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斩官同情秋瑾,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监斩官没答应

1907年7月15日 , 年仅32岁的鉴湖女侠秋瑾 , 在绍兴轩亭口英勇就义 。 牺牲前 , 曾向监斩官李钟岳提出三个要求 。


监斩官同情秋瑾,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监斩官没答应

监斩官同情秋瑾 , 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 , 监斩官没答应// //

(秋瑾剧照)

那么 , 秋瑾究竟向李钟岳提出了哪三个要求?李钟岳面对秋瑾的要求 , 为何只答应了两个 , 另一个不答应?

事情还得从秋瑾被捕说起 。

1907年7月6日 , 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在安庆刺杀了清廷安徽巡抚恩铭 。 随后 , 在夺取安庆枪械库的战斗中 , 徐锡麟不幸被捕 , 英勇就义 。

由于徐锡麟起义失败 , 直接导致秋瑾所在的大通学堂处于十分危险的境地 。 7月7日 , 浙江巡抚张曾杨命令绍兴知府福贵 , 搜查大通学堂并逮捕秋瑾 。

山阴知县李钟岳在接到福贵的命令后 , 心中十分的痛苦 。 他私下里和秋瑾有过接触 , 十分钦佩秋瑾的胆识和才干 。 尤其是对身为弱女子的秋瑾 , 不但能吟诗作对 , 还心系家国天下 , 大胆追求妇女解放 , 提倡民主革命 , 印象极为深刻 。

此刻的李钟岳 , 唯一的念头就是如何尽可能地拖延时间 , 让大通学堂里的秋瑾和学生们能从容撤退 。 在福贵的一再催促下 , 李钟岳才不得不在7月13日 , 硬着头皮带领清兵前往大通学堂 。

即便这样 , 李钟岳仍然还在为秋瑾考虑 。 他为了阻止清兵开枪射杀学堂师生 , 故意坐轿走在队伍的最前面 , 并在抵达现场后 , 下令“但加逮捕 , 弗许伤害” 。

秋瑾既没有逃走 , 也没有做任何抵抗 。 她已下定决心 , 为革命流血 , 从容被捕 。 李钟岳随后押着秋瑾等8人回到山阴县衙 。


监斩官同情秋瑾,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监斩官没答应

监斩官同情秋瑾 , 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 , 监斩官没答应// //

(李钟岳剧照)

福贵当夜对秋瑾进行了审讯 。 纵使福贵百般拷问 , 秋瑾始终只承认参与了妇女解放运动 , 对指控参与推翻清政府的政治革命活动 , 一概矢口否认 。 一无所获的福贵只好暂时作罢 , 将秋瑾交由李钟岳继续审讯 。

第二天 , 李钟岳在县衙提审了秋瑾 , 不但没有刑具加身 , 还对她礼让有加 , 专门为她放置了一把椅子 。 审讯的整个过程 , 就像会客般平静而礼貌 。 最后 , 秋瑾的供词只有一句话 , 这就是传颂百年的名句“秋风秋雨愁煞人” 。

福贵在得知消息后勃然大怒 , 痛斥李钟岳故意偏袒秋瑾 , 责问:“为何不用刑?”李钟岳回到:“均系读书人 , 面对弱女子 , 碍难上刑 。 ”

但李钟岳毕竟只是一个区区知县 , 能量有限 , 他无法阻止清廷杀害秋瑾的险恶用心 。

7月14日晚上 , 李钟岳接到了张曾杨的手谕 , “将秋瑾就地正法” 。

李钟岳试图做最后的抗争:“供证两无 , 安能杀人?”

但他的话不够分量 , 根本没人理睬 。 即便李钟岳“竭力阻拒 , 几至冲突” , 但仍然无法挽救秋瑾被害的命运 。

行刑前 , 李钟岳对秋瑾说到:“余位卑言轻 , 愧无力成全 , 然汝死非我意 。 ”随即“泪随声堕” , 左右之人也“相顾侧然” 。

但秋瑾却毫无惧色 , 只给李钟岳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准许写家书诀别;二是不要枭首;三是不能剥去衣服 。

李钟岳爽快地答应了秋瑾的后两个要求 , 但对第一个要求 , 李钟岳却最终没有应允 , 这又是为什么呢?


监斩官同情秋瑾,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监斩官没答应

监斩官同情秋瑾 , 为何秋瑾临刑前提的一个要求 , 监斩官没答应// //

(李钟岳和秋瑾剧照)

?其一、李钟岳没有胆量答应秋瑾 。

秋瑾被害的“罪名” , 是参与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 她在清廷眼里 , 就是个“政治犯” 。

实际上 , 清廷坐卧不安的 , 并不是什么妇女解放运动 , 而是忌惮秋瑾倡导的民主革命 。 害怕国人在秋瑾的号召下 , 掀起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 , 推翻腐朽清王朝的统治 。

因此 , 对于这样的革命者 , 清廷是不会有丝毫仁慈的 , 更谈不上同情 。 绝不会让秋瑾在牺牲前 , 还有书信存世 , 哪怕是诀别家书也不行 。

再说了 , 秋瑾如果写家书 , 还可能因此连累更多的家人 。 李钟岳不愿意出现这样的后果 。

其二、李钟岳没有机会让秋瑾写诀别家书 。

从7月14日凌晨2点 , 李钟岳接到了浙江巡抚张曾杨处斩秋瑾的手谕起 , 直到凌晨4点 , 秋瑾被押赴刑场 , 英勇就义 。 在这短短的两个小时中 , 李钟岳和秋瑾的一言一行都在福贵的监视之下 。 因为清廷已经不再信任他了 , 但福贵又不希望自己手上沾染革命者的鲜血 , 只好让李钟岳做监斩官 。

因此 , 李钟岳即便敢冒杀头的风险 , 答应秋瑾的要求 , 秋瑾也没有机会完成诀别家书 。

实际上 , 李钟岳还是为秋瑾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在秋瑾牺牲后仅仅3天 , 清廷就以“庇护女罪犯”为由 , 将李钟岳革职了 。

离任的李钟岳终日郁郁寡欢 , 对秋瑾的死始终无法释怀 , 整日不断地重复念叨同一句话:“我虽不杀伯仁 , 伯仁却因我而死 。 ”

最终 , 李钟岳因内疚而上吊自杀 。

此时 , 距秋瑾被害不过百日 。

(参考资料:《辛亥革命中的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