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王羲之的真迹如今已无片纸传世 , 唐人摹本无疑是我们最能感知其书法神妙的窗口 , 事实上 , 唐人双钩填墨摹写真迹技术之高超 , 后人早有“下真迹一等”的称誉 。
王羲之《行穰帖》 , 原迹已失传 。 此为初唐时期的双钩填墨摹本 , 硬黄纸本 , 24.4×8.9cm 。 二行 , 十五字 , 由北宋徽宗金泥题签和宣和之印 , 从南宋到晚明之间这个帖子曾一度与组织失去联系 , 直到为董其昌友人吴廷所藏 , 才重见天日 。 董其昌极其欣赏此帖 , 在后面题跋:“东坡所谓’君家两行十三字 , 气压邺侯三万签’者 , 此帖是耶?”
近代以来 , 清宫旧藏散落民间 , 《行穰帖》也不例外 , 为张大千所得 , 算是他最得意的收藏 。 张大千来日本曾携此卷并一时存放于书法家西川宁处 。 现藏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 号称“美国藏中国书法第一名品” 。 可以说 , 正是有了这件珍品 , 中国书法藏品在西方的地位亦随之大大提高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董其昌题跋
后入清宫 , 自然难逃乾隆有题跋弹幕及钤印点赞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此帖释文:足下行穰九人还示 , 应决不?大都当任 。
应为右军书札的一个片段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行穰帖》笔画厚实 , 不显锋棱 , 有篆籀意味 。 字势一泻而下 , 体格开张 , 姿态多变 。 综合运用了“单笔”和“廓填”法 。 例如原迹中的笔画有一尖峰 , 复制者亦试图再现这一现象 。 但如果由于用笔时的压力、速度、斜度或墨渗入纸的深度的不同 , 影响了原迹笔画的轻重或墨色的浓淡 , 复制人就试图相应地调整墨色 , 表现出色调上微妙的差异 。
(下面是《行穰帖》的高清局部图 , 细节控可以享福了~)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行穰帖》局部1
原作中最细小的不规则处 , 都再现出来 , 在局部图放大的几个字中 , 注意有些笔画的下侧有一两根不顺的贼毫露出 , 但未逃过复制者的眼睛 。 复制者的精确还表现在他再现了原作纸张的特征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行穰帖》局部2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行穰帖》局部3
| 题跋部分 |
董其昌的题跋也是一大看点 , 本卷董其昌共有四段跋语 , 其中较长的有两段 , 分别以小字与大字书写 , 最重要和引人注目的是写于1609年的十一行行书 , 他的书法清俊劲健 , 用笔既谨严有度 , 又潇洒闲逸 。 墨色由浓至淡 , 由湿至枯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董其昌小字跋语
这段跋语算是他非常用心的一段 , 后来董其昌又在后面作了一段11行大字题跋 。
王羲之《行穰帖》的两大看点 !// //
▲董其昌大字跋语
与《余清斋帖》刻本中的董其昌跋相对照 , 这种差别就很明显 。 刻帖尽管刻字精确 , 但最值得注意的缺点是它无法再现墨色微妙的变化 , 尤其是明代书家感兴趣的枯笔 。 这从拖有长尾的“耳”字可以看出:在原作中 , 向下运笔时墨渐干 , 产生出细致的条纹 , 而这在刻本上只能作很粗糙的处理 。
- 《圣斗士星矢》重病的伊利亚斯为什么还能对冥斗士产生重大威胁?
- 刘先银悟《论语》中国文明古国离不开一个人,孔子都很佩服他
-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电子课本】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电子课本(高清版),寒假预习必备!
- 《圣斗士星矢》史昂也触摸到女神之血,为什么寿命没有延长?
- 视频//【雪石朗诵】刘辉《我是曹操》
- 视频//【雪石朗诵】刘晖《我是曹操》
- 徐绍基《广种桕树兴利除害条陈》杂论
- 一部颂扬两代人献身抗痨事业的纪实文学《奇医神药》(连载六)
- 说说《水浒传》中的婚俗文化:娶妻、纳妾、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