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徐凌向革命先烈徐海珊敬献献花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徐凌向革命先烈徐海珊鞠躬默哀 , 表达思念之情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告诉工作人员:“追悼会上妈妈怀里抱的是我 , 我一岁半 。 ”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徐凌想工作人员生动讲述徐海珊烈士的感人故事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指着父亲的下颚说 , 子弹就是从这里打进去的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张爱民向工作人员、官兵、群众讲述父亲鲜为人知的故事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徐海珊后人到济南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 //

人民警察深切缅怀革命先烈徐海珊

中红网山东济南2019年4月16日电(田淑群)清明节前夕 , 济南革命烈士陵园、济南战役纪念馆迎来两位特殊的客人 , 祭奠缅怀济南战役中牺牲的最高指挥员13纵队37师政委徐海珊 。 他们是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徐海珊烈士之子张爱民(随母亲姓)、孙女徐凌 , 在烈士墓区凭吊革命先烈 , 并在父亲徐海珊墓前敬献了鲜花 , 以表达无限思念之情 。

随后 , 他们来到纪念馆 , 当面对着父亲的照片和遗物时张爱民百感交集 , 向工作人员和观众讲述了父亲一些鲜为人知的感人故事 。

“父亲牺牲时我还年幼 , 对父亲的印象大都来自妈妈和父亲战友的口中 。 父亲一生征战无数 , 身上多次负伤 。 特别是1936年4月与敌人的一场遭遇战中 , 身中数弹 , 其中有一颗子弹从他的下颚打进 , 从脖子上穿出 , 牙齿被打落一半 。 这次重伤对他的身体损害最大 , 不仅满口的牙齿打掉了一半 , 连肺部都受了损伤 。 打济南前 , 他每天都会咳出大量的浓痰 。 没有办法 , 他只好每天手中拿着一个搪瓷杯子接痰 。 这种情况下 , 组织上照顾他 , 决定提拔他到淮南军区任政治部副主任 。 如此一来 , 从战斗单位转到了机关 , 工作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 对他病情的恢复有好处 。 但父亲却没有接受这个任命 。 父亲一直不愿意离开战斗部队 , 每一次战斗他们都是有牺牲的准备 。 那时他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了 , 夜晚行军他已经骑不了马 , 完全靠担架 。 谭震林等领导和一些战友们都劝他离开部队去疗养 , 他说要疗养也要等打完这一仗 。

济南战役从1948年9月16日开始打响 , 一共打了8天8夜 。 父亲就是牺牲在第8天 , 济南破城的那一刻 。 那一天 , 13纵首长把突破坤顺门的任务交给了父亲所在的37师 。 部队冒着敌人猛烈的炮火 , 在突破口处与敌人反复争夺 , 终于在24日拂晓前突入内城 。 这时 , 敌人的飞机对西南角狂轰滥炸 , 设于趵突泉西侧小楼上的37师指挥所被炸翻了 。 据当时参与救援的原37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丁钊说 , 指挥所炸翻后 , 高锐师长埋得较浅 , 幸免于难 。 而我父亲埋得太深 , 所以等部队将他从坍塌的指挥所里挖出来时 , 早已经断了气 。 丁钊在清理烈士遗物时 , 发现他随身的挎包里有个小本子 , 就是现在在展柜里展出的父亲1945年3月在华中党校学习结业前夕所写的自传 。 本子中间还夹着一张纸条 。 这张纸条是他在济南战役战斗打响前所写 , 但来不及交给我母亲的 。 信中写道:“张杰同志 , 这次任务很艰巨 , 我是准备牺牲的 , 没有别的东西留给你 , 只有这本自传 , 留你永久的纪念 。 ”很可惜的是 , 笔记本保留下来了 , 那张字条却遗失了 。

父亲之所以留下这封遗书 , 是他十分清楚 , 他们对面的国民党部队装备的武器全部是美式的 , 火力相当强 , 指挥位置遭遇火力袭击是经常的 。 他在红二十八军的战友 , 原二纵五师政委秦贤安 , 四师师长殷绍礼都是牺牲在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上 。 战前他和母亲曾说起这次战斗危险性很大 , 特别他们部队要在飞机场一带活动 。 母亲感到特别不一样的是 , 那次母亲到前方探望父亲后 , 父亲坚持要警卫员送她回到后方驻地 , 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 。 实际上父亲是完全做了牺牲的准备了 。 母亲接到父亲最后的一封信的时间是济南战役之前 , 兖州战斗结束后 。 当时父亲除了让人从前线带回一封信外 , 还有几斤饼干 。 信的大概意思是 , 他们在前线很紧张 , 要妈妈在后方要好好学习 , 带来的饼干是从敌人那儿缴获的 。 父亲还让妈妈将带回来的饼干分一半给高锐师长家 。 没想到时隔不久 , 父亲就真正的 , 永远地离开了妈妈和我们 。 ”

张爱民还在千里寻亲的展柜前找到了于恒嘉老同志在济南战役60周年前夕捐献给纪念馆的她当年的战地笔记 。 在这本早已虫蛀了的笔记中 , 记录了华野13纵37师政委徐海珊和副政委丁钊关于如何“边打边补充”俘虏兵的一整套工作部署 , 其核心内容是通过开展“诉苦运动” , 提高俘虏兵的阶级觉悟 。

“大战之前 , 华野13纵的团政委和团政治处主任通常都要举办党小组长培训班 , 培训内容很多 , 其中之一是如何消化、教育“解放战士” 。 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期间 , 战场上的俘虏兵随抓随补 , 补充到连队后 , 就在战壕里 , 由老同志领着开诉苦会 , 控诉旧社会 , 控诉旧军队 。 13纵109团在攻城后 , 其3、9连突入内城来回冲杀 , 孤军战斗7个小时就是灵活运用了“即俘即补即教即战”的策略 。 他们随身带了很多军帽 , 抓来的俘虏重新编制 , 能立刻补充到战斗的队伍中 。 ”

济南战役后 , 中央军委对37师步兵第109团授予“济南第二团”的光荣称号 。 在安葬海珊同志的大会上 , 37师全体指战员流着眼泪 , 举枪宣誓 。 原华野第13纵队司令周志坚同志 , 于1948年10月10日在纵队《进军报》上题词:“追悼徐海珊同志及诸牺牲同志 。 我们应该贯彻他们坚决执行命令 , 完成任务 , 英勇顽强 , 积极作战的精神 , 并为继承他们的好作风而努力!”

徐海珊政委您安息吧!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