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战国策·秦策一》 。 苏秦游说秦王未果 , 资用匮乏 , 潦倒而归 。 "妻不下纴 , 嫂不为炊 , 父母不与言" 。 于是苏秦闭室不出 , 出其书遍观之 , 得太公《 阴符 》 , 发愤攻读 , "读书欲睡 , 引锥自刺其股 , 血流至足" 。 一年后学成 , 遂游说列国 , 合纵诸侯抗秦 , 佩六国相印 , 名震天下 。 苏秦刺股 、 悬梁刺股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战功纵横家书》记载 , 苏秦成功合纵五国攻秦(齐、韩、燕、赵、魏) , 发生在前288年 , 当时秦为西帝、齐为东帝 。 而《史记》把这一事件提前到前318年左右 。 与张仪连横相抗衡的合纵家当是公孙衍 。

苏秦推行合纵战略 , 主张"合众弱而攻一强" , 建设一个多国联盟 , 因而苏秦的游说热情饱满 , 不吝辞藻 , 极尽铺张渲染 , 从而形成了特有的游说模式:"利导法"(肯定优势-指出危机-出谋划策-分析利弊、以利导之) , 即分析厉害 , 摆出优势 , 并指出希望与美好前景 , 以利导之 , 使对方乐于接受自己的主张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首先分析对方的地理条件、兵力情况、军需物资、国力强弱、周边关系等客观优势 , 结合君主贤能、士卒英勇等主观因素 , 充分肯定其有利条件 。 注意结合每一个诸侯国的具体情况作出分析 , 有针对性地强调该国特色 。 总之 , 不论对于哪个国家 , 都首先强调其优势 , 以解除他们惧怕强秦的心理压力 。

接着指出其危机所在 , 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 , 为合纵战略做好铺垫 。 然后替对方谋划 , 并给出主意 , 设计摆脱危机的方案(合纵战略) 。 最后进一步分析厉害 , 以利诱之 , 以理导之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合纵论是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形势不断变化 , 特别是战国中后期七雄纷争导致当时"国际关系"(华夏文明圈内诸国)出现重大变化的产物 。 战国早期 , 七雄并立 , 彼此旗鼓相当 , 相互制衡 。 到了战国中期 , 秦国厉行变法 , 锐意改革 , 兼并巴蜀 , 国强地险;而六国彼此消耗 , 七雄并立的均势格局自此被打破 。 苏秦正是洞悉到了这一客观现实 , 适时提出了以遏制秦国、维护七雄均势为宗旨的合纵战略 。

"合纵" , 即"合众弱以攻一强" , 是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 , 以阻止强国兼并的策略 。 苏秦提出合纵战略的宗旨在于遏阻秦国势力的进一步扩大 , 以免力量失衡格局进一步加剧 。 其相应对策则是通过六国联盟遏制秦国 , 以求维持以崤函、河西为界线的东西两个战略区域的力量均衡 。

苏秦的合纵说首先是基于一种地缘政治的分析 。 他深谙天下山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川形胜 , 熟知各国力量现状 , 他每到一国即首先向当局者详陈该国的地缘环境形势 , 苏秦提醒山东六国首先应明确各自的安全状况 , 他反复告诫六国的君主 , 要明白这一形势 , 即他们共同的危险来自西方侧翼的秦国 。 由于秦国享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形地势优势、体制优势 , 将来必定是一种能够凌驾于六国实力之上的强权力量 。 因此 , 六国中每一个国家都绝对不能与秦国单独媾和以求苟安一时 , 更不能与秦结为同盟 , 那不啻是与虎谋皮 。 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只有一条:"六国从亲" , 并力西向以抗秦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苏秦的合纵理论极其注重地缘因素的重要性 , 并充分论证了六国结盟与其地缘政治因素的内在关联 。 苏秦认为 , 山东六国在区位上相互关联 , 有着表里相属、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 , 应视为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战略整体 。 六国应充分利用这一整体性 , 以求在战略上相互依托、相互策应、互为犄角 , 从而在对秦作战中造成有利的态势 。 他反复向六国的当政者陈述这一关系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苏秦的合纵理论不仅仅是一种认知体系 , 而且是一套行动纲领 。 它提出了一套遏制秦国、维持均势的方法 , 即以联盟战略、凭借山东六国的合力抑制秦国势力的扩张 , 以此挽救和维护原有的均势 。 行动方案有两个 , 其一是以攻为守 , 六国联合起来 , 主动进攻 , 突破函谷关 , 深入秦国腹地;其二是当六国中任何一国遭到秦国攻击时 , 其他五国绝不能坐视不管 , 必须群起救助 。 这无疑是一个卓越的协同作战方案 , 它充分利用了山东六国地缘上的相关性 , 使六国彼此在组织指导、兵力分配、战略协同、战术策应诸方面协调动作、密切配合 , 从而使秦国东向攻击任何一个国家时都将陷入四面受敌、多线作战的窘境 , 进而遏止其逐步蚕食六国以进一步壮大自己的企图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苏秦睿智地看到 , 如果一国遭到秦国的攻击而其他国家坐视不救 , 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 , 犹如多米诺骨牌 , 一个倒下 , 其余的将依次倒塌!战国后期的历史发展证明 , 苏秦的分析是极具预见性的 , 山东六国在一段时间内采取了合纵战略 , 即便是三心二意的 , 也确乎有效地遏制了秦国东向扩张的势头达到15年 。 后来六国虽未免于逐个被秦国吞灭的命运 , 但这非但不能归咎于合纵之策 , 而恰恰说明山东六国没有始终如一地贯彻实施合纵之策 , 以及六国政治家们偏狭的一己之私、低劣的战略目光 , 加以彼此错综复杂的利益纠葛等因素所致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合纵是围绕着战国七雄间地缘政治关系而产生的大战略 , 更是一种处理国际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原则和方法 。 合纵以维护均势为宗旨 , 以地缘政治论为认知基础 , 以联盟战略为应对手段 。 立论周密、视野宏阔、分析精湛、旨意高远 , 称之为地缘政治论的先驱是毫不为过的 。 苏秦以地缘政治因素作为研判国际形势、制定应对策略的主要依据 , 这种分析方法无疑具有现代的意义 。

有人毁谤苏秦出卖国家、反复无常 , 将要作乱 。 苏秦怕获罪 , 返回燕国 , 燕王却不再给他官职 。 苏秦推断有人毁谤自己不忠信 , 因而求见燕王 , 告诉燕王:忠信之人一切为了自己 , 进取之人则是为别人;自己弃家外游 , 就是要求得进取 。 接着 , 苏秦以曾参、伯夷、尾生为例 , 反对"忠信"、提倡"进取"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苏秦说:"像曾参一样孝顺 , 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过上一夜 , 又怎能让他到燕国 , 侍奉处在危困中的国君呢?像伯夷一样的廉洁 , 坚守正义而饿死在首阳山下 , 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到齐国取回十座城池呢?像尾生那样诚信 , 抱柱而死 , 又怎能让他步行千里退去齐国军队呢?我正是以所谓的忠诚信实在国君面前获罪的呀 。 "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忠诚信实罢了 , 难道还有因为忠诚信实而获罪的吗?"

苏秦举例说:妻子与人私通 , 打算毒死丈夫 , 侍妾就假装摔倒打翻了毒酒 。 丈夫很生气 , 惩罚了侍妾 。 侍妾打翻毒酒 , 保存了丈夫和妻子 , 却免不掉挨板子 。 我的罪名跟侍妾的遭遇相类似!

于是燕王恢复了苏秦的官职 , 愈发厚待 。

苏秦私通燕易王的母亲 , 燕易王知道了 , 更加厚待苏秦 。 苏秦害怕被杀 , 就提议前去齐国以提高燕国地位 , 燕易王同意 。 于是 , 苏秦假装得罪了燕王而逃到齐国 , 齐宣王任用他为客卿 。

齐宣王去世 , 齐愍王继位 , 苏秦就劝说愍王厚葬宣王以表明自己孝顺 , 大兴土木以表明自己得志 , 目的则是搞垮齐国 , 从而使燕国获利 。 燕易王去世 , 燕哙继位 。 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 , 苏秦重伤未死 。 齐王派人捉拿凶手 , 没抓到 。 苏秦将死时 , 要求齐王以"帮助燕国在齐国从事反间活动"为名 , 将他车裂于市 , 并悬赏行刺之人以使贼人出现 。 齐王照计行事 , 诛杀了凶手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

苏秦死后 , 他为燕国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被泄露出来 。


苏秦合纵抗秦,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苏秦合纵抗秦 , 六国之相、鬼谷子弟子、张仪同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