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

回首峥嵘岁月 , 在战火中煅成的“厉家班” , 1936年至1956年间沐过无数风雨 , 但一直以来都弘扬着团结一致、爱国忠艺、锐意进取的梨园艺人品格 。

原文 :《抗战时期重庆的一颗京剧明珠》

作者 | 长江师范学院 杨红

1937年11月20日 , 在日寇巨大威胁下 , 国民政府发表了《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 , 宣布“为适应战况 , 统筹全局 , 长期抗战起见 , 本日移驻重庆” 。 由此 , 作为战时陪都 , 重庆成为了战时大后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 , 也成为了各类文化阵营新的栖息地 。

话剧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戏剧经过前二三十年的酝酿、改良和发展 , 在全面抗战以后进入空前繁荣的“黄金时期” , 其标志即1941年至1945年进行的重庆“雾季公演” 。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

夏衍在《戏剧抗战三年间》里写道:“戏剧工作者们已经是一个站在战斗最前列 , 作战最勇敢 , 战绩最显赫的部队了 。 ”

“厉家班”的由来

自清道光二十年至同治年间京剧诞生后 , 宫廷、民间市场演出对京剧演员的需要 , 促进了京剧人才培养机构的兴起 。 旧式培养机构主要是“科班”“家班” , 其中“家班”以家族成员为班底并招收学员 。 “厉家班”创始人厉彦芝生于北京 , 自幼酷爱京剧 , 曾在天津与汪笑侬等名角同台演出 , 倒仓后专攻京胡 。 20世纪30年代初 , 厉彦芝加入上海更新舞台 , 也让自己的儿女上台搭戏 , 后又有一批艺人子女拜在厉彦芝名下 , 童伶班日渐扩大 。 1936年初 , 厉彦芝率领班里的30多人与观众见面 。 其中厉慧斌的净行、厉慧良的武生、厉慧敏的旦行、厉慧兰的老生、厉慧森的丑行 , 可谓“生旦净丑”台柱子俱全 , 被赞誉为“厉家五虎” 。 演出过《霸王别姬》《群·借·华》《四郎探母》等大戏后 , 童伶班的小演员们深受上海观众喜爱 , 以致于常有人到售票处询问:“小把戏格节目有伐?”“厉家班格戏有伐?”“厉家班”的名号就这样被观众不经意间叫响了 。 从此 , 厉彦芝的“江南第一童伶京班”便命名为“厉家班” 。

初次赴渝

全面抗战爆发后 , “厉家班”一路南下流落至武汉 。 然而不久 , 武汉也危在旦夕 。 情急之下 , 厉彦芝只有率“厉家班”百号人西进 , 迁赴当时的陪都——山城重庆 。 1938年8月5日 , “厉家班”在龙王庙的章华大戏院举行了重庆首演 , 此后又以章华大戏院为基地进行驻演 , 当时在此演出的大小戏均是一票难求 。 期间 , 除传统戏外 , 厉彦芝还积极赶排新剧目 , 赋予其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爱国内涵与民族气节 。 如新剧《明末遗恨》 , 演的是明代末年崇祯灭亡的悲剧 , 借古喻今 , 以告诫民众国家已到生死关头 , 并激发国人的抗争精神与爱国之心 。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

“厉家班”除去商演糊口 , 还参加其他义演活动 。 首先是大规模的抗战义演 , 如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重庆分会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七周年而举办的义演 , 以及10月10日至11月1日的“中华第一届戏剧节”义演 。 其中有厉慧敏的《春香闹学》 , 厉慧兰、厉慧森的《张义得宝》 , “厉家班”群体的《群·借·华》等 。 其次是由各社会组织举办的小型义演 , 如四川保育院分会主办的赈济义演 。 除此以外 , “厉家班”甚至还在演戏途中发起募捐活动 。 一张张童稚面庞上刻满了驱敌之誓 , 引得在场观众无不动容而纷纷解囊 , 募捐所得则悉数上交给相关管理机构 。 如上事迹 , 无不表明“厉家班”慷慨无私、心系国家的高尚品德 。

再度入渝

1939年5月3日至4日 , 日寇海军战斗机对重庆进行无差别大轰炸 , 这一惨无人道的行径震惊国际 。 章华大戏院也未能幸免 , 被炸成废墟 。 “厉家班”再无立锥之地 , 无奈之下分转贵州和云南 , 在贵阳的“黔阳大舞台”“新声大戏院”和昆明的“昆明大戏院”“西南大戏院”进行演出 。 1944年11月 , 日军为打通中国和东南亚的南北交通线而入侵广西 , 一时柳州、桂林等地相继陷落 , 贵州和云南局势因而急转直下 , 厉彦芝遂率“厉家班”再度入渝 。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

几番周折方得抵渝 , “厉家班”在“一川大戏院”重新鸣锣开戏 。 此时的重庆已是群英荟萃 , 话剧、电影、川剧、京剧等各类文艺形式俨如百花盛开 。 最值得一提的是 , 中共南方局当时在红岩村、曾家岩等地领导抗战宣传活动 , “雾季公演”即为一重要举措 , 一时之间抗战戏剧大为繁荣 。 “厉家班”因其班底齐全、戏路宽广、台风严谨等优势而尽显风流 。 “厉家班”能成为当时戏曲票房的“常胜将军” , 关键还在于“厉家班”不安于现状 , 敢于创新 。 比如 , 在此期间创排了由戏剧家龚啸岚编剧 , 慧良、慧敏、慧兰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岳飞》 , 该“儿童教育剧”被誉为“戏曲改良的典范” 。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历史 | 这个戏班堪比一支“部队”!// //

时过境迁 。 1956年“厉家班”收归国营 , 最终扎根重庆 , 而且被正式命名为“重庆市京剧团” 。 回首峥嵘岁月 , 在战火中煅成的“厉家班” , 1936年至1956年间沐过无数风雨 , 但一直以来都弘扬着团结一致、爱国忠艺、锐意进取的梨园艺人品格 。 总的来看 , “厉家班”与山城重庆的渊源很深 , 不失为抗战戏剧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

文章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653期第8版 ,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 , 不代表本报立场 。

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