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专门服务于宫廷的女作家 。 而在这些女作家中 , 最为出名的当属紫式部(Murasaki Shikibu ,

むらさきしきぶ , 约973—1019) 。 她是日本国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 , 也是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 。 出身贵族 , 本姓藤原 , 一般认为其名不可考 。 “紫”取自物语中主要人物紫之上 , “式部”来自其父兄的官职“式部丞” 。 紫式部36岁时 , 受召入宫侍奉日本第66代天皇一条天皇(いちじょうてんのう , 980—1011) , 的中宫藤原彰子(ふじわらのあきこ , 988—1074)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5.紫式部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6.位于日本国本州宇治市的紫式部像

紫式部在丧夫寡居后 , 开始创作小说《源氏物语》(The Tale of Genji) 。 此书成书于11世纪初 , 共45篇 , 以主人公“光源氏”的命运和恋爱生活为题材 , 描写了平安时代贵族的男女情事、服装器物、人物微妙的心理状态与奢侈生活的日常生活 。 在很大程度上 , 同中国的小说《红楼梦》(Dream of the Red Chamber)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 《源氏物语》对于日本国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 是日本国古典文学的高峰 , 其巨大的贡献中 , 最为重要的是其在日本国开启了“物哀(Mono no aware , 物の哀れ)”的时代 , 继而形成了对日本国文学、美学甚至于国民的精神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7-9.古籍《源氏物语》配图及文字

什么是物哀?“物”指自然万物 , “哀”即悲哀 , 睹物伤情、物我同悲是物哀的最直观的理解 。 “物哀”这个文学理念则是由日本国江户时代国学大家本居宣长(もとおりのりなが , Motoori Norinaga , 1730—1801)在他为《源氏物语》所著的注释书《源氏物语玉の小栉》提出 , 他认为 , 所谓的“物哀” , 既是“真情流露” , 当人心接触到外部世界时 , 触景生情 , 心便为之所动 , 并有所感触 , 这个时候 , 人自然流露出的情感:喜悦、愤怒、恐惧、悲伤、低徊婉转或思恋憧憬 。

《源氏物语》一书中写了大量的美好事物 , 然而“一切物语皆情语” , 这令人神往的美好也不过是为了点出在这个阴暗社会中像尘埃一样存在的爱情 , 由此引出“物”——在一开始便游离于政治、道德以外的美好事物 。 而通过唯美动人的爱情 , 于此同时 , 展现社会制度之下女性的悲惨命运 , 继而引出“哀”——社会中女性的悲剧生活 。 另外 , 《源氏物语》又出自女性之手 , 便具有了“美” , 由此便成了“物”;书里所写之内容 , 便是“哀” , 因此 , 《源氏物语》一书其本身便是“物哀”的一种体现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10-13《源氏物语》配图

《源氏物语》中 , 光源氏(源氏)在花宴上的《青海波》(于盛大宴会特别在春季樱见祭时 , 舞者皆为当时第一的贵公子)一舞 , 美到极致 , 甚至让人不寒而栗 , 晕眩欲泣 。 然而 , 这么美好的人物却有着巨大“物哀” 。 “忧心长抱恨 , 未觉日月行;忽尔岁华尽 , 我身亦将倾 。 ”这是源氏留在《源氏物语》这部书中的最后一行诗 , 也是他留在人世间的最后形象 。 日本国历史学家家永三郎(いえながさぶろう , 1913—2002)在《日本文化史》中曾经对源氏有这样的一段评价:“即使是像光源氏这样 , 就算是容貌与出身 , 还是地位或者才情 , 都像是超人一样远远超过常人的人物 , 在命运面前也终究显得苍白无力 。 ”《源氏物语》一书当时将“物哀”用到了极致:书中桐壶的死、夕颜的死、葵姬的死、六条妃子的死、藤壶院的死、以及悲痛欲绝的紫姬的死 , 每一场死亡 , 都难以用言语表达 , 是在生命背后黯淡却又是绚丽的光——“物哀”;美好的事物就算是毁灭那也都是极美的毁灭——“物哀”;那在灵魂之中植根的——物哀;清风、明月、山川、河流 , 亦或是死亡 , 一切都是“物哀” 。 小说“物哀”的高潮 , 在我看来 , 当属第“四十一帖·云隐” , 这一段似令人眼前一亮的描白 , 是《源氏物语》里最为空白的一章 。 “云隐”二字下是没有只言片语的半页泛黄的残卷 , 让人不由心生悲哀 , 又有一种无奈和远离尘嚣的悲哀 , 像流水来去 , 像云卷云舒 , 这便是最为极致的“物哀”了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14-16.《源氏物语》人物关系图

《源氏物语》从根本说不单单是日本国精神文化的一种体现 , 奠基了日本国国民的基础审美 , 也是日本国文学史上难以企及的巅峰 , 同《红楼梦》在中国的地位一样 , 《源氏物语》象征着日本国小说文学的最高水平 , 也使得日本国文学的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 对日本国的后世文学有着十分强烈的影响 。 日本国作家川端康成(かわばたやすなり , 1899-1972)在他的中篇小说《雪国》中写到初夏时“远山沐浴着夕阳 , 从峰顶往下 , 红叶红得越发鲜明” , 有写到初冬时“远山的红叶已呈锈色 , 日渐黯淡 , 因了这场初雪 , 竟又变得光鲜而富有生气” , 还写到晚秋“杉林覆盖着一层薄雪 , 一棵棵立在雪地上格外分明 , 峭楞楞的指向天空” 。 作者将景物交替的描写 , 融合在人的感情世界之中 。 通过“物哀” , 借景写情 , 将主人公岛村哀愁体现的淋漓尽致 。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源氏物语》与日本“物哀”文化// //

?图17.川端康成

日本国国民喜爱美 , 这之中尤其是“物哀”之美 。 “物哀”作为一种极为特殊却又是实际的美的理念 , 人是无法用感性或是理性去判断的 , 唯独是用心与灵魂去感受他的存在 。 这种从空寂心境中孕育出的美 , 是一种对生命的须臾 , 是因为人生无常而产生的悲观之情(日本国由于资源的匮乏和海啸地震等天灾 , 使的日本国国民心里形成了一种“悲观”的心理) 。 而佛教传入日本国后 , 随着佛教所揭示的人生的“虚幻感”以及“万物流转”的“无常观” , 更加速了日本国国民本已获得的朦胧的“物哀美”意识 。 “物哀”是日本国传统文化核心的要素 , 更是日本国文学的特色之所在 , 时至今日 , “物哀”任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依然在对日本国国民、日本国文化的发展起着作用 , 经久不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