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央广网洛阳4月6日消息(采访人员张明浩 杨芬)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 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 , 今天推出第四篇:《守心报恩传薪火》 。

八旬老人的童年记忆和75年的守护

2017年5月22日 , 河南新安县马沟村 , 草木葱郁 , 满眼麦黄 。 时年88岁的彭杰洲第一次站在父亲彭仕复的埋葬地前 , 从口袋里掏出精心准备的祭文 。

彭杰洲念祭文:“父亲大人……不孝男杰洲、儿媳李晓珍祭拜于你的墓前……”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彭杰洲读祭文(大河报采访人员李晓波 摄)

为了这次祭拜 , 彭杰洲等了整整73年 。 1944年4月 , 日本侵略者在华发动豫中会战 , 国民革命军第36集团军178师532团团长彭仕复奉命在铁门以南地带阻击日军 。 5月14日 , 532团与日军展开激烈战斗 , 敌我力量悬殊巨大 , 团长彭仕复遭日军三面围攻 , 顽强战斗 , 直至牺牲 , 时年43岁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彭仕复烈士军装照(彭杰洲夫妇供图)

父亲去世时 , 长子彭杰洲和家人都在四川老家 。 那个15岁的少年如今已是白发苍苍 , 而对父亲忠骨的找寻 , 跨越半个世纪却始终没有消息 。

千里之外 , 同样在寻找的 , 还有新安县川军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 。 2002年 , 他在《新安县志》中 , 发现了一段有关川军团长彭仕复的内容 。

孙保旭说:“(县志记载)只有关于彭仕复几句话 , 大概彭仕复牺牲在河上沟 , 大体就是这种意思 。 我给蒲江县县志办打电话 , 他们说彭仕复是一个革命烈士 ,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88年追认为革命烈士 , 我觉得这个事儿更有意义了 。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彭仕复烈士烈士证书(彭杰洲夫妇供图)

之后 , 孙保旭走访河上沟村 , 从村民口中听到一段传闻:1944年确实有几十名川军死战不退 , 牺牲在附近 。 村民将他们埋在了村西的两口枯井里 。 但彭仕复烈士的遗骨是不是也在枯井里?却没有肯定的答案 。

2017年 , 马存良老人的出现 , 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中国之声采访人员张明浩(右)在马沟村采访守墓人马存良(中)

孙保旭说:“2017年的4月3号 , 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 , 我说这村里谁能把这个打仗这个事说清楚 。 老马说他知道 。 于是我就问老马 。 老马说‘抗日战争的时候跟我们这打过仗 , 还牺牲了一个团长 , 团长叫彭仕复 。 ’哎呀 , 我们一下子高兴得很!”

一则地方县志寥寥数语的记载 , 一位坚持寻找从未放弃的研究者 , 一段八旬老人的童年记忆 , 历史的迷雾就这样被慢慢拨开 。 在孙保旭的牵线下 , 彭杰洲来到新安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彭杰洲祭拜父亲彭仕复(大河报采访人员李晓波摄)

马存良:“埋他的时候 , 我那年虚岁八岁 。 ”

采访人员:“那天是谁埋的?”

马存良:“有俺们马发运、马发奎、马发秀 , 这都是我叔叔们 。 埋的时候 , 彭仕复身上拿出来一块怀表、一块手表 。 他那布袋里还有一块相片 , 就跟大衣扣子似的这么大 , 下边写的“彭仕复团长” 。 他那布袋里还有小本 , 写着他的地址 。 把他掩埋了以后 , 照着他那家乡地址写了一封信 , 但是以后没有见回信 。 埋他的时候 , 我叔叔们说 , ‘他穿着军装 , 得好好埋他’ 。 ”

采访人员:“一直以来村里面的这些老乡们都知道 , 这块埋着原来的当兵的 , 所以这块地也没有占用过 , 就一直保留着 , 是吗?”

马存良:“没有种过庄稼 , 都知道是埋着人呢 。 我叔叔他们交代过我 , ‘我们没了以后 , 清明节的时候 , 你要来这扫墓 , 叫上跟你岁数差不多的人 , 都来 。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马存良抚摸纪念碑

为了这份朴素的承诺 , 马存良一家接力守墓75年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新安县川军抗战史研究者孙保旭和马存良、彭杰洲合影(大河报采访人员李晓波摄)

英雄的故事将代代相传

祭拜那天 , 望着村里多年来为自己父亲守墓扫墓的乡亲们 , 彭杰洲和妻子李晓珍心中充满了感恩 。 有着50多年幼教经验的李晓珍当即决定 , 到当地村镇幼儿园支教 , 以报答村民们的守护之情 。

李晓珍说:“我想要去支教 , 因为要去感谢马沟村人民 , 在抗日战争的年代 , 人家把咱们的烈士给掩埋了 , 不顾牺牲不怕危险 , 那么我们这一代就应该回报 。 我在扫墓的时候 , 我读悼词的时候 , 我也是忍不住的都哭 。 其实我都没有见过家公 , 但是还是要感恩 , 对不对?”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彭杰洲妻子李晓珍

2018年 , 又一个麦黄葱郁的5月 , 已经70岁高龄的李晓珍来到南李村镇小精灵幼儿园 。 从口风琴演奏到武术表演 , 从相声贯口到河南豫剧 , 从指导幼师再到园长培训 , 一个多月的支教时光里 , 园长陈红盘和孩子们被李晓珍的忘我付出深深感染 。

陈红盘说:“我也每年要骑小车带着我们的孩子和老师同样去这边 , 还要去马沟这边扫墓 , 每年都会持续 , 我会把这种传承一直延续下去 。 ”

在千里之外的深圳 , 已逾古稀之年的李晓珍现在心里牵挂的 , 依旧是马沟村的孩子们 。

李晓珍说:“马沟村的人民掩埋了爸爸的尸体 , 我说我只要身体允许 , 我每年都来支教 , 每年都来扫墓 。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小精灵幼儿园组织2019年清明祭扫活动

守心报恩 , 奉献传承 。 75年的光景倏然已过 , 如今 , 原本光秃秃的墓地前已经立起了石碑 , 川军抗战的事迹依然在村民之间口口相传 , 研究者孙保旭还在持续他的寻访 , 烈士后人李晓珍则计划着自己的下一次支教 。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为了无法忘却的纪念]守心报恩传薪火// //

小精灵幼儿园师生2019年清明在彭仕复烈士墓前祭扫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 。 时间会过去 , 但历史不能忘记 。 让我们一起 , 帮烈士回家 , 愿逝者安息 , 让精神永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