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明朝自朱元璋去世后 , 不久就爆发了“靖难之役” , 人民饱受战争之苦 。 明成祖朱棣自夺位以后 , 不仅大肆铺张 , 进行所谓的“下西洋贸易” , 还多次发动对蒙古的战争 。 朱棣自己就最终死于从蒙古北征的归途中 , 由他的长子朱高炽继承帝位 , 是为明仁宗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朱高炽这个人很喜欢读书 , 他儒雅仁厚的气质深得他的祖父朱元璋的喜爱 , 可能就是因为喜欢读书 , 他好静恶动造成他虚弱肥胖的体质 。 他的父亲觉得他体型太胖 , 且没有一点武学功底 , 所以便不是非常喜欢他 。 要知道朱棣自己就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统帅 , 他的夫人徐氏也是大元帅徐达之女 , 但是他的长子似乎一点都没有遗传到他们的武学基因 , 反而他的次子朱高煦更像他 , 也是一位尚武之人 , 且作战勇猛 , 在朱棣“靖难”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朱高炽最终能登上皇位 , 是因为他的仁德征服了多数大臣的心 。 早在他年纪尚小时 , 有一次朱元璋派他去校场检阅军队 , 朱高炽不一会儿就回来了 。 朱元璋问他这么快就检阅完了吗?他回答说:清晨太冷了 , 检阅军队应该等士兵们都吃完早饭以后再进行 。 朱元璋被他的这种精神深深打动 。 因此后来朱元璋亲自选定朱高炽为燕世子 , 这样朱高炽就具有了继承权上最高的正统性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在“靖难之役”的战争中 , 由于朱高炽身体原因 , 再加上他不通武艺且身材较胖 , 所以他一直留在北京防守 。 朱高炽积极地布置北京地区的防务 , 在他和他的智囊团的努力下 , 北京城仅仅以万余人的兵力 , 防守住了李景隆数十万大军的进攻 , 完美地完成了朱棣交给他的监国重任 。 能够挫败李景隆的进攻 , 靠的并非是朱高炽有什么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 , 而是全靠他杰出的责任感和判断力 。 在这次防守战争中 , 他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 并且他的表现使他获得了朱棣的信任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后来朱棣驾崩之后 , 正是在英国公张辅、阁臣杨荣等重臣的支持下 , 朱高炽得意顺利登基称帝 。 正也是得益于他平日里深受文臣们的爱戴 , 像杨士奇、杨荣、杨溥和黄淮等人 , 朱高炽对待他们亦师亦友 , 给予了这些人充分地信任 , 让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才能 。 并且朱高炽即位后立刻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首先就是平反冤假错案 , 对于建文朝时期的忠臣方孝孺、黄子澄等的家属也予以赦免和招抚 。 其次调整永乐时期的国策 , 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扩张战争 , 转而进行民生建设 。 改组内阁机构 , 选用儒家品德高尚之士 , 担任要职 。 此外他还改革司法制度 , 纠正了永乐时期一些过于严苛的司法弊病 。 他的这些举措 , 无一不体现出他的仁政理念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朱高炽特别重视儒家文化的建设 。 在思想上 , 朱高炽崇尚儒学 , 褒奖忠孝 , 他统治期间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 朱高炽还在京城思善门外建弘文馆 , 常与儒臣终日谈论经史 。 他曾经下令 , 要大臣们不要害怕 , 积极进谏 , 阁臣们不再扮演“书记员”的角色 , 他们可以在密封的奏章中提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 , 以供皇帝参考 , 这些内阁就参与了政治决策 , 不再是一个简单的咨询机构 。 由于仁宗皇帝特别重视人才选用 , 因此他还改革了科举制度 , 因为科举制中南方仕子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 , 为了保证北方人也可以考中进士 , 他规定了科举录取比例为“南六十、北四十” , 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揭秘:朱棣为何将皇位传给胖到连走路都要两人扶的他!// //

仁宗皇帝是明朝少有的具有儒家精神的开明皇帝 , 虽然他执政不到一年 , 但是他的功绩是无可否认的 , 在他的治理下 , 明朝逐渐走向强盛 , 出现了“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 《明史》赞之曰:“当靖难师起 , 仁宗以世子居守 , 全城济师 。 其后成祖乘舆 , 岁出北征 , 东宫监国 , 朝无废事 。 然中遘媒孽 , 濒于危疑者屡矣 , 而终以诚敬获全 。 善乎其告人曰“吾知尽子职而已 , 不知有谗人也” , 是可为万世子臣之法矣 。 在位一载 。 用人行政 , 善不胜书 。 使天假之年 , 涵濡休养 , 德化之盛 , 岂不与文、景比隆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