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阳曲县曾发现一个牌匾 , 相传是大书法家傅山所作 , 然而却没有人认识牌匾上的四个字究竟写的是什么 。 直到一位老专家出马 , 才让谜底揭穿 , 真相大白于天下 。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 , 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本文所有图片 , 全部来自网络 , 感谢原作者 , 如侵犯您的权利 , 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 。 图片与内容无关 , 请勿对号入座)

1986年11月 , 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后 , 城市建设也掀起了新一轮的高潮 , 位于山西太原市的曲线东黄水镇的关帝庙 , 因为破损严重 , 已经失去了修缮的价值 , 故此当地有关部门 , 批示将其拆除 , 然后庙址移作他用 。

镇长率领工程队在拆除关帝庙时 , 在关帝庙正殿发现了一块蓝底金字的牌匾 , 牌匾上的四个草书文字笔锋犀利 , 力透八荒 , 看得出来这确实是一笔好字 , 然而 , 牌匾上的字究竟念什么?镇长问遍了所有的乡民 , 依然无从得知 。 村中只有一位老人说:这幅牌匾已经有了近四百年的历史了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镇长去查典籍资料 , 他发现在历史记载中 , 这副牌匾上的字迹是傅山所题 , 傅山究竟是谁呢?此人非常不简单 , 他是明清时期的书法家、道家思想家、医学家 , 不但沉迷于老庄之学 , 还广泛涉猎医学药典 , 曾经著述了《傅青主女科》与《傅青主男科》两本医书 。

傅山是当时的文人典范 , 不但通晓经史子集 , 长于书画 , 在民族大义面前也保持了高度的文人气节 , 傅山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颙、颜元也一起被梁启超称为“清初六大师”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既然牌匾上的字体为大师所留 , 其珍贵程度自然可想而知 。 为此中央台还特意进行了报道 , 山西省报纸也同时在头版的位置 , 刊登了牌匾的照片 , 并征集能够破解该匾文字之人 。 此事一出 , 一时之间轰动了整个山西省 , 不少人都跃跃欲试 , 可无一例外全都以失败告终 。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 , 他们都是抱着重在参与的态度前来围观 。 关于牌匾上的字究竟写的是什么?众人都是靠“猜” , 也拿不出相关的证据 , 因而这也成为了众人铩羽而归的原因 。

此时 , 一位山西籍姓张的专家听说此事后 , 随即赶往山西曲阳县 。 张专家不仅是考古界的泰斗人物 , 他对古代文字也有着颇深的造诣 。 看过牌匾之后 , 张专家只说了一句话——这是“气生道成”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1988年 , 张专家特意把此四字写成立轴示人 , 并题有长款:“丙丑(丙寅之笔误1986年)之岁 , 阳曲县发现四字匾额 , 气、道二字见于《汗简》 , 生、成二字见于金文 。 其词意发自《鹖冠子·度万篇》:气由神生 , 道由神成 。 于义甚明 , 何庸饶舌哉 。 ” 。 对其做出了相应的合理解释 。

对于这个结论 , 却依然存在着不少反对的声音 , 有人认为这四个字应该叫“易生道成” 。 一般说来 , “易”字的出现 , 大多数人会想到中国古老的“八卦” , 八卦与易经的关系又很密切 , 故而不少人还是坚持自己的看法 。


山西有块匾,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山西有块匾 , 上面的字谁都不认识 , 专家说:这四个字我知道啥意思// //

其实根据《汗简》上的古文字资料来看 , “易”字的字形虽然与牌匾上的字很接近 , 可是细看之下却有一定区别 , 其下部的形态走势与匾额上字体的形态有些不符 。 反观《汗简》中的“气”字 , 其篆文则与之完全相同 , 故此“气生道成”是权威的说法 。

在小编看来 , 就牌匾上的字义而言 , 无论是哪家学说 , 其追求真相的学术态度都值得尊敬 。 最真的一句话就是: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 只有刻苦钻研 , 才能摘得文化桂冠上的明珠 。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 , 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