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北国棉一厂:新中国的第一家国营棉纺织厂 ,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 , 曾经是纺织业的旗帜 , 走出过举国闻名的劳动模范赵梦桃 , 也走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工人出身的国务院女副总理吴桂贤 。 1951年5月5日全面动工建设 , 1952年5月17日正式投产 , 2008年10月 , 西北国棉一厂宣告破产 。 资产负债率达346.54%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建厂初期 , 第一代“开厂元老”虽然文化程度不高 , 但他们凭着那种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感谢毛主席的朴素的思想感情 , 以做了新社会主人迸发出的巨大热情 , 投入到大干社会主义的时代洪流中 , 提前建成了解放后中华人民共和国自行设计的“国营西北第一棉纺织厂” , 并在以后的创业发展中 , 创造了陕西纺织业的多项第一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在“文革”中最混乱的日子里 , 西北国棉一厂没有关一天机器 , 全厂职工自觉自愿扩台扩锭 , 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生产计划 , 1966年产值超过4500万元 , 利税超过了1800万元 。 而在“文革”结束的那一年 , 西北国棉一厂仍上缴利税1300万元 。

上世纪80年代后期 , 纺织行业经过阵痛之后 , 市场出现转机 , 逐步由买方市场转向卖方市场 , 产品开始供不应求 。 西北国棉一厂也因此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1989年工业总产值12251.88万元 , 实现利润2851.72万元 , 实现利税3702.5万元 。 1990年产值继续增长 。 在完成经济承包合同的基础上 , 两年为国家多交500万元 。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 , 位于西安纺织城的西北国棉三 , 四 , 五 , 六厂及西北一印 , 都在生活区建有可容纳数千人的露天大戏台 。 这些大戏台 , 颇似现在的多功能厅:平时可用来开职工大会 , 周末或节日就请剧团唱戏 , 放电影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而西北国棉三厂的大戏台 , 地理位置可谓得天独厚:它修建在纺正街正中心的大路旁 。 有多半个篮球场大的戏台上 , 灯光音响齐备 , 还有专人看管 。 可容纳数千人的会场内 , 有整齐排列的石凳 , 四周还有很高的围墙 。 六十年代初 , 政治运动多 , 诸如搞“四清” , “社教”等 , 每逢开全厂职工大会 , 这里就人山人海 , 气氛森严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最有趣的是 , 虽然彼时派性泛滥 , 幸喜当时的厂篮球队还是合谐团结的 。 为了备战区上的篮球联赛 , 厂体协把我们队员从各自的派性“山头”中抽出集训 。 不巧的是 , 时逢中秋 , 秋雨绵绵 , 又没有室内球场练球 。 若放队员们回去 , 再抽人可就困难 , 于是就想到了戏台 。 因为戏台有多半个篮球场那样大 , 又遮风挡雨的 。

只要在戏台边的立柱上 , 安一个高度适中的篮筐就可练习投篮及战术演练等 。 也正因为有了这“戏台球场” , 球队的训练才有了保证 。 训练开始 , 先绕戏台跑圈 , 然后苦练中远距离投篮 , 最后演练“联防”和“盯人” 。 正式比赛开始后 , “三棉”高奏凯歌 , 过关斩将 , 闯进决赛 , 与“老对手”四棉争夺冠军......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1976年”文革“结束后 , 被禁演的古装戏又恢复演出了 。 戏台 , 才又真正成了戏台 。 记得每当周至 , 户县等地的剧团来厂演出秦腔《铡美案》 , 《窦娥冤》等戏时 , 戏台的会场内早早就有人开始占前边的位子 。 人来了还不说 , 还用座垫 , 小凳子占住石凳 。 正式演出时 , 人山人海 。 而来看戏的人群中 , 又以中老年及小孩居多 。 看到在“文革”中屡屡被批的“才子佳人 , 帝王将相”又粉墨登台了 , 老年人感慨不已:“人生如戏 , 戏如人生 , 戏台 , 就该让演戏啊 。 ”而小孩子则好奇地问:“这么好看的古装戏 , 为啥就不让演呢?”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到了八十年代 , 厂里的职工文艺活动搞得热火朝天 , 差不多每年都搞一两次文艺汇演 。 而厂里的八大车间及业务 , 生活 , 后勤等部门 , 无不重视在戏台上的亮相和较量 。

记得在1985年厂里举行歌咏比赛 , 我所在的子弟中学也积极排练节目 。 比赛那天 , 当我们教工身着西服扎着领带走上戏台时 , 台下的千余名学生为我们鼓掌助威 。 当由女音乐老师领唱 , 我们合唱的《英雄赞歌》亮相戏台时 , 台下的观众都被这激昂悲壮的志愿军赞歌所感动 , 深获好评 , 捧回了奖状 。 而老伴所在的厂保育院 , 文艺人才众多 , 她们所演出的舞蹈 , 小品 , 不仅屡屡在厂文艺汇演上夺魁 , 还常被选送到市上 , 省上参加文艺调演......还颇值一提的是 , 家里还保存两张1965年文艺汇演《逛新城》的剧照 , 而剧中的“藏族姑娘” , 就是我现在的老伴 。 令人扼腕的是 , 剧中的“阿爸” , 已因病离世多年矣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如今 , 大戏台及原来的会场 , 都已被新修建的高楼“三棉一号”所取代了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而走访当年这几个纺织厂的戏台遗址 , 竟然意外发现四厂的戏台还在 , 不过已是破败不堪的了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从门口所挂的牌子来看 , 戏台这后来成了四厂液化气站 , 再后来因有天然气 , 这里也就被废弃了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不过 , 我后来发现 , 在半坡艺术区的文化广场 , 有一阶梯式舞台 , 很是不错 。

区电影放映队在这里放电影 , 广场舞比赛也在这里举行 。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西安国棉三厂老人亲笔:回忆纺织城的露天大戏台// //

而我 , 则常在这个新时代的”大戏台”上健身 , 倒走 , 延续着“人生如戏 , 戏如人生”......

来源:纺机网

免责声明: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 , 请联系删除 。

指点科技

专业纺织ERP方案解决供应商

致力于打造专业纺织ERP

纺织印染行业 , 独家点评资讯 , 请关注指点纺织E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