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 并且总是在宣扬范蠡功成身退 , 携美女西施归隐的事情呢?在世人印象中 , 在吴国灭亡之后 , 西施就追随自己当初的爱人 , 灭亡吴国的第一功臣范蠡携手归隐 , 泛舟五湖 , 过上了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 应该说 , 这种结局很美好 , 很浪漫 。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

当年范蠡受命在越国寻访美女 , 好送去吴国 , 迷惑吴王 , 结果发现了西施 , 两人双双坠入爱河 。 可是 , 二人为了越国的复国大计 , 中止了这段爱情 , 西施去了吴国 , 范蠡继续为勾践效命 。 一晃 , 二十年过去了 , 吴国终于灭亡了 。 范蠡了解越王勾践的性格 , 可共患难而不可共富贵 , 同时 , 心中也深深眷恋着心上人西施 , 于是在吴宫被破时 , 带走西施 , 从此消失不见 。 这种浪漫的结局 , 在前代也有不少支持者 , 其中最有名的 , 当属苏轼 。

苏轼写西施的名句 , 首推“欲把西湖比西子 , 浓妆淡抹总相宜 。 ”西湖本美 , 而有了西施 , 西湖就更美了 。 不过这两句诗还没有提到西施的结局 , 苏轼别的诗句却有所透露 。 苏轼的《次韵代留别》“他年一舸鸱夷去 , 应记侬家旧住西” , 在这里 , 苏轼认为西施最后的结局是追随鸱夷坐船而去 。 而此处的鸱夷正是号称“鸱夷子皮”的范蠡 。 在苏轼的另一首诗歌《范蠡》中 , 苏轼又云:“谁遣姑苏有麋鹿 , 更怜夫子得西施” 。 在其词《菩萨蛮》中又云:“莫便向姑苏 , 仍携西子 。 ”《减字木兰花》:“一舸姑苏 , 便逐鸱夷去得无 。 ”苏轼对于西施的这种结局 , 一而再再而三的进行赞颂 。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

其实 , 西湖和西施在历史上根本没有关联 , 西施出身越国会稽 , 具体的说 , 是在浙江绍兴诸暨的苎萝村 , 后来到了吴国的都城姑苏 , 也就是现在的江苏苏州 。 就算历史上 , 西施真的是追随范蠡归隐 , 泛舟“五湖” , 也和西湖没有关系 。 吴越时代的五湖 , 和后来我们常说的五湖四海 , 中国的五大湖不一样 , 就是指吴越地区的湖 , 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太湖和附近的四个湖 , 也有人认为就是太湖 。 不过 , 就是和西湖没什么关系 。

那么 , 苏轼为什么总喜欢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 并且总是在宣扬范蠡功成身退 , 携美女西施归隐的事情呢?这就和苏轼的生平经历 , 心路历程有一定关联了 。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苏轼诗中为何总把西湖和西施牵连到一起?// //

苏轼少年成名 , 不到二十岁就名满天下 , 之后考中科举 , 年纪轻轻就走上仕途 , 但是在四十来岁时 , 遭遇了人生一次重大挫折 , 那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乌台诗案” 。 一些新党人士别有用心的挑出苏轼诗文中的词句 , 曲解为诽谤皇帝 , 讽刺新法 , 苏轼被下狱 , 差一点死去 , 后来被贬黄州 , 一去就是五年 。 这五六年 , 苏轼沉默了很多 , 也成熟了很多 。 早年的理想主义者渐渐的消退了 , 苏轼一方面依然渴望报效朝廷 , 造福百姓 , 但是另一方面对权力的争斗有了深深的厌恶 。 当宋神宗去世 , 苏轼再次被起用 , 被任命为杭州知州 。 在杭州的几年 , 苏轼一方面大修水利 , 造福一方 , 但另一方也渴望像历史上的名臣范蠡一样 , 急流勇退 , 在功成名就之后 , 携手红颜知己 , 泛舟湖海 , 了此一生确实是人生一大乐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