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众所周知 , 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在唐代是响当当的人物 。 他与欧阳修、柳宗元、苏轼并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韩愈

可是 , 时间转眼到了北宋 , 沈括却在公开场合说:“唐代韩愈好以文为诗 。 他的诗 , 实在不过是押韵的散文而已 , 虽健美富瞻 , 可是终究不近古体 。 ”此语一出 , 像热油里滚蓖麻 , 顿时炸了锅 。 立即有人跳出来反驳道:“我认为诗 , 正应该是这样子 。 自从有诗歌以来 , 还没有出现超过韩愈这样的大诗人 。 ”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沈括

说话的人叫吕惠卿 , 北宋大臣 , 曾任参知政事、宰相等职 。 另外 , 在场的人还有王存、李常 , 都是北宋平治年间赫赫有名的大文人 。

王存赞成沈括的意见 , 而李常赞同吕惠卿的意见 。 就这样四人激烈的辩论起来 , 互相诘难 , 争执不停 。

那么 , 到底韩愈的哪首诗被沈括揪住了小辫呢?沈括举例所指的是一首叫《晚春》的诗 。 确是韩公力作 , 诗文如下: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草木知春不久归 , 百般红紫斗芳菲 。

杨花榆荚无才思 , 惟解漫天作雪飞 。

这是一首描写晚春景象的诗 , 此诗是韩愈《游城南十六首》中的一首 。 前两句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 将花草树木注入人类的感情 , 春天不久将逝去 , 花草树木却争奇斗艳、万紫千红 , 因为它们想方设法想挽留春天 。 后两句诗人又将“杨花榆荚”比作漫天雪花 , 虽然没有娇艳的姿色 , 但也努力加入到留春的队伍之中 。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全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 , 因为是韩愈晚年所作 , 多少还带有“春是人间过客 , 花随春不多时”的伤感 。

沈括、吕惠卿等四人的辩论传出后 , 震动北宋文坛 ,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 双方拥护者僵持不下 , 意见都不能统一 。

这个颇耐人寻味的故事 , 使我想起了90年代出现的“汪国真现象” 。 当时有人称汪国真是中国诗坛最后一个辉煌的诗人 , 有些人则认为他的诗不过是分行的散文 , 缺少诗歌的意境与厚度 。 拿汪先生的这首诗举例: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 , 都在意料之中

他们认为汪国真的诗歌哲理浅显 , 抒情方式较为简单 , 艺术手法比较单一 。 很多都是轻快的小调 , 缺少足够的深度和厚度 , 进入不了较高的文学层次 。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这群人的观点与沈括、魏泰不谋而合 。 宋人魏泰评诗 , 他认为:“凡为诗 , 当使挹之而源不穷 , 咀之而味愈长 。 ”即使对于欧阳修的诗 , 他也认为:欧阳永叔之诗 , 才力敏迈 , 句亦健美 , 恨其少余味耳 。 可见 , 在审美判断上每个人的差异有多大 。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不近古体,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沈括文批韩愈的诗是押韵的散文 , 不近古体 , 这让我想到了汪国真// //

对于一个诗人 , 一首诗 , 各人有不同看法 , 都属于正常现象 。 因为每个人的文化修养、审美观点、艺术趣味存在着差异 , 所以看法必然不同 。 古人对诗理的争论 , 抑或任何意见分歧 , 如果不顾客观差异 , 强求主观一致 , 结果肯定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