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秋风吹不尽 , 总是玉关情 。

何日平胡虏 , 良人罢远征 。

——《子夜吴歌》

只说起首两句:“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 。 ”顺手拣来 , 浑然天成:

秋天的夜晚(或许是中秋之夜) , 明月凌空高悬 , 明朗的月光洒满了长安城 , 千千万万户的妇女们走出家门 , 来到河边 , 捶洗衣服 , 那声音似乎响彻了夜空 。

起句极为不凡 , 声势夺人 , 一点也不拖泥带水 , 毫不含糊地直接把读者引入朗月明净的迷人之境 。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

“一片月” , 是多么广阔的情形 , 多么明净的天地 , 多么纯洁的相思 。

月光仅仅照亮的是长安吗?不是 。 它普照了汉家内外 , 普照了天下女儿 , 普照了边关“良人”的怀人之心 , 一月关合长安与天下 , 一月关合天下征人和闺人的相思 。

这月该是多么地撩人 , 它撩起了千家万户的独守空闺的女儿之情 , 也撩起了边关无数良人的思念之心 , 是道不尽的孤独与寂寞、相思与忧伤 。

“万户捣衣” , 千万家女儿们为什么要到河边洗衣服呢?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

因为:十五明月照汉家 , 汉家女儿尽思情;

思情尽在怀良人 , 良人何时罢远征 。

她们借着到河边洗衣 , 互探消息 , 捶打孤独 , 倾诉寂寞 。

那千声万声的捣衣声里 , 又隐含了多少女儿情?这寂寞、孤独与相思 , 难道不正是天下所有独守空闺之人的共同感情吗?诗人把这样的感情写得如此深广 , 含蓄不尽 。

在这空旷的天地间 , 我们感受到的是内心难以平静的寂寞儿女心 , 天地间充塞了无尽的思念与忧伤 。

李白把千年来最常见的意象“月” , 写得如此富有情韵 , 如此潇洒 。 不着一情字 , 而情韵满怀 , 弥漫天下 。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李白《子夜吴歌》之“长安一片月 , 万户捣衣声”该是怎样的意境?// //

他把月写到了人的心尖上 , 让相思的捣衣声充满了天地之间 , 传遍汉家天下 。

这首诗把闺怨的诗情 , 边塞诗的意境和民歌的多情融合 , 让全诗取民歌的通俗畅达之调 , 以边塞诗的广阔苍凉之气 , 抒闺怨的缠绵悱恻之情 , 婉转不尽 , 读来让人 回肠荡气 , 感慨万分 , 难以释怀 , 可谓“魂牵梦绕长安月 , 遥寄相思也动人” 。

王夫之评价说:“前四句是天壤间生成好句 。 "而我要说 , 前两句才是如此 。 这两句不着一情字 , 而情自充溢其中 。 诗中之画 , 画中蕴情 。 无论是语言还是抒情 , 真是“清水出芙蓉 , 天然去雕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