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与田兴书》是朱元璋写给老友田兴的书信 , 约作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 。

田兴 , 生卒年不详 , 幼时是和朱元璋一起种地的好伙伴 , 朱元璋当和尚后 , 与家人朋友失散 , 田兴也包括在内 , 后来田兴流落在外 , 成了一个小商人 , 得知朱元璋起义后 , 积极响应 , 为朱元璋招兵买马 , 出谋划策 , 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 , 朱元璋感激不已 , 称他是自己的老哥 。 朱元璋称帝后对有功之臣皆给予封赏 , 但是田兴不辞而别 , 功成身退 , 即使朱元璋多次派人去请 , 并亲笔写下《与田兴书》恳请田兴回朝 , 田兴来到京城 , 但是不愿做官 , 从此隐居在山林之中 。

元璋见弃于兄长 , 不下十年 , 地角天涯 , 未知云游之处 , 何尝暂时忘也 。 近闻打虎留江北 , 为之喜不可仰 。 两次诏请 , 而执意不我肯顾 , 如何见罪至此 。 兄长独无故人之情 , 更不得以勉强相屈 。 文臣好弄笔墨 , 所拟词意不能尽人心中所欲言 , 特自作书 , 略表一二 , 愿兄长听之 。 昔者龙风之僭 , 兄长劝我自为计 。 又复辛苦跋涉 , 参谋行军 , 一旦金陵下 , 告遇春曰:“大业已定 , 天下有主 , 从此浪游四方 , 安享太平之福 , 不复再来多事矣!”我故以为戏言 , 不意真绝迹也 。 皇天厌乱 , 使我灭南盗 , 驱北贼 。 无德无才 , 岂敢妄自尊大?天下遽推之 。 陈友谅有知 , 徒为所笑耳!三年在此 , 访求山林贤人 , 日不暇给 。 兄长移家南来 , 离京甚近 , 非但避我 , 且又拒我 。 昨由去使传言 , 令人闻之汗下 。 虽然人之相知 , 莫如兄弟 。 我二人者 , 不同父母 , 甚于手足 。 昔之忧患 , 与今之安乐 , 所处各当其时 , 而平生交谊 , 不为时势变也 。 世未有兄因弟贵 , 惟是闭门逾垣 , 以为得计者也 。 皇帝自是皇帝 , 元璋自是元璋 。 元璋不过偶然做皇帝 , 并非一做皇帝 , 便改头换面 , 不是元璋也 。 本来我有兄弟 , 并非做皇帝 , 便视兄长如臣民也 。 愿念弟兄之情 , 莫问君臣之礼 。 至于明朝事业 , 兄长能助则助之 。 否则听其自便 , 只叙弟兄之情 , 不谈国家之事 。 美不美 , 江中水 , 清者自清 , 浊者自浊 。 再不过江 , 不是脚色 。

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 , 于正月定都称帝 , 对身边的有功之臣给予封赏 , 但是田兴却突然不知所踪 。 太祖在全国范围寻找其人 , 却一直找不到 。

后来某个县里传出了一条消息 , 说有猛虎伤人 , 有个大汉竟把数只老虎杀死 , 猛不可挡 , 太祖了解自己兄弟的性格 , 知道田兴在那个县城里 , 于是派人去请 , 但是田兴只愿在县城里办好事 , 不愿当官 。 朱元璋于是让翰林院的人写信把他请来 。

翰林院的人文采有余 , 之乎者也 , 但是人情味不足 , 朱元璋看了摇头叹气 , 亲笔用浅显的话语写了封信给田兴 , 这就是《与田兴书》 。 田兴看后果然来到京都 , 和朱元璋畅谈了三天 , 但是田兴还是坚持不做官 , 几天后便回去了 , 太祖没有再因此难为他 。

马上皇帝朱元璋虽然没有文笔 , 但是写出的这封《与田兴书》情深意重 , 语气诚恳 , 是朱元璋为数不多的好文章之一 。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 , 再不过江 , 不是脚色!// //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 , 再不过江 , 不是脚色!// //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 , 再不过江 , 不是脚色!// //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再不过江,不是脚色!

奇文《与田兴书》:天子和布衣之交的典范 , 再不过江 , 不是脚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