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高生元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微信版第234期

南宋时期 , 宁国人才辈出 , 廉臣参知政事饶虎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

一、立志苦学

饶虎臣 , 字宗召 , 宁国沙埠饶家店人 , 大约生于绍熙元年(1192) 。 小时候 , 他读书非常勤奋 , 且聪慧灵敏 。 清晨 , 坐在饶家店的溪水边 , 神情专注地手捧诗文 , 默默地诵读着 。 白天 , 在乡校里 , 专心致致的听先生讲课 , 先生布置的课业 , 他总是超额完成 。 晚上 , 村里的同年人已进入梦乡时 , 他还在油灯下毫无倦色地伏案习作 。 少年时 , 虎臣身材魁梧 , 声如洪钟 。 虎臣的成长年代 , 正是南宋小朝廷偏安临安城 , 苟延残喘 , 奸臣当道 , 不能励精图治 , 不思收复故土 , 中原大好河山尽陷金人铁蹄之下 , 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 朝野上下有识之士无不感到深忧、叹息 。

虎臣的父亲名良傅 , 早年登近世第 , 然以直言不为所用 , 遂愤而归训其子 。 在父亲的影响下 , 虎臣从小立下宏志 , 决心收复国土 , 拯救百姓 。 为求治国安邦之策 , 他更加刻苦学习 , 博览群书 , 研读《论语》、《春秋》等儒家经典 , 锲而不舍 , 孜孜以求 。 嘉定七年(1214) , 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宁国县同年考中进士的还有郑魏挺、吴渊) 。 他从家乡前往京城临安赴任 , 登上千秋岭时 , 回望家乡 , 感到家乡的山水分外亲切 , 激动不已的心情如千秋岭上的潺潺流水 。 他终于可以为国分忧 , 为民解愁 , 实现自己远大的政治报负了 。

二、勤政为国

饶虎臣初任将作监主簿(掌宫室、宗庙、陵寝及其它建筑事宜) , 差知徽州 。

任将作监主薄时 , 协助工部主持修建皇室宗庙 。 在采购材料 , 把握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方面 , 他亲自把关 , 使宗庙修建工作如期完成 , 修缮费用比原计划减少三分之一 , 受到工部的褒奖 。 由于在将作监任上成绩显著 , 被皇帝外放徽州任职 。

在徽州任中 , 他看到农民的土地被官吏、地主官僚大量兼并霸占后 , 农民租种其土地既要向地主官僚交租 , 又要负担官府的赋税徭役 , 农民苦不堪言 。 而朝廷奸佞横行 , 朝政失治 , 置民瘼而不顾 , 而官库空虚 。 虎臣心急如焚 , 自己官小位卑 , 又不是谏臣 , 但报国之心使他大胆向宁宗皇帝上疏 , 针对时政 , 兴利除弊 , 提出己见:1、顺应时势 , 更新治国策略;2、抑制豪强 , 制止百姓起事;3、减免租税 , 让百姓休养生息;4、广集文武人才 , 以待急需之用 。 同时 , 为民减轻赋税 , 兴修水利 , 州库出钱 , 整修徽州渔梁镇的渔梁坝 , 使数千亩水田确保丰收 。 还劝导农民种桑养蚕 , 载种茶叶 , 鼓励精明能干之人外出经商 , 开徽州人外出经商之先河 。 积极兴办学校 , 鼓励有志青少年进校读书 。 调离徽州后 , 徽州百姓多年后还在怀念他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

由于政绩卓著 , 饶虎臣被选拔入朝 , 迁秘书郎 , 升为著作郎兼代理右司郎官 。 任澧州(今属湖南)推官时 , 称为东南三贤之一的魏了翁(1178—1237)一见奇之 , 荐于荆阃(意思为担任军事职务或负有军事职责的人) , 约在嘉定十一年(1224)任京西路(今河南洛阳以西 , 黄河以南至湖北襄樊一带)安抚司幕 。 端平元年(1234)金国被灭后 , 元军连年对宋用兵 , 四川、江淮处处报警 , 理宗皇帝始终陶醉于灭金的胜利中 , 纵情声色 , 大兴道学 , 宠用权奸丁大全、内侍董朱臣等 , 不听股肱大臣之治国良言 , 不用忠勇良将护国安邦 , 置新兴起的元军肆意侵占大宋疆土而不顾 , 国事日非 , 朝政昏暗 。 饶虎臣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他谨记陆游的名句“位卑未敢忘国忧” , 以天下事为己任 , 克己奉公 , 对自己抱定的信念百折不挠 , 置个人升迁于度外 , 竭尽全力做好自己任内的事 , 积极向上司提出建议:1、选拔忠君爱国青年将领担任要职 , 做好长远应战准备;2、于边关要塞之地筑城设关 , 防止元军长驱直入;3、召募青年农民入伍 , 加强训练 , 使之成为能征惯战之兵;4、建立军队屯田制度 , 战则防御 , 无战耕种 , 以解决军饷、粮草不足之难题 。

嘉熙元年(1237) , 饶虎臣迁兵部郎官兼代理左司郎官 , 特授左司郎中 。 虎臣在担任军事职务时 , 为卫国抗敌 , 出谋划策 , 积极加强边防建设 , 召募兵勇 , 练兵备战 , 积极建议起用忠勇良将戌边守土 , 以挽危局 。 饶虎臣是一位爱国者 , 始终反对屈膝投降 , 一生力主抗战 。 反对轻易用人、盲目冒进 , 主张“守而取”的积极策略 , 稳步进取 , 先强国力而后图恢复 , 以求最后胜利 。

淳祐五年(1245) , 饶虎臣迁司农少卿兼左司 , 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 迁司农卿(掌管国家仓廪之官)、直龙图阁 。

饶虎臣任秘阁修撰(为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等三馆藏书的国家图书馆的负责人)时 , 十分重视图书事业 , 鼓励世人读书献书 , 广泛收集民间图书 。 充分利用三馆 , 进行图书收藏、整理、校勘、研究 , 三馆收藏图书一度接近北宋的8万余卷 。 图书事业的繁荣发展 , 为教育的普及推广和知识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条件 , 直接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兴旺发达 。 南宋书院的发展是蓬蓬勃勃 , 书院数是北宋的4倍 , 宋代江苏创办书院19所(北宋只有1所) , 安徽创办书院12所(北宋只有1所) , 浙江四明地区在北宋没有一所书院 , 进入南宋以后 , 则先后创办了5所书院 。 后又调任浙东提点刑狱、两浙转运使代理礼部侍郎 , 寻为礼部侍郎 。 兼侍右侍郎 。

约在淳祐十年(1250)调任建宁府(今福建省建瓯市) 。

元世祖忽必烈于淳祐十二年(1252) , 率部攻克了大理 , 后又兵分三路攻宋 。 一路从宋的西北方进攻;二路从黄州、汉阳向宋扑来;三路从大理乘胜连取交祉(今广州)、桂林 。 很快三路兵马会师鄂州(今湖北武昌) 。 中外震动 , 边关报急的文书传到朝廷 , 丁大全竟隐而不报 。 直到元军打到湖南 , 丁大全才上报理宗 , 宋理宗如梦初醒 , 不知所措 。 丁大全欺君专权 , 结党营私 , 以权谋取私利 , 贪婪苛刻 。 他任用袁玠作九江制置使 , 袁玠向当地渔湖土豪收纳税银 , 因丁大全督促得十分急迫 , 他拘捕了一些渔湖土豪 , 残酷催逼 , 结果激怒了众人 , 这些渔人竟背弃大宋 , 把所有的鱼舟都用来援助北来入侵的元兵 , 给朝廷带来极大的威胁 。

宝祐三年(1255) , 虎臣以勤政清廉调离建宁府 , 拜太府卿(为国家金谷保管机关之官)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宝祐六年(1258) , 饶虎臣兼同修国史(史馆长官)、实录院同修撰 , 暂代理吏部尚书 。 十月 , 中书舍人洪芹上疏:“丁大全人如含沙射影之鬼蜮 , 行如穿箭之道 , 引用凶恶 , 陷害忠良 , 遏塞言路 , 扰乱朝纲 。 臣乞陛下将其罢官远放 , 以伸张大宋王法 , 谢天下黎民 。 ”侍御史沈炎、右正言曹永年相继上疏请罢免丁大全 。 监察御史朱貔孙也进言:“丁大全奸诈阴险 , 狠毒贪残 , 假借陛下的声威钳天下百姓之口 , 依仗陛下所赐的爵禄笼天下之财 。 ”饶虎臣也极论丁大全 “绝言路 , 坏人才 , 竭民力 , 误边防”四罪 , 终使丁大全落职 。 饶虎臣为官清正 , 个性刚毅 , 竭忠朝廷 , 勤政为民 , 为社稷兴利除弊 , 议政卓有见识 。 十一月 , 以朱熠同知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 虎臣拜端明殿学士 , 同签书枢密院事(分掌国家军政大权的副长官) , 成了朝中的股肱大臣 。 贾似道枢密使、两淮宣抚使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

开庆元年(1259)六月 , 以朱熠参知政事 , 饶虎臣升为同知枢密院事 , 兼代理参知政事(相当于副丞相)、殿中侍御史 。 十一月壬寅 , 以朱熠权知枢密院事 , 饶虎臣、戴庆炣并权参知政事 。 虎臣受命于危难之时 , 他以天下事为己任 , 躬勤政事 , 不遗余力 。 他向皇帝谏言:1、正君心 , 重国事 , 不重声色 , 以整顿纲纪为急务;2、振纲常 , 正学风 , 广集人才;3、节财用、薄赋徭、体恤民力 , 民富而后邦宁;4、整治国防 , 积极备战 。 他提出的一整套振兴国家的方针策略 , 充分显示了其治国的政治才能、深远见识和进步思想 。

饶虎臣勤政为国 , 议政卓有见识 , 深得理宗皇帝胜任 。 景定元年(1260)四月 , 拜参知政事 。 虎臣雄心勃勃 , 竭尽全力 , 为国分忧 , 为民解愁 , 施展政治抱负 , 励精图治 , 挽救危局 , 报效祖国 , 表现出为国为民的一片忠贞之心 。 同时 , 对贾似道、丁大全、董朱臣、萧泰来、沈炎等小人沆瀣一气 , 陷害忠良吴潜、欺君误国的做法 , 深恶痛绝 , 从不与他们为伍 。

三、爱民如子

饶虎臣初任徽州时 , 他看重农民和同情农民 , 将国家命运系之于民 。 指斥官吏只会敲骨吸髓地压榨人民 , 激起人民的仇恨、愤怒和反抗 。 他采取以民休养生息为主政 , 并采取多种形式付诸实施 , 徽州百姓方得以安宁 。 在徽州 , 深受百姓爱戴 。

饶虎臣任京西路安抚司幕时 , 两淮流民涌入京西路境内者达到50余万人 , 虎臣向上司建议 , 将流民编成什伍予以赈济 , 又力行荒政 , 救活百姓20余万人 。

饶虎臣任福建转运判官、福建漕运使、知建宁府时 , 淳祐十二年(1252) , 秋七月 , 福建发大水 。 水退之后 , 贫民无以为生 。 饶虎臣看在眼里 , 痛在行里 , 忧曰:“民其鱼鳖?”他想为百姓之所想 , 急为百姓之所急 , 他向朝廷申请从府库中拨出钱五十万贯 , 米五千石 , 用于赈灾济民 。 自己亲自带领官吏 , 组织民众 , 抗洪救灾 , 救活百姓5万余人 。 在郡勤心庶务 , 尤能体察民情 , 为民排难解忧 , 捐资籴谷 , 设立常平仓 , 备荒放赈 。 大兴水利建设 , 变水患为水利 , 灾区百姓深受其惠 。 经常走村串户 , 了解百姓疾苦 , 常从自己的俸禄中挤出一些银两 , 周济生活困难的乡民 。 兴办学校 , 鼓励有志气、有才华的青年进府学读书 , 对家庭困难的学子 , 常用自己微薄的俸禄给予接济 。 增修建宁城城墙 , 节省行政开支经费 , 府库积攒银两至五十余万贯 , 先后数次为百姓输捐免税四十余万贯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

饶虎臣兢兢业业 , 勤政为民 , 将建宁府治理得井然有序 。 仅仅几年时间 , 当地风化大变 , 政绩显然 , 名闻朝野 。 虎臣调离福建时 , 建宁府上千百姓 , 自发结队至城外数里送别 。 有的跪地相送 , 有的痛哭失声 , 依依难舍 , 情景十分感人 。

饶虎臣深知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 , 对农民深表同情 , 他在福建任漕运使时 , 赋《劝农诗》八首 , 教育农民:

撒得秧成种便成 , 春时种了夏时耘 。

莫言自靠长流水 , 尔众工夫只要勤 。

便幸田中尽是禾 , 纳官还債也无多 。

若能俭用家常足 , 免得登门更问他 。

父母恩深报最难 , 十分孝顺得亲欢 。

孝生孝子孙生子 , 子子孙孙孝一般 。

邻里人情最要紧 , 得饶他处且饶他 。

一张纸入公门里 , 便是赢时损已多 。

有钱置产要分明 , 暗昧交关便起争 。

纵有神通钱做主 , 后来难保子孙耕 。

子秉爷娘血气生 , 是男是女是亲情 。

儿孙自有儿孙料 , 弃溺儿孙罪不轻 。

愚民冒禁贩私盐 , 犯到官司法令严 。

何似吃些平稳饭 , 安家乐业在闾阎 。

上四军州恶少儿 , 杀人偿命落便宜 。

一朝之忿无思算 , 到得牢门悔已迟 。

饶虎臣的《劝农诗》 , 通俗易懂 , 反映了南宋农村广阔的社会背景 , 以及社会现象、社会伦理道德和真诚关心百姓的殷切希望 , 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劝农诗》至今还在福建省建瓯市流传 。

淳熙二年(1138) , 朱熹在故里福建建阳崇太里云谷山庐峰之巅建有草堂 , 额曰“晦庵亭” 。 宝祐二年(1254) , 饶虎臣亲临云谷山庐峰 , 瞻仰“晦庵亭” , 对朱子敬佩不已 , 欣然赋诗《题晦庵亭》:“鲁人尊孔里 , 郑公亦名乡 。 圣贤不出世 , 若麒麟凤凰 。 一时所尊师 , 百代遗芬芗 。 呜乎晦庵翁 , 天以扶人纲 。 传道续洙泗 , 致君可虞唐 。 当年困谗口 , 没世悲壤梁 。 褒崇自神圣 , 尸祝遍四方 。 平生梦游处 , 筑亭仍肯堂 。 斯亭岂徒筑 , 景行故不忘 。 而我观画图 , 恨不两翼翔 。 寄语来登者 , 毋徒玩风光 。 ”又在九曲溪第四曲刻石“宝祐二年闰六月廿三日 , 宛陵饶虎臣时任闽漕 , 携友来游 。 是日也 , 溪风吹雨 , 山云漏晴 , 朝往暮回 , 总有奇趣 。 从予者豫章虞希伯 , 广信郑会 , 建安蔡公亮、李崐演 , 道士江冲一 , 僧至惠子钵自淮右沿檄来侍 。 ”(摩崖石刻位于四曲仙人床岩壁 , 见图)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

他任浙东提刑时 , 上任不久 , 处理疑案100余件 。 他执法如山 , 断案公正 , 被判处抵罪者 , 毫无怨言 。 纠正冤假错案数十件 , 经常巡视狱情 , 使他们少受刑罚之苦 。 免遭不白之冤 。 百姓称他为“饶青天” 。

四、廉洁奉公

饶虎臣任福建转运使、漕运使、知府等职 , 在当时可谓是肥缺 , 府库充足 , 可他公私分明 , 不贪一文钱 , 调离时自己是两袖清风 。

宝祐三年(1255) , 饶虎臣拜太府卿兼中书门下检正诸房公事 , 为国家掌管金库 。 他严以律己 , 尽心竭力 , 金库收支账目清晰 , 金库充盈 。 同时 , 倡导节约行政开支 。

任浙东提刑、两浙转运使时 , 他婉言拒绝了某高官为其亲属说情送礼 , 按律定了其亲属的罪 , 为民申了冤 , 受到百姓们的称赞 。

饶虎臣任参知政事时 , 他的一系列治国举措 , 触犯了奸相贾似道集团的利益 。 景定元年(1260)五月 , 奸相贾似道的爪牙、殿中侍御史何梦然论罢饶虎臣 , 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 居住自便 。 何梦然何许人也?《续资治通鉴》(卷一七六)云:“时贾似道专政 , 台谏何梦然、孙附凤、桂锡孙、刘应龙承顺风旨 , 凡为似道所恶者 , 无贤否皆斥 。 帝弗悟其奸 , 为下是诏 。 ”八月 , 何梦然(同年七月 , 再次劾吴潜“欺君无君之罪”者亦是此人)再劾之 , 饶虎臣削二秩 , 夺资政殿学士 , 罢祠 。

饶虎臣万般无奈 , 满怀惆怅 , 离别京城临安 , 归居于宁国家乡 。 翻越千秋岭时 , 虎臣见到自己可爱的见乡 , 既感到亲切又感到悲伤 。 他知道自己的家乡——大宋的江山将被断送在权奸小人之手 , 自己当初的远大理想 , 终难实现 , 心中无比的悲痛 。 就连那天上的一弯皎月也把她清冷的光辉无声地洒向千秋岭 , 微风乍起 , 山林荡起层层波浪 , 是那样的凄凉、苍白、孤独、空旷 。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南宋廉臣——宁国饶虎臣// //

回家时 , 一担衣被 , 两袖清风 。

在家乡 , 他年近七十 , 仍赤脚耕耘田野 , 住的房屋也是破旧不堪 , 始终以清廉持身 。 东乡好友溢民来访 , 见他破屋漏房 , 不能防御风雨 , 无不为之感动 。 他赠溢民的诗中亦写到“戒尔愧屋漏” 。 他微薄的俸禄总是用来修桥补路 , 资助贫困村民 。 义务设馆教学家乡村民子弟 , 从不收一文钱 。 他的善举受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颂 。

他多么想在有生之年 , 清风扫乌云 , 重见天日 , 再辅佐皇上重振朝纲……景定四年(1263)六月 , 恢复原官 , 提举太平兴国宫 。 谁知心有余而力不足 , 终因疾病缠身 , 同年卒于家乡 。 饶虎臣为官近五十年 , 官至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 毕生清廉 , 家中徒壁四空 , 身无余资 。 卒之时 , 竟无钱安葬 。 巍巍青山为之肃穆 , 滔滔松海为之默哀 。 全村百姓为饶虎臣一生廉洁奉公无不感到钦佩万分 , 为失去这样一位好人而失声痛哭 。 家人将虎臣为官时皇上赏赐的物品变卖后 , 才将其草草安葬 。 明嘉靖《宁国县志》记载:“昔奸邪柄国 , 虽葬而无谥 。 ”

德祐元年(1275) , 礼部侍郎王应麟、右史徐宗仁乞复原官 , 守资政殿学士 。 德祐年间(1275—1276) , 朝廷将宁国县城北广福山(今金鸥花园一带)的一座寺庙(原名为叫钟寺) , 赐额为“教忠寺” , 拨赠给参知政事饶虎臣 , 以充功德院;在县东芦城乡饶家店(今梅林镇花园村) , 为参知政事饶虎臣立有“荣锦坊”;在县西安乐乡饶家村(今属绩溪县金沙镇) , 为饶虎臣立有“西卿坊” 。

明代邵锐(1480—?)任宁国府推官时 , 过宁国沙埠赋诗《过饶学士故宅》:

山南烟火石径斜 , 人道前朝学士家 。

牛斗夜深馀剑气 , 阶庭春暖茁兰芽 。

丈夫豪气空怀古 , 薄宦心期渐及瓜 。

为办束刍酬仰止 , 墓门何处一停车 。

是对饶虎臣最好的纪念 。

饶虎臣为官一生 , 清正刚毅 , 不畏权贵 , 勤政为民 , 廉洁奉公 , 堪称为官之典范 。 饶氏后裔饶述仁先生回忆说:“先辈饶味新(曾任民国初期宁国县首任劝学所所长、淞沪警备司令部少校秘书、上海国民政府参议) , 喜收藏 , 生前藏有先祖饶虎臣亲书‘勤政为民’四字 。 ”此四字是饶虎臣的座右铭 , 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

饶虎臣一生勤政为国 , 爱民如子和廉洁奉公的气节 , 永为世人所传颂 。

(作者系宁国市退休教师 , 宣城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