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访四川达州唯一健在老红军卢炳发
达州作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红三十军诞生地和红四方面军战斗的地方 。 当年 , 12万巴渠儿女参加红军 , 为中国革命谱写了壮丽诗篇 。 岁月悠悠 , 时光冲刷不了铁血记忆 。 时值建国70周年之际 , 采访人员多方走访 , 辗转大竹、万源等县区寻找老红军的身影 , 追忆他们走过的烽火岁月 , 记录他们保家卫国的热血情怀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达州市大竹县老红军卢炳发
4月1日 , 在达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大竹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 , 采访人员来到大竹县路政家属院 , 见到了年逾百岁的老红军卢炳发 。 据介绍 , 卢老是达州目前唯一一个健在的、曾经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参加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红军 。 百年光阴在卢炳发的脸上留下了太多历史的痕迹:1933年参加红军 , 爬雪山 , 过草地 , 打鬼子 , 谋解放……当年一脸稚气的红军小战士 , 在岁月风霜的洗礼中已经变成一位百岁老人 。 虽然很多生活细节已经模糊不清 , 但每每提起这段峥嵘岁月 , 老人都记忆犹新 , 思绪如流水倾泻 。
参军入伍 坚定信念跟党走1918年11月 , 卢炳发出生于渠县涌兴乡涌西村卢家湾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他在家里五姊妹中排行老四 。 1933年7月 , 红四方面军发动营山战役 , 解放渠县地区 , 很快建立了乡苏维埃政权 , 其父卢文学因积极活跃 , 当选为土地改革委员 。 受父亲及革命思潮的影响 , 卢炳发萌生了参加红军的念头 , “我瞒着父母 , 自己悄悄跑到涌兴街道去报名 。 但是那时候我年龄太小了 , 人家红军干部不要我 。 ”不满十五岁的他 , 还不到枪杆高 , 但卢炳发坚持要报名 。 无奈之下 , 这位红军干部给他设置了一项挑战:让师部通讯排的大个子挑上锣锅在前面跑 , 只要撵上大个子就收下他 。 卢炳发满口答应 。 号令一下 , 那个大个子大步流星冲在前面 , 卢炳发憋红了脸使劲追 。
“也许是他们被我的执着打动 , 大个子故意让我追上 , 我才如愿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 。 ”卢炳发乐呵呵地说 , 入伍后他被编入红四军十一师司号班 , 当上了一名司号兵 , 从此开始了他战火硝烟、枪林弹雨的戎马生涯 。 在司号班里 , 卢炳发专选最难的号谱学 , 连吃饭、走路的时候都在背谱子 , 别人要学一两个星期的号谱 , 他两三天就学会了 。 是年11月 , 他当上了司号班副班长 , 次年1月 , 又接任了司号班班长 。
枪林弹雨间 用信仰诠释革命本色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1934年春 , 卢炳发所在的红三十一团一营征战在大巴山区的镇龙关 , 遭到四川军阀刘湘部队两个旅近万人的围攻 , 战况十分激烈 。 “他们人太多了 , 激烈交战之后 , 我军物资匮乏 , 手榴弹和子弹都没了 , 可以说是弹尽粮绝 。 ”眼看快要抵挡不住时 , 红九军及时派来一个营的兵力增援 , 红军们顿时士气大涨 , 听营长一下达反攻令 , 卢炳发就“嘀嘀哒、嘀嘀哒……”吹响了冲锋号 , 瞬间雄浑嘹亮的军号声与震耳欲聋的杀敌声回荡于整个战场 , 战士们联合向敌人发起反攻 。
敌人经不起红军的猛冲猛打 , 慌忙败退 , 有的跌下悬崖摔死 , 有的滚到巴河里淹死 。 回忆至此 , 卢老饶有兴致地说:“打退敌人后 , 才知道刘湘的军队多数士兵身带烟枪吃鸦片烟 , 人称‘烟枪兵’ , 敌军鸦片烟瘾一发 , 打仗就没劲了 , 再加上我方士气高涨 , 所以经不起我们打 。 ”
1934年8月 , 卢炳发随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师在川陕粉碎敌人六路围攻 , 取得了万源保卫战的胜利 。 1935年遵义会议后 , 为迎接中央红军入川 , 红四方面军转战到苍溪、北川等地 , 进入茂县、松潘等少数民族地区与长征入川的中央红军汇合 , 随后 , 中央决定 , 将红军分成左路军和右路军 , 右路军由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四军、三十军组成 。 当年4月 , 卢炳发已调至师部任司号排排长 。 经毛儿盖过草地在松潘堡座歼灭了胡宗南的守敌 , 不久 , 中央红军北上抗日 。 红四方面军四军和三十军返回毛儿盖南下 , 在天全、芦山、荥经一带作战 , 又从宝兴翻越夹金山和党岭山 , 到了道孚、炉霍等县城 。
1936年初 , 历经曲折在甘孜与贺龙、任弼时率领的红二、六兵团汇合 , 经阿坝过草地到甘肃 , 胜利到达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油画:红军胜利会师
“没有油也没有盐 , 我们找野菜和树皮用锣锅煮了吃 , 走在前面的还有野菜吃 , 走在后面的连野菜都没有了 。 ”虽然身经百战 , 但是过草地、爬雪山的长征经历却让卢炳发老人永生难忘 。 据卢老回忆 , 他所在的军队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 , 严重缺粮 , 有时一天吃一顿粮 , 甚至两天才吃一顿饭 。 没粮食就挖野菜、剥树皮煮着吃 , 战士们的皮带都煮来吃光了 。 卢炳发用草根和树皮支撑的血肉之躯 , 不断前进 , “长征时期我一共过了三次草地、两次雪山 , 中途好多战友都倒下了 , 条件真的太苦了 。 ”如今再说起这段经历 , 这位百岁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上显露出一抹痛苦神色 。
1936年 , 部队到达甘肃孟城地区 , 国民党胡宗南部向红军发起进攻 , 天上敌机也配合低空扫射 。 卢炳发吹响冲锋号 , 战友们英勇杀敌 。 这时 , 敌人似乎察觉到吹号的方位 , 便架机俯冲过来 。 刹那间 , 敌人的一枚子弹从卢炳发左袖口穿梭而过 , 拿在手中的军号被打穿 。 来不及反应自己是否受伤 , 他立即抓起一把稀泥将洞眼塞好 , 继续吹响冲锋号 。 危急关头 , 机智勇敢的七连长从战士手中接过一挺轻机枪 , 靠在卢炳发身后的树旁 , 瞄准敌机“哒哒哒、哒哒哒”射击将敌机击落 。 天色将晚 , 敌军退到山下去抢救被打落的飞机和驾驶员 , 部队趁机急行军 , 安全撤离转移 。
1937年7月后 ,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 。 卢炳发被编入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七〇团 , 留守延安保卫党中央 , 参加了陕甘宁保卫战 。 1939年 , 相继任团电台和重机枪连指导员 。 1943年调任七七〇团五连任指导员 , 在甘肃合水县大凤川开荒生产 。 1944年 , 他所在的部队改为河南纵队二支队 , 在禹州方山击毙日军20多人 , 大涨了部队士气 。 1945年8月 , 随中原一纵队二旅参加中原突围战 , 并在老河口石花街歼灭国民党五五三团 , 还参加了湖北房山、宝康、兴山等地诸多战斗 , 其间任旅直机关党总支书记和旅侦通大队政委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延安
1947年春 , 卢炳发所在部队在宝康和兴山交界处的战斗中失利 , 部队被打散 。 组织指派他化装成百姓下山筹集粮食 , 不幸被捕 , 敌人为了从他口中得到旅副政委禹品轩的下落 , 采取双脚叉开绑凳倒吊鞭打、香烧烙胸部、双鼻灌海椒面等酷刑 , 都没有动摇他坚定的革命意志 , 卢炳发佯称自己是国民党五五三团士兵在湖北老河口石花街被新四军打败后逃回来的 , 始终没有暴露身份 , 敌人信以为真 , 最终放了他 。 从此 , 卢炳发与部队失去联系 , 带着遗憾回到了家乡 , 曾先后在渠县、平昌、营山等地寻找党组织未果 。 “文革”期间 , 卢老被下放农场参加劳动 , “我没有做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的事 。 ”他坚定的革命信念一直都没有变 。
不忘初心 退休后继续发光发热“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参加红军 , 能在枪林弹雨中活下来是我运气好 , 既然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卢老的笑容灿烂而纯真 , 难以想象眼前这位慈祥和蔼的老人曾经穿梭于战火硝烟之中 , 历经千难万险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卢老与老伴的合影
新中国成立后 , 卢炳发被组织安排到大竹县公安局工作 , 先后在基层派出所、劳改股、秘书股、侦察股、预审股、看守所担任股长、所长等职 。 频繁的工作调动 , 很少顾及家人 , 他常说:“党叫干啥就干啥 。 ”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 深受领导和同事的敬佩 。 “‘清清白白做人 , 老老实实干事’是父亲常对我们说的一句话 。 ”卢炳发的女儿卢芳告诉采访人员 , 在他们兄弟姊妹的成长道路上父亲一直以实际行动鞭策和激励着他们 。 “我的二哥受父亲影响最深 , 当初也是毅然决定参军 。 ”如今 , 兄弟姊妹6人都已加入了党组织 , 并时刻牢记父亲的教导 , 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 , 默默奉献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卢炳发与公安系统同事合影(前左二)
1981年4月 , 卢老光荣退休 。 虽然年事已高 , 卢炳发还是坚持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监狱、武警中队作传统报告10余场次 , 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 , 教育激励青少年学生、干部群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 为建设美好国家努力学习 , 多做贡献 。 如今已是百岁高龄的卢老行动虽已不便 , 不能像以前一样深入基层作报告 , 但是他还是每天拿着放大镜坚持看报了解党和政府的最新动态 。
“活着就应该活出革命军人的样子来”!// //
▲卢老曾被公安部授予人民警察一级金盾荣誉章
不论是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 , 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 卢炳发矢志不渝地保持着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 将青春和激情全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 生动诠释了一名红军战士的无悔人生 。
来源: 国防时报
本报采访人员:姚晶晶、周 庆、赵 宇
编辑:小 雨
- 大清亡于刘家庙?满族人统领北洋军指挥不灵,成就袁世凯
- 考古现实版的九层妖塔,为何盗墓贼挖到第二层,就挖不动了?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看脸就知道
- 陈子昂最孤独的诗,开篇就是千古名句,可谓时势造英雄,光照中华
- 困难总能解决。但是自欺欺人,隐瞒实情,那就完蛋了| 写在历史边上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