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女护士:亲历抗美援朝,为这份职业自豪

文/图 金羊网 采访人员 丰西西 通讯员 彭福祥 蔡新洁

【导言】“护士这份职业 , 就像碳 , 它并不美 , 却能够发光、发热 , 给人温暖 , 给人希望 。 ”5月8日 , 90岁的护士吴梅珍回到服务了一辈子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和年轻护士们分享她的护理故事 。

吴梅珍

战乱中 , 农村女娃当护士

1929年出生的吴梅珍是广东新会县古井镇文楼乡人 。 1941年 , 她的家乡新会被日军占领 , 当时才13岁的吴梅珍不想当亡国奴 , 便随着自己的一位女老师“走难”(逃难) , 辗转逃亡了一个月后 , 终于到了韶关 。 当时年纪小 , 吴梅珍还想继续读书 , 补习半年后 , 她考上了广东省立护士高级护士助产学校 , 这是广东省卫生署(后来的卫生厅 , 现在的省卫健委)举办的 。 继续上学后也还在洮南 , 第一次逃到了连县 , 去了大约半年 , 后来日军没有来 , 他们又回去上课;第二次从韶关逃到了兴宁 , 在兴宁学校驻了下来 。 当时 , 学校旁边是陈纳德的第十四航空队 。

1946年7月 , 吴梅珍从广东省立高级护士助产学校毕业 , 被分配到了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 , 当了一名外科和妇产科护士 。 “当时中山大学医学院才18名护士 , 我就是其中之一 。 我是一个农村逃难出来的姑娘 , 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 , 我成为了一命技术 , 拥有了临床技术 , 有能力救人 , 我很自豪 。 ”爽朗的吴梅珍笑了 , “所以我这一辈子 , 哪里都不去 , 就待在中国 , 待在中山医 。 ”

吴梅珍

赴前线 , 她险境中救死扶伤

“毛主席在1950年10月发出"抗美援朝 , 保家卫国"的号召 , 我那时候爱看《当绞套架在脖子上》、《卓雅和舒拉的故事》 , 对上战场抗美援朝充满了热情 , 所以报名参加了抗美援朝医疗队……”吴梅珍说 , 当时中山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有15人报名组成了一支医疗队 , “我们是全国第一批民间医疗队 。 ”老太太至今仍十分自豪 。

医疗队从广州出发 , 先到武汉 , 再到沈阳 。 在沈阳时 , 15个人的医疗队被分配到了齐齐哈尔野战医院 , 没过几天 , 吴梅珍和刘凤影、李国才3人被抽调到安东 , 与河南、湖北的几位同志 , 共十二三人组成了新的医疗队 。

在安东集训待命期间 , 他们常常遭到美军飞机的轰炸 。 可大家都坚持了下来 ,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到前线去!

在经历了艰难奔波后 , 吴梅珍一行终于抵达了达平安南道一个小村庄的山沟里的前沿兵站医院 。 到达的当天晚上 , 就立即开展了手术 。 手术大部分是冻伤后干性坏死的截肢手术 。 因为最早志愿军从国内出发时天气还不是很冷 , 解放军战士全都穿着普通的解放鞋 , 这样就跑步过了鸭绿江 。 可到了朝鲜后 , 天气越来越寒冷 , 大多数人都给冻坏了 。 很多志愿军将鞋子脱下来以后 , 整个脚就是黑色的 , 把冰刮掉 , 打点麻醉 , 轻轻一掰就断了 , 就像干枯的树枝那样 。 最惨的是 , 有的人一直截肢到膝盖附近 , 人就这样残废 。 做这个手术也仅仅是打点麻醉药 , 连破伤风针都没得打 。

当时从前沿兵站接到的伤病员 , 受外伤、被子弹机关枪射中的比较少 , 更多的是冻伤冻死的 。 手术队每晚要做30-40台手术 , 诸如止血、取弹头 , 处理包扎后就将伤员送往后方医院 。


90岁女护士:亲历抗美援朝,为这份职业自豪

90岁女护士:亲历抗美援朝 , 为这份职业自豪// //

曾经有一次 , 在为一名伤员取子弹时 , 手术才进行一半 , 子弹刚刚取出来 , 突然一架美军飞机就飞了过来 , “当时李国才医生刚刚把子弹取出来 , 不能让病人的伤口就那样裸露着呀 , 他就接着缝 , 缝完最后一针 , 口罩都没来得及摘 , 就被两个朝鲜老百姓强行拖走了 。 我当时背着药箱 , 跟在他后面 。 我们刚离开 , 整个屋子就被炸塌了下来……”

还有一次 , 吴梅珍正抢救一位休克病人 , 当时急需输血但当时找不到血源 , 于是 , O型血的吴梅珍就给他输了100毫升自己的血 , “当时我们采用的是最简单的检验方法 , 就是用我的一滴血和病人的一滴血混在一起 , 看凝不凝固:如果凝固了 , 就是血型不匹配;如果不凝固 , 就可以给他输血 。 ”后来 , 因为此事 , 吴梅珍还获得了一枚三等军功章 。

当时 , 大部分的手术都在晚上完成 , 白天他们就在朝鲜老百姓家里休息 。 有一天 , 吴梅珍和同事正在休息 , 迷迷糊糊听到了飞机的声音 , 但因为太累了 , 根本爬不起来 。 这时候 , 老乡家7岁的孩子跑到屋内 , 一边推她们一边大声叫喊 , 这时候她们才意识到危险 。 吴梅珍立即背起他家的另一个3岁的孩子往防空洞跑 , 她们还要7岁的孩子一起走 , 可他却指了指门外 , 希望能够等到他奶奶一起走 , 可就在她们离开那一瞬间 , 美军的机枪打中了他的头部 , 孩子倒在了血泊中……

“如果不是他来叫醒我们 , 我们早就没命了 。 ”吴梅珍至今仍保留着当时睡觉时的毛毡、枕头和她随身携带的一个小袋子 , 上面被子弹打穿了许多个孔 。 如今 , 半个多世纪过去 , 她依然记得那个孩子的恩情 , 她无比遗憾 , 也因此而更加坚强 , 勇敢地面对此后生活中的种种困境 。


90岁女护士:亲历抗美援朝,为这份职业自豪

90岁女护士:亲历抗美援朝 , 为这份职业自豪// //

教护士 , 要给人温暖和希望

1951年8月15日 , 吴梅珍随医疗队回到广州 , 受到了医院所有人的热烈欢迎 。 当年年底 , 她被保送至华西医学院学习“护士教育” , 10个月后回到中大医院护士学校 , 从此成为了一名护理教师 , 直至退休 。

“当护士很辛苦 , 照顾别人多 , 照顾家人少 。 ”吴梅珍说 , 当时为了带教 , 她每天早上骑着自行车在中大3所附属医院往返 。 “一名好护士 , 临床业务要扎实 , 心理素质更要强 。 ”在她带教期间 , 她给护士们上的第一堂课是《护士伦理》 , 她总是对学生说:“护士这份职业 , 远不如医生引人注意 , 但一举一动都能影响到病人的康复 。 护士的微笑 , 却能带给人温暖;护士的手是粗糙的 , 它却能安抚疼痛的伤口 , 可以抚平忧愁的眉头 。 ”在吴梅珍看来 , 做护士一定要懂得控制情绪 , “要有自控能力 , 有自知之明 , 要知足常乐 。 护士就像碳 , 它并不美 , 可只要点燃它 , 就能产生光和热 , 给人温暖 , 给人希望 。 ”

作者:丰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