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卧龙(8)

诸葛亮出使东吴的时候27岁 , 而东吴此时的当家人孙权比他小一岁 , 26岁 。 也就是说 , 当时决定天下大势走向的就是这两个按照今天人观念不过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 。

如果说 , 诸葛亮是一个一直在读书的研究生 , 理论知识丰富的话 , 那么孙权就是一个有着深厚背景的官二代 , 从小在官场上打拼 。 多小?15岁!就在这个绝大多数现代人初中刚刚毕业的年纪 , 孙权已经当上了阳羡县县长——兄策既定诸郡 , 时权年十五 , 以为阳羡长(《三国志?吴主传》)——成为了一名县团级公务员 。 这是整个东汉王朝当时年纪最小的县长了 , 当然他不是靠自己努力 , 靠的是自己有个好哥哥孙策 。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好哥哥孙策临死的时候把整个自己的势力交给了孙权 , 孙权当时才18岁 。 当时正值官渡之战 , 曹操决定以官位来稳住南方 , 于是孙权又一次升了官:表权为讨虏将军 , 领会稽太守(《三国志?吴主传》) 。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三年间 , 孙权的官位就由县团级的阳羡县县长进位为省部级会稽太守(东汉官制 , 州牧不常设 , 位比三公 , 相当于今天的国级干部 , 州刺史俸禄为600石 , 相当于今天的厅局级干部 , 太守俸禄为2000石 , 位比九卿 , 因此相当于今天的省部级) , 并且有了一个讨虏将军的杂号将军头衔(东汉军职中郎将相当于少将 , 杂号将军相当于中将 , 名号将军相当于上将 , 车骑将军等军职相当于大将 , 大将军相当于元帅) , 用现代人的观点来看这就是提前走上人生颠峰的节奏 。

不过现在孙权要面对强大的曹操 , 人生巅峰眼看就要变成人生末路 , 特别是在接到曹操的那封恐吓信之后 , 一时间在官场混了十多年的孙权也没了主张:是投降曹操和刘琮一样做个闲职 , 还是大干一场面对虎豹骑的铁蹄实现自己“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三国志?鲁肃传》)的人生理想 , 这两种选择哪一种更高贵 , 这就是一个问题 。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投降的好处显而易见:首先 , 命保得住 , 富贵保得住 , 至少是暂时的;其次 , 名声不会太坏 , 现在孙权是大汉王朝的讨虏将军投降的大汉王朝的皇帝和丞相 , 理由是很正当的 , 甚至可以说都不需要理由;最后 , 曹操之前曾多少帮过孙权 , 孙权表面上还是要向曹操手里的汉献帝刘协进贡称臣的 , 这种早已经建立起来的臣属关系 , 其实对彼此心理上会提供一种暗示 , 甚至会对双方产生一种催眠作用 。

也就是说 , 曹操很可能心理上当时还没有太把孙权当回事 , 同样的孙权也可能当时太把曹操当回事 。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曹操的那封恐吓信:“近者奉辞伐罪 , 旌麾南指 , 刘琮束手 。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 方于将军会猎于吴 。 ” (《三国志?吴主传》转引自《江表传》)表面上客客气气的 , 其实没怎么把对手当盘菜 , 会猎嘛!打你就和打猎一样容易 。 当然 , 投降了就真的可以一起打打猎啦!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但是 , 投降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把刀交出去 , 谁能保证曹操不用来砍死自己呢?正如鲁肃所说:“将军迎操 , 欲安何所?”(《三国志?鲁肃传》) , 自己这种割据一方的豪杰如果投降 , 在对手完成大一统后 , 八成会被清洗掉 。 想当年汉高祖刘邦连为他打下大半个天下的韩信都杀了 , 何况半路投降的英布!孙权这个时候投降 , 比英布当年情况更差 , 英布至少在相持阶段投降 , 对刘邦还有点功劳 , 自己可是在最后才投降 , 不光杀起来没有负担 。 即使不杀 , 自己日后在史书上可能要和刘琮一样彻底隐身和路人化 , 那就再也没有《三国志》里面的《吴书》了 。

既然投降是这样一个结果 , 那么抵抗呢?抵抗的结果也分两种:打得赢和打不赢 。 打得赢当然好说 , 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过年 。 打不赢呢?也简单 , 全家一起去阴曹地府过年 。 于是关键就不是考虑打不打得赢的问题 , 而是面对曹操这样的对手你有多大胜算的问题 。 孙权有做官的经验 , 却缺少打仗的经验 , 他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 。

诸葛亮知道孙权担心打不赢 , 但是诸葛亮也有他的担心:就是背叛 。 孙权和曹操打到一半把刘备卖了去投降怎么办呢?所以诸葛亮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孙权会不会半路和曹操单独媾和 。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 必须很坦诚的说明对手的强大 , 于是诸葛亮在面见孙权的时候说了这样一段话:“今操莈夷大难 , 略已平矣 , 遂破荆州 , 威震四海 。 ”(《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话说的不像是刘备派来求援的 , 反而是像曹操派来劝降的 。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图:请开始你的表演

为什么要夸大敌人 , 甚至称赞敌人的功绩?因为需要在联盟前搞清楚结盟对象是不是真想合作 , 结盟最怕就是遇见三心二意、两面三刀的猪队友 , 因为结盟这种事情一向是共享乐易 , 共患难难 。 跟着强者一起出去欺负弱小总能捞点好处 , 而跟着弱小一起去对抗强大很可能把自己也搭进去 。 所以要先讲清楚对手可是神级别的!这样坦诚也让对方在未来可能的背叛中无法在道义上站住脚:我又没骗你 , 本来就很强 , 你打不过就想退团 , 你就要被举报扣诚信分 。 反过来 , 一开始把曹操说成弱鸡 , 很可能反被对手质疑智商和诚信 , 未来背叛也没有心理负担:都是你骗人 , 让青铜怼王者 , 我就不参团 , 谁让你骗人!

紧接着诸葛亮又敞开天窗说亮话:“将军量力而处之 ,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 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当 , 何不按兵束甲 , 北面而事之!”(《三国志?诸葛亮传》)意思就是叫孙权你想好 , 想打咱们两家再来谈 , 想投降那就没什么好谈的啦 。 人生总要面对选择 , 最麻烦的不是没选择而是有选择 。 面对曹操 , 刘备不需要选择 , 因为没有选择:之前投降过曹操 , 被曹操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吓得逃了出来 , 再投降曹操死路一条 。 但是 , 孙权有选择 , 前面已经分析过了 , 虽然投降这种选择孙权不愿意 , 但毕竟不用死 , 打不过可要人命的 。 所以他犹豫 , 这是人之常情 。

但是 , 人生最忌讳的就是这个时候犹豫不决 , 正所谓:“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 , 而内怀犹豫之计 , 事急而不断 , 祸至无日矣!”(《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亮当时也年青 , 所以说话没那么多弯弯绕绕的城府 , 第一时间就直奔主题 。 你再不做决定就要大祸临头啦!你孙权自己看着办吧 。

当然孙权也年青 , 听诸葛亮这么说自己立即就火了 , 当场把话怼了回来 , 反唇相讥道:“苟如君言 , 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那话里的意思是 , 你说我祸要到了?你们家刘备刚刚被打的老婆孩子都不要 , 还好意思说别人 , 你怎么不去投降呢?

诸葛亮一听孙权没有明白他话的意思 , 就给孙权举了个例子:“田横 , 齐之壮士耳 , 犹守义不辱 ,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 , 英才盖世 , 众士慕仰 , 若水之归海 , 若事之不济 , 此乃天也 , 安能复为之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这里说的田横是楚汉相争时期一方诸侯齐国田姓王族的一员 , 他们田家从秦末开始割据齐地 , 先抵抗秦军 , 项羽称西楚霸王后又第一个反对项羽 , 和项羽硬抗了一年多 , 最后当时的田氏家族族长田荣兵败被杀 , 田横上位后和项羽和解 , 重新统领齐地 。 之后韩信攻齐 , 田横抵挡不住 , 率领500多壮士逃到一个海岛上 。 后来刘邦认为田横是个贤人 , 决定派人招抚 , 田横被迫前往长安 。 但他以向刘邦称臣为耻 , 在距洛阳三十里地的首阳山自杀 , 海岛的500多人得知田横死讯 , 全部自杀 。

诸葛亮在这里跟孙权说这个故事 , 把刘备比作田横 , 向孙权表态:绝对和曹操死扛到底 , 不会半途而废 。 这实际上就回答了孙权那个想问却又说不出口的问题:刘备会把我孙权卖了去投靠曹操吗?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诸葛亮所做的,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孙权从来都想抗曹 , 诸葛亮所做的 , 只是说服他跟刘备合作// //

图:徐悲鸿油画《田横五百壮士》

为什么孙权会这么想呢?既因为孙权和刘备不熟 , 又因为刘备之前的事迹 , 孙权大概也听过 , 那真是靠山山倒、靠人人亡 , 公孙瓒、陶谦、吕布、袁绍、刘表没一个有好下场 , 和刘备合作真的需要好好思考一下下场 , 万一刘备又出卖自己呢?诸葛亮这番话就是针对孙权的这种心态说的 。 刘备这次还能出卖谁呢?孙权再一灭亡 , 那刘备就成了田横式的孤魂野鬼 , 只有自杀的命 , 没有别的选择:“若事之不济 , 此乃天也 , 安能复为之下乎!”这里的关键是一个“复”字 , 刘备是从曹操手下反出来的 , 怎么可能在反回去呢?

孙权听懂了诸葛亮的话 , 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 , 十万之衆 , 受制于人 。 吾计决矣!”(《三国志?诸葛亮传》) 。

孙权的这番表演堪称精彩 。 孙权早就做好了和曹操一战的准备 , 因为周瑜准备三万水军的装备钱粮 , 不是几天之内能够完成的事情 , 需要一定时间集结部队调运粮草 , 而这些准备工作无疑是孙权早就做好了的 。 除此之外 , 孙权在赤壁之战的同时还亲自领兵进攻曹操无重兵把守的合肥 , 试图分散曹军兵力 , 这也是早就需要下决心的事情 。 之所以在诸葛亮面前表演一番 , 无疑是一种试探 。 毕竟都不熟 , 第一次碰面试探一下对方的诚意也很有必要 。

现在诸葛亮关于刘备就是田横的说法 , 打消了孙权关于刘备的顾虑 , 决定和刘备联合抗击曹操 , 但是刘备刚刚在当阳被曹操打得大败 , 还有多少实力呢?于是就有接下来的疑问:“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 然豫州新败之后 , 安能抗此难乎?”(《三国志?诸葛亮传》)这话看着像问能不能 , 其实哪还有能不能的问题 , 这样问是拐着弯套话 , 实际是问你还有多少实力 , 想套套刘备的本钱到底有多少 。

诸葛亮的回答很直接:“豫州军虽败于长阪 ,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 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 ”(《三国志?诸葛亮传》)刘备此时的兵力构成是关羽的一万水军和刘琦的一万江夏军 , 再加上零零星星聚拢起来的当阳残兵 , 总兵力应该在两万以上 , 三万以下 。 诸葛亮这时候是求人合作 , 所以必须要先表现出一点诚意 , 把家底亮一下 , 这是合作的基础 。

当然凭借着这两万人左右的兵马和曹操对打 , 肯定是不够的 。 但曹操也有他的问题 , 诸葛亮这一点和周瑜的看法几乎一样 , 曹操的弱点至少有三个:

“曹操之众远来疲弊 , 闻追豫州 , 轻骑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 , 此所谓‘强弩之末 , 势不能穿鲁缟’者也 。 故兵法忌之 , 曰‘必蹶上将军’” 。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一个来得太匆忙 , 很多东西没有准备好 , 这在战争中是大忌 。

“且北方之人 , 不习水战”(《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二个是虎豹骑虽然很猛 , 但是打江东是水战 , 他们毕竟不是水陆两栖坦克 , 在水里不能发挥威力 。

“又荆州之民附操者 , 逼兵势耳 , 非心服也 。 ”(《三国志?诸葛亮传》)第三个是曹操征服荆州的时间太快 , 高层虽然愿意合作但是基层未必愿意为曹操拼命 , 全军上下心不齐 。

面对这样一个貌似强大实则破绽百出的敌人 , 诸葛亮甚至连孙权具体要怎么做都想好了:“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 与豫州协规同力 , 破操军必矣 。 ”(《三国志?诸葛亮传》)这个想法和孙权的企图是不谋而合 。

最后 , 诸葛亮还为曹操败了之后的形势做了一番分析:“操军破 , 必北还 ,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 , 鼎足之形成矣 。 成败之机 , 在于今日 。 ”(《三国志?诸葛亮传》)曹操只要败了 , 那么我们孙刘两家的力量就强大了 , 可以和曹操三极鼎足而立 , 这就是诸葛亮给刘备隆中对里画得大饼啊!眼看一席话就要实现了 。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孙教授“sunnyshine”所作 , 未经作者授权 , 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