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为五台山僧人所作,流失海外后三个月临摹复制“三菩萨”壁画“回家”
原为五台山僧人所作 , 流失海外后三个月临摹复制“三菩萨”壁画“回家”// //
1、完整的“三菩萨”壁画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场巡展 , 让很多人认识了一个叫王岩松的山西人 , 多年来 , 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寻找流失海外的中国古代壁画 , 并临摹复制下来 , 让它们以另一种方式“回家” 。 流失海外的精美壁画中 , 很多源自山西 。
最近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山西晚报采访人员得知 , 在这些壁画复制品中 , 有一幅壁画虽然不是出自山西 , 却和山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它就是来自河北行唐县清凉寺的“三菩萨”壁画摹本 , 原作为五台山僧人所画 。
“三菩萨”壁画由五台山僧人创作
行唐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 现存于大英博物馆 。 这是一幅高4米、宽3.9米的大体量壁画 , 画面中共有三尊菩萨 , 每一个都面庞丰腴 , 体态雍容 , 衣饰华丽 , 栩栩如生 。 从左向右 , 所持法器分别为拂尘、佛珠和如意 。 中间为主尊 , 正面 , 身躯高大 。 两侧为胁持 , 侧身 , 面向主尊 。
这幅壁画共被分割成12块 , 每尊菩萨分为4块 , 大小不等 。 从现存情况看 , 当时 , 壁画揭取的技术还不好 , 分割部位丢失的画面较多 , 安装后又进行了补绘 。 不过 , 在揭取壁画前 , 充分考虑了人物面部和手部的完整 。
壁画说明牌上的文字标明:“这幅壁画原在清凉寺(1183年建立 ,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战火中被摧毁) , 清凉寺是往来佛教圣地五台山朝圣者的重要驻足点 , 1424年五台山僧人作了这幅画 , 1437年和1468年补绘 。 15世纪 , 河北行唐县1927年G.Eumorfopoulos所捐赠 。 ”经查阅 , G.Eumorfopoulos(乔治·尤摩弗帕勒斯)是世界著名收藏家 , 他在1927年将这幅壁画捐赠给了大英博物馆 。
关于这三尊菩萨的具体身份 , 据河北博物院副研究馆员郝建文推测 , 中间为观音菩萨 , 左边可能是普贤菩萨 , “这幅壁画是五台山僧人所绘 , 而五台山又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 所以我觉得右边可能是文殊菩萨 。 而且 , 这种排列形式在很多寺庙中都有 , 山西地区也出现过 , 比如太原的崇善寺、长治的崇庆寺等 。 ”
仔细观察右边的文殊菩萨 , 面部呈深褐色 , 和另两位菩萨面部的颜色明显不同 , 但深褐色的面部有残留的白色 , 和其余两位菩萨色彩一致 。 这表明 , 现在看到的深褐色的面部及五官 , 是里层的壁画 , 白颜色那层画面的五官已全部脱落 。 这和壁画说明牌上提到的补绘正好吻合 。
参与此次巡展的行唐清凉寺壁画摹本 , 按照原作大小等比例复制 , 是其中尺幅最高的一幅 。 但由于场地空间限制 , 在很多城市巡展时并没有展出全部壁画 , 因此在太原美术馆和大同云冈美术馆展出时 , 只展示了“三菩萨”的肩部以上部分 , 也就是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一 。
原为五台山僧人所作 , 流失海外后三个月临摹复制“三菩萨”壁画“回家”// //
2、“三菩萨”之一的观音菩萨头部壁画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郝建文团队历时三个多月临摹完成
这幅壁画的临摹者就是郝建文以及他的团队 。 郝建文在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工作过26年 , 师从曾在山西做过文物考古工作的著名考古学家张守中先生 。 他2010年调入河北博物院 , 专门从事壁画临摹研究工作 。 河北博物院《北朝壁画》展中约400平米壁画摹本 , 便是由郝建文负责完成的 。
2017年 , 有一次在与王岩松先生的聊天中 , 郝建文了解到由江苏理工学院申报的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古代壁画暨流失海外珍贵壁画再现传播与展示”正在筹备 , 于是当即决定着手临摹清凉寺“三菩萨”壁画 , 尽快让国人重新看到这幅流失海外的壁画 。
由于该壁画的体量巨大 , 很耗时间 , 而郝建文还有日常工作要做 , 只能靠业余时间来完成 , 所以一个人很难完成 。 于是 , 他约了四个同学一起来临摹 , 包括长春大学教师桑蕾、吉林艺术学院教师邰浩然、河北师大教师田红岩、唐山职业画家王亚新以及他们各自的一些学生 。 这是一个特殊的小组 , 没有工作经费 , 做画板、买矿物颜料和纸张等 , 都要自己掏腰包 , 而且临摹壁画没有任何报酬 , 但参与者都无怨无悔 。
这次清凉寺壁画的临摹 , 明显不同于以往壁画临摹 。 一般说来 , 临摹古代壁画 , 最好是能看着原壁画来做 , 古人的用笔和设色一览无余 。 “但这次不仅不能看着原壁画临摹 , 而且 , 我们都没有看到过原壁画 , 委托朋友拍的照片 , 也不是特别清晰 , 有的部分还需要根据经验去理解、去刻画 。 所以说 , 壁画照片不清楚 , 是这次临摹的最大问题 。 ”郝建文表示 。
另外 , 由于同学们身处不同地方 , 所以他将画面“分割”为三幅 , 分别在长春、唐山和石家庄三地动手临摹 , 最后集中在石家庄进行调整 , “所以画面的协调统一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 ”
尽管困难重重 , 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 , 这幅壁画终于完整地呈现在了世人眼前 , 前后共历时3个多月 。
原为五台山僧人所作 , 流失海外后三个月临摹复制“三菩萨”壁画“回家”// //
3、石家庄壁画临摹小组工作照 。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清凉寺原为五台山朝圣者的“歇脚寺”
五台山 , 原名清凉山 , 山中有清凉寺 , 寺内因有著名的文殊圣迹“清凉台”而得名 。 《清凉山志》中记载道:“清凉寺 , 中台南四十里 , 元魏寺文建 。 历代以来 , 不废修饰 。 唐宋皆设僧正司 。 ”
行唐清凉寺与五台山清凉寺 , 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两地相隔那么远 , 五台山的僧人为什么会去河北行唐清凉寺绘制一幅壁画呢?
在郝建文看来 , 国内叫“清凉寺”的寺庙不少 , 但有的只是附会 , 与五台山还扯不上关系 , “但是 , 我觉得行唐清凉寺和五台山应该真有关系 , 因为清凉寺曾经就在从真定(现正定)前往五台山礼佛的必经之路上 。 ”
据行唐县当地的老乡们相传 , 行唐清凉寺是五台山的下院 , 僧人都是五台山派来的 。 清凉寺是方便去五台山礼佛的人途中休息的 , 所以 , 当地人也称它“歇脚寺” 。 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 , 有外国人和当地官员、豪强等勾结 , 强行买下“三菩萨”壁画 , 并将壁画分割成12块运走 , 此后清凉寺逐渐消失殆尽 , 寺院的僧人又回了五台山 。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 , 五台山的僧人去行唐清凉寺绘制壁画 , 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儿 。 ”郝建文说 。
关于行唐清凉寺壁画的相关问题 , 郝建文也曾经发邮件请教过大英博物馆亚洲部中国书画及板画负责人陆于平博士 , 对方在回信中指出:“关于河北清凉寺壁画 , 大英博物馆的前任研究员宾扬先生曾经在1927年出版过一本书 , 书中提及清凉寺有一块1425年的石碑 , 说明了寺院的壁画是山西省五台山寺院于1424年委派人到清涼寺绘制的 , 后来于1437年和1468年重修 。 ”
这块石碑现在还在不在呢?郝建文告诉采访人员 , 得知这个消息后 , 行唐县领导很重视 , 已发动群众在寻找与清凉寺相关的物件 , “但因为取土的原因 , 清凉寺基址现在已经不在了 , 不过 , 我们在农田的地头找到了清凉寺的一些建筑构件残块和刻铭的半拉砖头 , 还找到了重修清凉寺碑额 。 最近 , 我要去做碑额和刻铭的拓片 , 希望有新的发现 。 ”
这幅临摹壁画将捐赠给行唐文物部门
今年5月份 , 郝建文计划去一趟大英博物馆 , 主要目的就是观摩“三菩萨”壁画 , 并与大英博物馆陆于平博士做进一步交流 , “弄清楚这幅壁画在上世纪20年代流失到英国的一些情况 , 以及它在大英博物馆展示所产生的影响 。 ”
由于“三菩萨”壁画摹本在很多地方展出时 , 有些人仅看到了肩部以上而感到很遗憾 , 郝建文还准备在石家庄市美术馆做一个展览 , 完整地将“三菩萨”壁画展览出来 , 让更多人看到这幅流落到海外的珍贵壁画 。
据了解 , 展览结束后 , 这幅作品将捐赠给行唐文物部门 。 去年 , 在临摹期间 , 行唐县文保所相关人士就曾提出 , 行唐正在筹建博物馆 , 希望将来这幅清凉寺壁画摹本结束外地巡展后能“回到”行唐 , 他们愿意出资购买 。 对此郝建文跟临摹组成员商议后决定 , 将来把这幅作品捐给行唐 。 “我觉得 , 这幅作品参加完全国巡展后 , 与其放在画室里自己欣赏 , 不如放在博物馆里让大家分享更好 , 让人们不出国门就能欣赏到精美的清凉寺壁画 。 ”(南丽江)
山西晚报
- 为什么说五台山“五爷庙”最灵验?
- 明朝管理僧人有一套完整的僧官制度
- 五台山普化寺,一座年轻的寺庙,砖石建筑杰作之一
- 此国原为我国一部分,脱离后多番挑衅,中国:收回来当个省处理
- 走进五台山 | 五台山外山寺庙—三圣寺
- 原创 射雕三部曲三大男主,为何差别如此大?倚天男主设定,原为大魔头
- 五台山宝光禅寺:佛像为何面带微笑?微笑背后是何含义?
- 太原为什么叫“龙城”?
- 诸葛亮北伐中原为何必然失败?与他提出的一个错误口号有关
- 中国古代各朝代名称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