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

1980—2000年 从全国寄来的邮件中整理的诗八句共85首 , 现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46首抄录‘以供欣赏’

1 , 贵州

平地干戈闹若哇 , 红巾走散各天涯 , 麻阳太守麒麟重 , 永合其南江奠巴 , 五马太孑如雷吼 , 一家分为千万家 , 吾今用笔亲题过 , 世代儿孙永不差 。

2 , 贵州赫章

平地干戈闹如蛙 , 洪兵赶散名天涯 , 有人记得诗四句 , 五百年前总不差 。

3 , 贵州清岗

平地干戈闹如蛙 , 黄兵敢散各奔芽 , 五马太孑如雷吼 , 江西起籍一定巴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一家分成数百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子孙孙永不差

4 , 贵州

平地干戈闹如麻 , 红军赶散各斯雅 , 五马太孑如雷吼 , 永富劬劳江郡吧 , 一家分为千百户 , 百户分成万万家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后代子孙远不差 。

5 , 贵州省仁怀

平地干戈闹如蛙 , 皇军追赶过天涯 , 金钟唤醒是豪强 , 大渡同舟共丐帮 , 王屏惨难遭闲地 , 桃园结义万去杨 , 后人记得诗八句 , 千百年后是一家 。

6 , 贵州芭蕉坝

平地干戈闹如蔴 , 皇兵追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擁护伽蓝江战把 , 一家改成三五姓 , 一户改成三五家 , 后日记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7 , 贵州遵义三河

平地干戈闹红哇 , 红兵赶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赴麒麟江定巴 , 一家分为三五户 , 一户分为三五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不同宗祖也问华 。

8、贵州毕节

平地干戈闹如蔴 , 红兵赶散入西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历其来江垫巴 , 一姓更为三五姓 , 二家分作七八家 , 自以亲笔吾题过 , 子孙世代不得差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陈柯二姓是一家 。

9 , 贵州黄沙

平地干戈闹如娃 , 洪军追赶过江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百犬同槽浆胆粑 , 人人记得诗八句五百年前是一家 , 若人不识诗八句 , 子子孙孙位黄沙 。

10 , 贵州

平地干戈闹如麻 , 黄金感动百斤涯 , 一姓变成三五姓 , 十姓变成万万家 , 湖广入蜀种荒地 , 地内白玉开红花 , 谁人识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11 , 贵州大方

平地干戈乱如麻 , 黄洋分散骨天崖 , 一代传为九代转 , 一家分为万亲家 ,

12 , 贵州

平地干戈闹如娃 , 红兵赶一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县桥南江定巴 , 一家分为三五户 , 一户分为三五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子孙孙永不差 。

13 , 贵州绥阳

四边干戈乱如麻 , 洪兵闯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孑如雷吼 , 要拿云南姜姓娃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一家分为万万家 , 若是吾的亲骨脉 , 庐郝任祁柯同华 , 自从友谅亲题后 , 千年万载永不差 。

14 , 遵义四甲

平地干戈闹如哇 , 朝兵赶上过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五娘生下也祖瓜 , 一姓改唯三五家 , 谁人记得诗八句 , 包东禾呈是一家 。

15 , 雷家场玉皇坝

平地干戈乱如麻 , 红兵追散过西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历箕宋西蜀巴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十家改为数百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天下包东是一家 。

16贵阳

平地干戈闹肉挖 , 狂风吹善谷生芽 , 一家改成三五姓 , 一家改成三五家 , 哪人之道诗首 , 五百年前四一家 。

17 , 富顺县

平地干戈闹如蛙 , 洪军赶散各生牙 , 一戶改成三五房 , 一家分作三五家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顺綦南江垫巴 , 吾把笔来清提过 , 子孙代占永不差 。

18、贵州遵义泮水镇

干地干戈闹如麻(蛙) , 红巾起义各天崖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一户分各三五户 , 一家分成十几家 , 为人记得诗八句 , 孑孙代代永不差 。

19 , ?

平地干戈闹如哇 , 洪君赶散各生涯 , 武马太孑如雷吼永伏綦南江殿巴 , 一姓改作三五姓 , 两家分成(作)三五家 , 吾今把笔亲题过 , 子孙世代永不差 。

20 , 马坎

平地干戈乱日呼 , 洪兵赶散入川都 , 郎公同隐本部书 , 永富綦隆蹇巴涪 , 一姓更为五姓府 , 千家改作万家厨 , 真吾三院真骨脉 , 世代儿孙世无殊 。

21 , 金归

平地干戈闹如蛙 , 皇军赶走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定江南将定巴 , 自安桐梓元田坝 , 一家改为三五户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子孙孙是一家 。

22 , 麻江

皇帝干戈闹如麻 , 皇兵追过陕西崖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各州府县任谁巴 , 百犬同槽是依据 , 八大房人分了家 , 儿孙记得诗八句 , 辈辈代代是一家 。

23 , 贵州修文

平地起风乱如洼 , 皇风吹赶乱如麻 , 五马太子好雷吼 , 妻离子散各分家 , 谁人记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谁人忘了诗八句 , 翘脚烂杆不认他 。

24 , 泸州古蔺县太坪街

平地干戈乱如蛙 , 红军追赶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弟兄八人特分家 , 一户改为三五姓 , 不同宗祖也同华 。

25 , 湄潭西河

本是元朝宰相家 , 洪兵赶撒入西涯 , 棋盘石上相聚首 , 风荡河边插柳芽 , 否泰在天尤在命 , 他乡思我又思他 , 陈姓原无三两姓 , 一家改作万千家 。

26 , 贵州桐梓

平地干戈闹如麻 , 黄兵赶散各生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一姓攻作三五姓 , 一家改作三五家 , 至从今日分别后 , 子子孙孙永不差 。

27 松林坡荊竹林左家湾

平地干戈乱如麻 , 洪兵闹散各生涯 , 一家分为千百户 , 一户分作二三家 , 吾今把笔亲题过 , 世代子孙永不差 。

28 , 四川

平地干戈闹如鸦 , 皇军追赶过西牙 , 武马太了如雷吼 , 万里长城泪抛沙 , 一家追住三五处 , 一姓改成三五家 , 谁人记得诗八句 , 柯陈二姓是一家 。

29 , 贵州遵义绥阳杨桃坝

平地干戈乱如麻 , 红兵追散到西涯 , 第五太了如雷吼 , 颖祝纂南江蜀巴 , 一姓分成三五姓 , 一家分作数十家 , 儿孙记得诗八句 , 天下包东是一家 。

30、绥阳县刘家坪

平地干戈乱如麻 , 洪兵赶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重庆改为江郡巴 , 一家分为三五户 , 一户分为八九家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世代儿孙永不差 。

31 , 金水

平地干戈闹如哇 , 朝兵赶散过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五娘生下以主瓜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一家分为三五家 , 哪个记得诗八句 , 包东禾呈是一家 。

32 , 遵义习水

平地干戈闹如麻 , 红巾撞撒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有福原来江郡巴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一家改为三五家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辈辈儿孙不的差 。

33 , 高平

平地干戈闹如蛙 , 皇君赶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川北兰旗点将罢 , 一家分为三五县 , 一县分住千万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孙世代永不差 。

34 , 干河

平地干戈闹如蛙 , 洪兵追赶走溪涯 , 北海曾把金桥现 , 转会长沙认故沙 , 五风楼前插杨柳 , 满族分散不繁华 , 后人记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35 , 洗革河

平地干戈闹如鸦 , 皇兵追赶如西鸦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一家改为三五家 , 桥头插柳为表记 , 千年万代永不差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孙万代是一家 。 四川、洗革河、黔西文峰均有相似诗八句流传 。

36 贵州省仁怀

平地干戈闹如蛙 , 皇君赶散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川北兰旗点将罢 , 一家分为三五县 , 一县分住千万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孙世代永不差 。

37 , 重庆武隆

本是元朝宰相家 , 洪军赶散入西涯 。 棋盘石上相聚首 , 风浪河边插杨柳 。 流泪眼观流泪眼 , 悲伤思我又思他 。 陈氏本无二三姓 , 一家分作千万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38. 瓮安猴场镇

屋外乌鸦叫喳喳 , 贼兵烧杀要来家 。 合家老小逃生命 , 各奔前程走天涯 。 分散离久若相会 , 知者宗支难考查 。 如果真是同宗旨 , 百犬同朝乃不差 。

39.遵义山盆

平地干戈闹如麻 , 皇军追赶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赴麒麟江定巴 , 一家分为三五户 , 一户分为三五家 , 人人记得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40 , 湖北利川

平地干戈闹如嘛 , 鸿锦追赶各天涯 , 河中能有金桥现 , 扶老携幼过长沙 , 一户繁衍为十户 , 十户繁衍千百家 , 若能记得诗八句 , 陈桥二姓是一家

41 四川沪州

平地干弋闹如蛙 , 红巾追敢各分牙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寿江南基县花 , 一性取成三五姓 , 一性改成千万家 , 有人记得诗八句 , 子孙世代永不差 , 无人记得诗八句 , 由如河中水推沙 。

42 , 贵州水城县米萝镇

皇帝(平地)干戈闹如麻 , 洪军(皇军)追过陕(散)西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各州府县任谁巴 , 百犬同槽为依据 , 八大房人分了家 , 儿孙记得诗八句 , 辈辈代代是一家 。

43.金錝

地干戈乱如麻 , 洪兵闯散各生厓 。 一家分为千百户 , 一户分为二三家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顺江南江垫巴 , 吾今筆親题遇 , 世代子孙永不差

44 , 马仓

平地干戈闹如麻 , 黄兵追赶各天涯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擁护伽蓝江占把 , 一姓改为三五姓 , 五户改为三五家 , 尚若记得诗八句 , 历代子孙是一家

45 , 贵州织金:(老谱记载)

平地干戈闹如麻 , 洪兵闯散各生涯 , 一家分为千百户 , 一户分作二三家 , 五马太子如雷吼 , 永顺綦南江垫巴 , 吾今把笔亲提过 , 子孙世代永不差 。 吟诗也别各处逃 , 出走麻城孝感乡!

46 , 金车

平地干戈闹肉挖 , 狂风吹善谷生芽 , 一家改成三五姓 , 一家改成三五家 , 哪人之道诗八句 , 五百年前是一家 。

。 。 。 。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

上列诗 , 不是律诗 , 纯属打油诗 , 其内容说的纯属一件事 , 即陈姓分析逃难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关于汉王友谅后裔诗八句的简单分析// //

现将诗八句的前因作简单的分析如下

一 , 传世世次 , 今人大多自明朝初年开始为第 20 世左右 , 诗八句应成于元末明初之间 。 诗中红、洪、黄等军应为同一人 。 朱元璋平张士诚后 , 强迁苏州人户到苏北洪泽湖一带 , 此事也称“洪兵赶散” 。 但因涉及众多姓氏 , 且集中迁入一地 , 应没有诗八句的文字 。

二 , 从历史时期看 , 元末明初 , 蒙元暴政 , 汉民族遭欺压 , 故黄河、长江流域反元起义者多 。

元末起义军数以百计 , 规模较大的主要有:

1348 年方国珍于浙东台州率盐民反元 , 后降元 , 再降朱元彰 。

1351 年韩山童、刘福通率白莲教徒反元 , 明王韩山童被元捕杀 , 其子小明王韩林儿继位 ,

1355 年建大宋政权 , 1356 年迁都开封 , 同年以河南、江淮为大本营分三路北伐 , 达山西、陕西、山东、河北、北京、内蒙古、辽东、高丽(因王氏高丽军数万入中原助元剿义军 , 义军以辽东辽阳为本营两次征高丽) , 1363 年刘福通战死 , 大宋失败 ,

1366 年小明王韩林儿被朱元彰水军将廖永忠自滁州迎往应天途中于六安溺死长江中 。

1351 年徐寿辉鄂东起义 , 于浠水建天元政权 , 陈友谅率部加入 , 1360 年友谅建大汉政权 , 控江西、两湖、安徽 , 福建 , 1364 年被朱元璋灭 , 明玉珍西去重庆建大夏政权 , 控四川、汉中 , 割据至 1371 年 , 败降朱元彰 。 郭子兴 1352 年于濠州起义 , 归大宋 , 朱元璋加入 , 郭病死朱南下南京 , 1361 年小明王封朱为吴国公 , 次年朱自称吴王 , 史称西吴 。 1353 年张士诚四兄弟于盐城率盐民起义 , 后据苏州 , 建大周政权 , 1363 年自称吴王 , 史称东吴 , 曾降元复反元 , 1367年于平江被朱元彰俘至苏州杀 。 1351 年王权起义于鄂北 , 1352 年孟海马起义于襄阳 , 王、孟均被元剿灭 。 自元末大规模反元起义至明朝建立共 20 年 , 前 12 年大宋反元功绩最大、其他较小;中间 4 年大汉、东吴、大夏、西吴功绩大;后 4 年西吴朱元璋兼并统一江淮、江南 , 1367 年(吴元年)北伐驱逐元顺帝至漠北外蒙(史称北元) , 1368 年改吴为大明 , 改元洪武 , 明朝立 。

以红巾军为首的反元势力 , 在控制中原及长江流域后 , 各起义政权陆续发生内讧和相互倾轧 。 在最大势力刘福通死后 , 形成了朱元璋、陈友谅、明玉珍、陈友定、张士诚等义军割据势力 。 1362 年汉江西官员投降朱元彰 , 朱吴军占南昌 , 1363 年汉吴发生南昌之战 , 汉军近 3 个月攻城未果 , 消耗巨大 。 之后朱元彰率军自江淮南下再溯江上支援江西 。 汉吴接着发生鄱阳湖水战汉军再失利 , 汉王陈友谅中箭亡 。 汉太子陈理退居武昌 。 第二年朱吴军围武昌 , 汉二世陈理献城投降 。 汉政权灭亡后 , 陈氏一族四散逃逸 , 诗八句应为受牵连人的分手诗 。 因贵州、四川南部、湘西、江西罗霄山、湖北大别山、伏牛山、桐柏山等山地、湖泊、海岛等尚未被吴军控制 , 成主要逃往之地 。

三 , 红、洪、黄 , 兵 , 军的用词

陈友谅与朱元彰交锋互攻时 , 朱元彰仍受小明王韩林儿节制 , 称吴王 。 诗中红、洪、黄、皇字主要来源于口传 , 应理解为“吴” 。 朱明用洪武年号 , 始于 1368 年 , 晚汉政权亡之后的四、五年 。

四.诗八句涉及的人口姓氏和时间

以陈姓为中心 , 也有依附于陈姓的其他姓氏 , 即主仆关系 , 仆随主姓 。 尽管经考证有十一个陈友谅 , 从地域范围广度、事件重要性看 , 诗八句涉及的应为汉王陈友谅 , 其他的陈友谅无此影响力 。 汉王陈友谅 1363 年 8 月身死鄱阳湖作战前线 , 到武昌被围城破 (1364 年 2 月)有大半年时间 , 这一段时间朱吴军自然对汉政权根据地扫穴式的打击 , 涉及到的陈氏被迫逃离 。 诗八句应成于此段时间 , 且出自一人之手 , 之后多次分散 , 加之以口传的形式承载 , 故字词略有不同 。

五 , 汉王友谅失败后 , 整个家族要么逃离 , 要么圈在滁州和应天 , 不能在明朝做官 。 被迫逃离的陈氏不仅有友谅的近族 , 还有在汉政权为官为将的人 , 汉王关爱的其他陈姓和他姓 。

汉政权建政的九江、南昌一带 , 陈姓人口密集 , 逃离的非友谅近族也很多 。 汉王友谅直系子孙由护将、护仆护送分路潜逃 , 因容易暴露 , 自然不会有诗八句 。 其他人等 , 除官方留驻的 , 则四散 。 据此推论 , 有诗八句的陈氏不是汉王直系 , 应是受波及的陈姓人员 。

六;从各支系谱书看 , 全国共有十一个陈友谅 , 而世系也各自不同 , 陈友谅的弟兄有五个 , 八个等记录 , 而这些谱书的依据大多数来自口传和明史 , 很多谱系与三尧世系并无关联 , 这充分说明有诗八句的并不完全是汉王友谅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