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提起石敬瑭 , 首先想到的就是影响两宋国运的“幽云十六州”丢失事件 , “大汉奸”、“卖国贼”彷佛这样词就是为他量身定做的 , 臭名昭著的“恶名”无以复加 。 但是 , 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 , 石敬瑭又会展示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认知 。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后晋高祖 石敬瑭
后晋高祖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 , 山西太原市人 , 沙陀族 。 五代十国时期 后晋 开国皇帝 。 史载:朴实稳重 , 寡于言笑 。 喜读兵书 , 重视李牧、周亚夫行事 。 清泰三年(936年) , 起兵造反 , 坐困于太原 , 遂向契丹求援 , 割让幽云十六州 。 随后 , 在契丹援助下 , 灭亡后唐 , 正式即位 , 定都汴梁 , 建立后晋 。
1. 初露锋芒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后唐大将 石敬瑭
公元892年 , 石敬瑭出生于沙陀族武将之家 。 其父石绍雍 , 胡名臬[niè]捩[liè]鸡 , “善骑射 , 有经远大略 , 累立战功” , 石敬瑭出生的时候 , 也有“白气充庭”的异象 。 身为大将之子 , 又是善骑射 , 又是读兵法 , 年轻的石敬瑭很快进入了代州刺史李嗣源的视野 。
李嗣源对他很是器重 , 不仅把爱女嫁给了他 , 还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兄弟 , 后来的河东之主 , 也就是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 。
公元916年 , 河东之主李存勖与后梁名将刘鄩[xún]大战于清平 。 李存勖的军阵还没列好 , 老辣的刘鄩就引兵掩杀过来 , 打得李存勖措手不及 。 眼看兵败如山倒 , 当此情势危急之时 , 河东军一员骁将策马而出 , 带领十几个骑兵冲入后梁军阵之中 , “横槊深入 , 东西驰突 , 无敢当者” , 李存勖由此得以保命 , 从容撤退 。
战后 , 李存勖大赞此将威猛 , 亲手喂他吃酥 , 并拍着他的背说:“将门出虎将 , 此言不差矣 。 ”由是此将一战成名 , 享誉军中 。 此将何者?太原石敬瑭也 。
在为李氏征战的岁月里 , 石敬瑭多次冲锋陷阵 , 救主于危难之际 , 史载石敬瑭掩护河东军撤退时 , “拔剑辟道……敌人望之 , 无敢袭者” 。 李嗣源愈发受到李存勖的倚重 , 而石敬瑭身为李嗣源帐下的虎将 , 其麾下也因此成为河东军数得着的主力部队之一 。
在河东与后梁鏖战数年之后 , 一举扭转局势的战机终于送到了河东李氏的面前 。
2. 助唐灭梁
公元923年 , 李存勖在魏州(今河北大名)建国称帝 , 国号“唐” , 史称后唐 。 李存勖即后唐庄宗 。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后唐灭后梁示意图
建唐之后 , 庄宗便派李嗣源率军渡过黄河 , 偷袭郓州 。 石敬瑭率领骑兵五十余人跟随李嗣源偷城 , 郓州梁军浑然不觉 。 李嗣源、石敬瑭等人从东门突入后 , 梁唐梁军短兵相接 , 石敬瑭中刀 , 但还是像羽翼一样保护李嗣源 , 与梁军巷战 , 嶷然不动直至唐军后援赶到 。
李嗣源率领石敬瑭等众将向汴州开进 , 唐军几乎不废吹灰之力就赶到了汴州城下 。 此时的汴州 , 因为军队都派出去了以致无兵可守 。 公元907年 , 朱温灭唐建梁 , 不想仅仅过了16年便社稷倾覆:后梁灭亡 。
灭梁之战 , 李嗣源是当之无愧的首功 , 而李嗣源帐下 , 又以女婿石敬瑭、养子李从珂功劳最大 。 而石敬瑭为人低调 , “不好矜伐” , 从不夸耀自己的军功 , 以致在庄宗朝 , 石敬瑭的地位并不显赫 。
3. 拥立明宗
后唐攻灭后梁之后 , 迅速压制后梁境内州郡 。 在郭崇韬率军攻灭前蜀王氏政权之后 , 后唐的版图拓展到了巴蜀之地 , 成为五代中势力最大的一个 。
然而就在功成名就之时 , 庄宗李存勖变了 。 北宋欧阳修写的《伶官传序》 , 里面说得很明白:
“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 ”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后唐庄宗 李存勖
当四面环敌之时 , 李存勖一刻也不敢放松 , 对人对事丝毫不敢怠慢;但当天下初定 , 大功告成之时 , 李存勖却宠信伶官 , 沉迷演戏难以自拔 。 对后宫放纵 , 随便皇后插手政治 , 对功臣猜忌 , 动辄便杀 。 以致后唐上下 , 人心惶惶 , 君臣之间相互猜忌 。
石敬瑭在庄宗朝没有发达 , 是他的幸运 , 因为发达起来的那些人 , 几乎都被庄宗干掉了 。 比如劳苦功高的郭崇韬 , 在平蜀之后即被杀害 , 而灭梁功臣李从珂则远贬石门 。 后唐的军镇主帅 , “疑惧而叛”者 , 此起彼伏 。
公元926年 , 魏博天雄军乱兵发动兵变 , 欲挟持主帅杨仁晸[zhěng]叛乱 , 杨不从 , 乱兵杀之 , 又逼赵在礼为帅 , 赵在礼从之 。 叛军攻入邺城 , 汴京震动 。
庄宗派人去招抚 , 然无功而返 ,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 皆认为非李嗣源不能胜任 。 于是庄宗便又派李嗣源前去平叛 。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 , 当李嗣源率军走到半路时 , 自己的军队也发生兵变了 , 众军士纷纷请求李嗣源在河北称帝 。
李嗣源大惊 , 斥责众军士曰:
“自吾为帅十有馀年 , 何负尔辈!今贼城破在旦夕 , 乃尔辈立功名、取富贵之时 。 况尔天子亲军 , 返效贼耶!”
但叛军毕竟人多 , 李嗣源只好假意答应 , 想找机会脱离叛军 , 自己一人回朝 , 向庄宗李存勖说明情况 。 石敬瑭知道这事儿以后 , 对李嗣源说了一句话 , 点醒了岳父 。 石敬瑭说:
“岂有军变于外 , 上将独无事者乎?”
李嗣源心想也是 , 毕竟前面那么多有功之臣 , 皆因猜忌 , 或者被杀 , 或者被贬 , 或者被逼得造反 。 如今军变已成 , 就算自己回去面圣 , 又有多大可能让皇帝相信自己并无二心呢?
于是在石敬瑭等人的劝说下 , 李嗣源横了心 , 反了庄宗李存勖 , 并命石敬瑭为先锋 , 率军取汴州 , 直趋洛阳 。
庄宗军溃 , 纷纷倒戈追随李嗣源 。 庄宗无奈西奔 , 想与平蜀军队汇合再图东进 , 却不想遭遇兵变 , 身死伶人之手 。 对此 , 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感叹道:
“方其盛也 ,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 , 数十伶人困之 , 而身死国灭 , 为天下笑 。 ”
庄宗死后 , 李嗣源终登帝位 , 是为后唐明宗 。
4.名满天下
石敬瑭是明宗的女婿 , 而自河东与梁征战之时 , 便追随明宗 , 屡次于阵前救明宗性命 , 累立战功;及明宗被逼参与叛乱 , 又是石敬瑭献策 , 助明宗脱险 , 取得天下 。
对明宗 , 石敬瑭劳苦功高;对石敬瑭 , 明宗恩宠有加 。 明宗继位后 , 石敬瑭累次升迁 , 手握兵权 , 恩宠富贵无以复加 。 庄宗还赐他“耀忠匡定保节功臣”的名号 。 君臣关系、翁婿关系好得不能再好了 。
明宗为君 , 史上多赞誉之词 , 但在我看来 , 明宗为政却也有致命弱点 。 在用人上 , 庄宗太过猜忌 , 以致大臣人人自危 , 甚至宰相也纷纷请辞 , 无人敢任;而明宗则太过“用人不疑”:
由于自己没读什么书 , 不识字 , 明宗虽然打仗一流 , 但做皇帝却十分不自信 。 一朝的政治 , 悉数委于臣下 。 以致于臣下明 , 则朝政明 , 臣下奸 , 则朝政乱 。
公元933年 , 北境有敌情 , 当众大臣商议派谁北上主持边事之时 , 有意远离朝政避祸的石敬瑭主动请缨 。 于是明宗便将石敬瑭派往河东 , 掌管后唐的“龙兴之地” 。 临行前 , 石敬瑭上奏向岳父辞行:“臣虽微怯 , 惟边事敢不尽其忠力 , 但臣远违玉阶 , 无以时申补报 。 ”
明宗听闻“泣下沾衿” 。 当年十二月 , 明宗驾崩 。 石敬瑭闻讯 , “长恸若丧考妣” 。
5、石郎造反
明宗死的时候 , 朝政已然混乱不堪 。 继位的后唐闵帝李从厚 , 面对如石敬瑭、李从珂这样出镇四方的宿将功臣 , 李从厚百般猜忌 , 却又缺乏手段 。
李从珂是明宗的养子 , 也是长子 。 早在灭梁之战时就已战功卓著 , 明宗继位后受封潞王 , 此时正镇守凤翔 。 此人有名声有兵权会打仗 , 自然令李从厚寝食难安 , 因此便成为李从厚的第一个目标 。
李从厚命令李从珂“换镇” , 离开凤翔 , 改镇河东的时候 , 李从珂就明白了:如果不反必是死路一条 。 公元934年 , 潞王李从珂就从凤翔举兵叛乱了 。 李从厚闻讯立即派大军前去镇压 。
李从珂兵少 , 危急关头 , 李从珂登上城头 , 脱去衣服 , 露出身上一处处伤疤 , 对着攻城的唐军将士痛哭道:“我年未二十从先帝征伐 , 出生入死 , 金疮满身 , 树立得社稷 , 军士从我登阵者多矣 。 今朝廷信任贼臣 , 残害骨肉 , 且我有何罪!”
攻城将士听闻此言 , 心中顿生怜悯之心 , 其中李从珂原来的部下竟带头倒向李从珂 , 于是唐军大溃 。 李从珂也未曾想到 , 这一哭竟然哭来了天下:凤翔兵锋直逼洛阳 , 李从厚弃城 , 北奔河东 。
潞王反叛之时 , 李从厚急诏石敬瑭自河东南下 , 兴师助剿 。 石敬瑭应诏南下 , 于途中遇到了北奔的李从厚 , 于是便迎李从厚先入卫州(今河南卫辉) 。 一边是军心所向的李从珂 , 一边是狼狈而逃的正统皇帝李从厚 , 此时的石敬瑭 , 还没有想好到底该站那边 。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李从厚的左右从骑 , 居然想打石敬瑭的主意 , 于是石敬瑭不得已杀了李从厚随从者数百人 , 将李从厚幽禁在卫州 , 自己跑去洛阳向李从珂表忠了 。
公元934年 , 李从珂在洛阳继皇帝位 , 是为后唐末帝 。 登基后不久 , 李从珂便把闵帝李从厚给杀了 。 虽然石敬瑭在关键时刻 , 站了自己这一边 , 但李从珂并不信任他 。 相应的 , 他跟李从厚一样 , 对劳苦功高的石敬瑭非常忌惮 。 虽然口中说着“石郎于朕至亲 , 无可疑者”但实际上处处提防 , 以备“流言不息 , 万一失欢”之解 。
向李从珂交了投名状之后 , 石敬瑭心里其实也不放心 , 生怕又被新君猜忌 , 于是想回河东这样的话 , 身在洛阳石敬瑭连提都不敢提 。 一连数日惶惶不自安 , 以致形容枯槁 , 满脸病态失了人形 。
石敬瑭的妻子 , 即李嗣源的女儿、李从珂的妹妹便向其母曹太后求情 。 曹太后心疼女儿 , 便向李从珂开口 , 请他放石敬瑭回去 。 李从珂看石敬瑭如此形状 , 估计他活不了多久了 , 于是就答应了 。 石敬瑭这才得以战战兢兢返回自己的河东老巢 。
李从珂放走石敬瑭之后就后悔了 , 不断派人前去河东打探 。 石敬瑭在京城来人面前 , 皆装作一副大限将至的样子瞒天过海 。 李从珂还是不放心 , 竟然要将石敬瑭从河东调走 , 就像当初李从厚想把李从珂从凤翔调走一样 。 这下石敬瑭心里更加害怕了 , 不禁联想起上次妻子去京城参加李从珂的宴会 , 想早些辞席回去 , 李从珂却说:“尔归心甚急 , 欲与石郎反耶?”
被皇帝猜忌如此 , 继续下去恐怕将是死路一条 , 于是石敬瑭决定放手一搏:石郎终于反了 。
6 、献土称儿
自古以来 , 造反都是提着脑袋赌命的事 , 成了自然是好 , 但要是不成 , 恐怕要死无葬地了 。 若不是李从珂猜忌心过重 , 石敬瑭不见得真的会铤而走险 。 但现在既然已经反了 , 就再无回头之路 。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幽云十六州
此时的李从珂名声在 , 权威在 , 而石敬瑭仅以河东一地反水 , 实在太过冒险了 。 必须求得外援才能增添几分胜算 。 而此时能够引以为援的 , 除了北方的契丹 , 别无他选 。 于是石敬瑭便派人与契丹联络 。 此时契丹的国君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次子 , 辽太宗耶律德光 。
自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 , 契丹素有南下中原之志 , 屡次趁中原混乱兴兵南侵 , 但就算是这样 , 在河北诸镇的抵抗下 , 契丹战果可怜 。
眼下李从珂与石敬瑭反目 , 正给了契丹机会 , 而此时的后唐亦早已不是当年的战力 。 于是当耶律德光收到石敬瑭的联络时 , 便“复书诺之 , 约以中秋赴义” , 动员契丹兵马准备援助石敬瑭 。
李从珂听闻石敬瑭抗命 , 当即派军兵围太原 , 想要一鼓作气摁死这石郎 。 石敬瑭也丝毫不敢怠慢 , 亲自登上城头督战 。 苦守数日后 , 就在将士疲惫 , 粮食将尽的危急时刻 , 契丹的援兵来了 。 而围城的唐军 , 则被这突如其来的敌军打得大败 , 撤围而去 。 对李从珂来说 , 整个战局也因为契丹的加入而急转直下 。 面对强悍的河东军 , 以及契丹的草原铁骑 , 后唐已然没了胜算 。
太原解围之后 , 石敬瑭前去契丹军营与耶律德光见面 。 俩人一见面 , 耶律德光便拉着石敬瑭的手说:“恨会面之晚 。 ”于是两人论“父子之义”——石敬瑭对耶律德光称臣 , 并管耶律德光叫爸爸 。 这一年石敬瑭 , 44岁 , 而耶律德光 , 34岁 。 耶律德光对石敬瑭的殷勤也是积极回应:“观尔体貌恢廓 , 识量深远 , 真国主也 。 天命有属 , 时不可失 。 欲徇蕃汉群议 , 册尔为天子 。 ”听到皇帝爸爸这么说 , 石敬瑭推辞了几番 , 但终究还是接受了册命 , 在晋阳城南立坛登基 , 国号“晋” , 史称后晋 , 成了被契丹册封的中原皇帝 。
然而契丹从来不会做亏本的买卖 。 眼下新朝刚立 , 境内尚未完全压制 , 对石敬瑭而言 , 别说是跟契丹翻脸 , 哪怕能平复各地叛乱都算是烧高香了 。 说是感谢皇帝爸爸出兵相助也好 , 或者说安抚如虎狼般的契丹也罢 , 提出:“愿以雁门以北及幽州之地为寿 , 仍约岁输帛三十万 。 ”对此 , 耶律德光非常满意 。 之后 , 在后晋军和契丹军的联合打击下 , 李从珂终于抵挡不住 , 自焚于洛阳 。
7、 两宋骂名
虽然从最初的动机来看 , 他不过是想在皇帝的猜忌之下活命而已 。 但在后人眼中 , 石敬瑭的名声 , 臭得不能再臭 , 以致被骂了一千多年 。
骂石敬瑭 , 不外乎他做的那两件事:其一 , 认比自己小的人当爹 , 太丢人 。 其二 , 送幽云十六州给契丹 , 太坑人 。
先说认爹这事儿 , 石敬瑭当时显然没想太多 。 在他看来 , 后唐先主李克用与契丹先主耶律阿保机约为兄弟 , 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 , 耶律德光是耶律阿保机的儿子 , 而我又是李嗣源的女婿 , 论辈分 , 耶律德光可不就是叔叔辈的吗?
再说这献土之事 , 当时幽云之地并非石敬瑭所控制 , 而且当时幽云之地的实际统治者 , 也正想对契丹献土称臣;从国土防御的角度来说 , 唐末幽云一线虽有地利 , 但却不是边防重心;唐朝的战马主要来源 , 也不是幽云 , 毕竟那是农耕区 。 反正那会儿要守也守不住 , 送他就送他 , 大不了后世变牛了再打下来嘛 。 本来这就掰腕子的事啊~所以这么说起来石敬瑭如此做 , 似乎也没什么大问题 。
可是 , 宋人觉得这就是大问题 。
北宋初年 , 宋太宗时期 , 数次北伐想夺回这幽云之地 , 结果兵败丧师 , 宋太宗自己也因伤落下病根而死 。
北宋末年 , 在宋徽宗的授意下 , 北宋背弃与辽的盟约 , 转而与金海上之盟 , 也是因为这幽云之地 。 没想到面对奄奄一息的辽国 , 不仅没有打下来 , 更是上了金国的套 , 给了金兵南下的口实 。 靖康耻 , 宋人记了十八辈子 。
于是当宋儒们追究这国运衰败之由 , 皆指石敬瑭献土契丹:要不是当年你把幽云献出去 , 我们用得着这么费劲吗?
8、千年背国
公元959年 , 后周世宗柴荣展开收复失地攻打辽国的战争 , 从水路两方面齐头并进 , 仅仅在一个月内就收复三个州 , 这是一场十分具有历史进程意义的战争 , 本来大家对柴荣充满希望 , 可是却以柴荣战争进攻途中病逝而遗憾告终 。
石敬瑭 , 两宋以来千年最大的“背锅侠”// //
柴荣治国
柴荣之后 , 赵匡胤是通过著名的“陈桥兵变 , 黄袍加身” , 宋太祖赵匡胤是通过军事政变上的台 , 这就引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以及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上的改革 。 本来按理说这样很正常 , 但是对宋朝来说太早了这样 , 因为北宋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 , 燕云十六州还在契丹人的手里 , 收不回燕云十六州整个河北 , 中原 , 乃至南方就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利剑之下 。
而“杯酒释兵权” 恰恰削弱了北宋初期最有战斗力的禁军的实力 , 即解除了石守信、高怀德、王审琦、张令铎等高级将领的兵权 。 而后又通过一些军队改革措施又将军中将领的权力进行限制 。 这种限制无法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 这更是直接导致宋太宗时期 , 数次北伐还不能夺回幽云之地 , 并兵败丧师 。 更是引发靖康耻直接后果 。
石敬瑭背上千古骂名 , 其实全与两宋文人有关 。 两宋三百年 , 士大夫们一方面享受着百年和平带来的富足生活 , 一方面又做着天下一统的美梦 , 他们毫不关心北方邻居已从草原部落转化为文明帝国 , 也不想探究宋朝武功不利的根本原因 。 到了南宋 , 半壁江山、衣冠南渡 , 文人们的国仇家恨需要一个宣泄出口 , 于是第二次神州陆沉的黑锅 , 就逐渐被扣到了一个沙陀人身上 , 永远无法挣脱 。
久而久之 , 宋儒的观点深入人心 , 石敬瑭卖土求荣的事成了历史铁案 , 黑黑的 , 怎么洗也洗不白了 。
- 台州黄岩沙埠窑: 保存最完好的两宋时期龙窑遗迹
- 千年以来,“吃月饼”是如何一步步具有仪式感的?
- 唐宋以来广德祠山大帝的神话故事考(三)
- 割让燕云十六州成为千古罪人?其实石敬瑭并不是汉族人
- 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盛世,“海内安宁,家给自足,后世鲜能及之”
- 当皇帝的耻辱,首个向别人称臣的皇帝,卖国贼就是石敬瑭
- 古代科举名衔称谓
- 铁鹞子与铁浮图:两宋时代的东亚重骑兵生态
- 这是有史以来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在日本遭遇正面挑战
- 晴天打雷,刘伯温进言“有忠臣被冤”,朱元璋亲赴死牢救出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