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国际间谍博物馆 , 在本周末开幕的展览中 , 展出了一个潜艇控制面板 , 一顶蓬松的假发 , 详细的白版图和一大块锰 , 它们组合在一起 , 揭秘了冷战时期美国的一次大胆间谍行动 。 这个代号为Azorian项目的任务 , 事关当时美国中央情报局的一项完全保密的行动计划 。 中情局委托船厂制造了一艘182米长的船 , 目的是从海底打捞沉没的苏联潜艇 。 博物馆馆长文斯·霍顿对此行动回顾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近5000米的水下发现了一艘苏联潜艇 。 让我们去偷它吧” , 我无法想象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会有这样的想法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这项为期六年的任务开始于1968年 , 当时苏联的弹道导弹潜艇K-129在太平洋的某个地方神秘失踪 。 当时的事故背景 , 是在古巴的导弹危机事件过去不久 , 美国和苏联潜艇都携带着核武器在公海上巡逻 , 为潜在的战争可能进行应对 。

一些报道表明 , 苏联潜艇的沉没是由于机械故障造成的 , 如导弹发动机的意外着火 , 而苏联曾一度怀疑美国人可能参与了破坏 。 两个月后 , 苏联放弃了对K-129及其携带的核武器的搜索工作 , 而美国就在当时 , 已经使用先进的空军技术 , 成功定位了两艘本国的沉没潜艇 , 他们在夏威夷西北方向2400公里处、水下约合4800米处发现了K-129潜艇的可能沉没位置 。 根据中央情报局解密的该项目文件描述 , 之前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从这么深的地方 , 成功地打捞出这么大和如此重的物体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尽管打捞这艘潜艇意味着可以获得大量的军事信息宝藏 , 但在美国情报部门内部 , 他们仍在考虑这样一项需要投入巨资而且风险极高的任务的成本与回报之比 。 根据文斯·霍顿的说法 , K-129的价值不仅仅包含舰载的密码本和核弹头 , 而且还有机会了解竞争对手潜艇背后的制造过程 。 如果美国知道如何K-129的声纳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 或者潜艇是如何保持安静的运行机制的 , 它们可以帮助美国提高探测它们的能力 。 文斯·霍顿解释说 , 1967年时苏联已经制造了足够多的核武器军备 , 使两国在核问题上处于势均力敌的地位 , 因此美国人极其渴望获得竞争优势 , 这也是打捞K-129可能获得的最大利益 。

中情局想出了几个听起来不太可行的办法来打捞这艘潜艇 。 其中一个建议是在海底产生足够的气体使潜艇浮上水面 。 除此之外 , 他们的想法让人想起了经典的街机抓娃娃游戏:1个巨大的爪子 , 可以抓住K-129并把它拖进一艘巨大船只的“月球池”腹舱中 。 最初该项目估计有10%的成功机会 , 当然这个成功率随着Azoria项目的实施完工而不断增加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国际间谍博物馆展出的图纸 , 1971年休斯格洛马探索者号再版的造船计划 。 在船的底部中心 , 您可以看到“月球池”的实施方案 , 巨大的爪子可以将潜艇拉入其中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在国际间谍博物馆展出的Azorian项目搜索机制图 。

从法律上讲 , 美国担心如果苏联人对美国人即将进行的潜艇非法打捞计划有所了解 , 这个项目可能会让他们面临海盗指控 。 为了避免外交紧张局势 , 并且对该行动中收集到的任何信息保密 , 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神秘的亿万富翁霍华德休斯的帮助下精心编造了一个封面故事 。 这位航空大亨宣称支持建造这艘188米长的船用于深海采矿研究 , 该船被命名为休斯格洛马探索者号(Hughes Glomar Explorer) , 1972年 , 香槟庆祝仪式和编造的新闻稿迎来了这艘船的建造 。

1973年 , 当这艘船首次从宾夕法尼亚州驶往百慕大附近海域进行测试时 , 《洛杉矶时报》注意到了这一情况 , 称这艘船“处于保密状态” , 并进行了跟踪 。 新闻人员不允许观看该船的启动 , 该船的目的地和任务细节都没有对外发布 。 公众和媒体都把这个神秘的事物归结于大亨霍华德休斯的低调和隐士风格 , 据说他甚至回避参加自己公司的董事会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接下来 , 格洛马探索者号航行到南美洲附近的太平洋 , 因为它太宽了而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 。 然后它抵达了加利福尼亚州的长滩 , 在那里装载了相当于装满20多个大篷货车的设备 , 其中包括暗室 , 纸张处理 , 核废料处理 , 用于分析K-129潜艇上的装备 。 与此同时该团队在雷德伍德市的一艘名为HMB-1的巨型浮动驳船上建造了“利爪”号(昵称“克莱门汀” , 正式名称为“捕获器”) 。 1974年春天 , HMB-1号在南加州的卡特琳娜岛海岸与格罗马探险者号汇合 。 HMB-1打开了它的船顶 , 格罗马探险者敞开了它的空心“月球池”底部 , 将巨大的钢爪带上了船 。 然后HMB-1分离返回雷德伍德市 , 这次转移并没有被公众和媒体注意到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这艘51,000吨级的驳船HMB-1是捕获潜艇的“利爪”秘密建造的地方 。 图片中HMB-1在金门大桥下航行 。

那年夏天 , 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的批准下 , 格洛马探索者号出发前往K-129沉没的地方 。 当时冷战的局势已经有所缓和 , 但两艘很可能搭载着情报人员的苏联船只密切正监视着这艘所谓的采矿船 , 当时它正在努力搜索沉没的潜艇 。 格洛玛的机组人员甚至一度在他们的登陆甲板上堆放板条箱 , 以防止任何试图让直升机着陆的企图 。 但是这次任务一直没有被对手发现 , 在利爪的控制下 , 274个重型钢管的碎片被缓缓地拖回了船上 。

经过大约一周的缓慢打捞过程 , Azorian项目终于完成了K-129的打捞 , 虽然打捞上来的只是K-129的一部分 。 根据海军历史学家诺曼·波马尔和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怀特合著的一本书介绍 , 在打捞潜艇的过程中 , 利爪号捕获器的几个抓取臂断裂了 , 这导致K-129的很大一部分再次沉落海底 。 后来的媒体报道和历史书籍中普遍介绍的是 , 潜艇中更令人垂涎的组件没有打捞上来 , 如代码室 。 传统观念中认为这是一次失败的任务 。 然而可以确认的是 , 格罗马探索者号找回了几具K-129潜艇上的尸体 , 美国人在海上为他们进行了军事葬礼 , 中央情报局拍摄了这段视频 , 并在近20年后将其交给了俄罗斯 。 巧合的是 , 这次搜索还从海底提取了锰样品 , 据称格洛玛探索者号当时对于这种物质进行了研究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如图:从 K-129 沉没潜艇上打捞上来的控制面板的一部分 。

美国国防部部长詹姆斯·施莱辛格在白宫的一次会议上说 , 美国几乎成功实施了精心设计的潜艇抢劫而不为人所知晓 。 然而在1975年初 , 作为格罗马探索者号的制造商 , 休斯的Summa公司总部遭遇了一次偶然的抢劫事件后 , 这个秘密事件登上了《洛杉矶时报》和国家电视台的头条 。 早在1973年 , 《纽约时报》著名采访人员西摩·赫什就一直在关注这一事件 , 但他还是接受了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科尔比的要求 , 对于这一事件的报道进行了压制 。 《洛杉矶时报》的报道称 , 搜索工作是在大西洋进行的 。 尽管如此 , 这已经引起苏联的足够警惕并让福特总统烦心 。 “斗牛士计划”是一项回收K-129其余部分的计划 , 但该计划显然被否决了 , 因为有关这一任务已经失败的流言四处传播 , 声称可能耗资3亿多美元 。

那年春天 , 美国中央情报还面临着一个外交困境 。 在苏联驻美国大使和《信息自由公开行动》采访人员的要求下 , 他们本来想避免直接承认 , 他们非法窃取了一艘沉没的苏联的潜艇部件 , 但他们有义务做出某种回应 。 然而美国不想让苏联难堪 , 主要是因为这样做 , 将会真的给两国外交设置很大的障碍 , 因为苏联可能将不得不“通过制裁或对美国领土发动攻击”做出回应 。 因此美国最后采取既不能证实也不能否认的态度 。 据报道 , 当年5月 , 苏联特工增加了针对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的微波辐射量 。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海底有艘苏联潜艇 , 我们去偷吧!CIA历时8年打捞K-129的故事// //

如图:中情局副局长弗农沃尔特斯当时戴着这顶假发 , 乔装打扮视察格洛玛探险家者号 。

在K-129潜艇被打捞的45年之后 , 在情报部门看来 , Azorian计划仍然是一个传奇 , 因为当时该计划听起来如此大胆和野心勃勃 , 几乎是注定要失败的 。 然而用于打捞的船还是建成了 , 这个曾被认为荒谬可笑的延伸到海底的利爪方案事实证明是可行的 , 而且它保密了七年 。 美国间谍国际博物馆将Azorian传奇定位为一次成功的创新 , 展示了如何用创造力和技术进步来解决情报界“无法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