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孟买,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GDP总量占印度的8.6%

孟买濒临阿拉伯海 , 是印度最大海港和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 , 更是印度经济的神经中枢 。 然而就是经济总量位居印度首位的特大城市 , 其前身却只是散落在海洋中的七座岛屿 。 那么孟买是如何从七座岛屿发展为一个囊括两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的呢?其历史脉络又是如何呢?这一切还要从欧洲染指印度说起 。


图说孟买,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GDP总量占印度的8.6%

图说孟买 , 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 , GDP总量占印度的8.6%// //

欧洲势力染指印度起自十五世纪 , 最早到来者是葡萄牙 。 1497年7月至1498年5月 , 达伽马率领的商船在越过迪亚斯发现的非洲好望角后 , 到达了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 。 随后 , 葡萄牙为了控制从西欧绕行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 , 在航线所经的沿海区域设立了一系列的据点 。 其中孟买被占领是在1534年 , 当年古吉拉特邦苏丹为防范北方实力强劲的莫卧儿帝国 , 与葡萄牙代表在一艘大型帆船上签署了《巴塞因条约》 , 将孟买七岛的所有权交给了葡萄牙 。

时间转至1662年 , 这一年 , 葡萄牙国王阿方索六世将自己的三姐凯瑟琳嫁给了新任英国国王查理二世 , 并陪嫁了北非丹吉尔和印度孟买两处战略要地以及价值80万英镑的钱币 。 这样 , 孟买在十七世纪末成为了英国在印度的三个重要据点之一(另两个是加尔各答和圣·乔治要塞) 。 而葡萄牙之所以将孟买拱手相送 , 是因为其刚刚复国 , 急需英国的鼎立支持(1580至1640年葡萄牙被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兼并) 。


图说孟买,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GDP总量占印度的8.6%

图说孟买 , 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 , GDP总量占印度的8.6%// //

英国在取的孟买所有权后不断对其疏浚和填海 , 为的是将之打造为南亚次大陆的进出口货物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 至十九世纪 , 孟买原有的七个岛屿已经通过填海合并成了一个大岛 。 后来这个合并出来的大岛又与其北部的特隆比岛相接 , 形成了现今的孟买大都会区 。 在孟买发展过程中 , 诞生了众多标志性建筑 , 比如阿拉伯海之滨的印度门和横跨马希姆湾的班德拉?沃利大桥 。 印度门建于1911年 , 为的是接待到访的英王乔治五世(1910?1936年在位) , 以及凸显出孟买是印度门户的卓越地位 。 其外形酷似法国凯旋门 , 现已成为孟买政府迎接各地贵宾的重要场所 。 而班德拉?沃利大桥全长5.6公里 , 是印度工业制造的结晶 , 当然也是孟买经济实力强劲的体现 。


图说孟买,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GDP总量占印度的8.6%

图说孟买 , 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 , GDP总量占印度的8.6%// //

班德拉?沃利大桥

孟买在印度经济格局中是一个引领者的角色 , 其贡献了全印度10%的制造业就业、30%的所得税、60%的关税、20%的中央税和40%的对外贸易额 。 2017年 , 孟买GDP总量2248亿美元 , 占印度GDP总量的8.6% 。 那么作为印度经济晴雨表 , 孟买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

可以说 , 孟买的崛起离不开国家层面的扶持 。 尼赫鲁执政时 , 印度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 其中第一个五年计划(1951?1956)的主要任务是最大限度的恢复生产和安排就业 , “二·五”(1956?1961)和“三·五”(1961?1966)计划的任务是重点发展国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 , 建立起包括电力、采矿、冶金、机械制造、化肥生产和石油化工在内的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 。 而此时的孟买凭借优良的海港、沟通全国的交通线路和丰富的人力资源 , 逐渐从一个全球知名的棉纺织中心发展为了拥有毛纺、化工、炼油、制药、食品等各个生产部门的工商业重镇 。


图说孟买,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GDP总量占印度的8.6%

图说孟买 , 半数土地为填海所得 , GDP总量占印度的8.6%// //

当时的尼赫鲁虽然竭尽全力发展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公营经济 , 但其并没有削弱私人垄断资本和个体产业等私营经济 , 而且在其女儿英·甘地执政时期 , 更是对私营经济采取表面限制 , 实则鼓励的政策 。 比如塔塔、比尔拉等二十大财团的资产就从1966年的233.5亿卢比增长到了1980年的761.3亿卢比 。 而这些财团的大部分主营业务都与孟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其中印度最大的三家私营企业的总部均设在孟买 , 即塔塔集团、信实工业和阿迪亚波拉集团 。 而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 , 孟买更是凭借金融、电子信息和外包等步入了经济繁荣新时期 。

但是孟买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 尤其是孟买的贫民窟在人口比例和所占城市用地等方面都居于亚洲各大城市之首 。 由此可见 , 孟买想要发展成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