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7年 , 秦、赵之间爆发了两场以倾国之力火拼的大战 。 第一场是长平之战 , 秦军击败了赵、韩联军 , 前后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第二场是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 , 赵、魏、楚数十万大军击败秦军 , 还趁势收复了大片失地 。
邯郸之战虽没有长平之战那样广为人知 , 但其对列国形势的影响却大于长平之战 。 邯郸之战还衍生出了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 , 如窃符救赵、毛遂自荐、脱颖而出、虚左以待、不遗余力 , 这些事件背后无不充满着奇谋妙计和大国博弈 。
缘起:赵国毁约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九月 , 秦、赵长平之战以赵国的惨败结束 , 秦军主帅白起派人向秦昭襄王请求“益兵粮” , “欲遂灭赵”(《史记·邹阳列传》集解) 。 但第二个月(即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十月 , 秦历以十月为岁首)白起就被征召还朝了 。 对于白起被召回的原因 , 《史记》的说法是赵国派策士离间秦国宰相范雎与白起的关系 , 范雎因嫉妒白起会立下更大的功劳而向秦昭襄王进谗言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秦昭襄王老年形象
白起虽被召回 , 但秦国攻赵的既定方略没有变 , 秦军在王龁、司马梗的率领下继续对赵国发动进攻 。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占领了上党地区(今山西东南部)和太原郡(今山西北部) , 甚至还攻取了距离赵都邯郸仅六七十里的武安(今河北武安县西南) 。
赵军虽然节节败退 , 却也在拼力抵抗 。 秦军攻取武安后 , 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 从秦军进驻长平开始 , 战争已经持续了九个月 。 秦军在长平歼灭了赵军主力 , 但秦国兵卒也是“死者过半 , 国内空”(《史记·白起列传》);出现了“国虚民饥”(《战国策·中山策》)的情况 。 秦国一时半会还灭不了赵国 , 而一旦楚、魏、齐等国介入秦、赵之战 , 秦国将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况 。 战争固然使赵国处于崩溃的边缘 , 但也将秦国带进了危险的境地 。 最终 , 秦昭襄王接见赵国特使赵郝 , 开始议和 。
纵然是和谈 , 秦昭襄王也要摆出盛气凌人的架势 , 他要求赵孝成王本人来秦都咸阳以显示赵国和谈诚意 。 这下可引起了赵国朝廷的激烈争论 。 四十年前(前299年)楚怀王入秦被扣之事一直在警醒各国——虎狼之秦不可信 , 但是为了江山社稷 , 赵孝成王还是不顾群臣反对 , 赴秦和谈 。 《史记·虞卿列传》载:“赵王入朝 , 使赵郝约事于秦 , 割六县而媾 。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正月 , 秦国罢兵 。
赵孝成王回国后 , 以大臣虞卿为首的反秦派坚决反对割地给秦国 。 虞卿的理由很充分 , 秦国对赵国的进攻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 秦国罢兵并非是见到赵国惨状而动了恻隐之心 , 而是秦国已经筋疲力尽 。 现在 , 赵国要将秦军无力占领的六座城邑白送给秦国 , 并不明智 。 再说割地给秦并不能保证秦国明年就不攻打赵国 。 秦国对土地的欲望是无穷的 , 如果面对秦国的威胁 , 赵国每次都要割地求和 , 那早晚有一天赵国将无地可割 。 虞卿认为 , 与其将六座城邑割给秦国 , 不如将城邑送给齐、楚、魏等国 , 组织诸侯合纵攻秦 , 到时候还能占领秦国的土地作为补偿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虞卿
虞卿的主张再度引发了赵国群臣的激烈论战 。 赵孝成王反复权衡 , 自觉不能一错再错 , 最终采纳了虞卿的建议 , 撕毁合约 , 拒不割地 , 积极备战 。 赵国君臣“早朝晏退 , 卑辞重币 , 四面出嫁 , 结亲燕、魏 , 连好齐、楚 , 积虑并心 , 备秦为务”(《战国策·中山策》) 。 这一年 , 赵国将灵丘(今山东滕州东)送给了楚国令尹(宰相)春申君黄歇作为封地 , 建立了赵、楚联盟 。
赵国敢于撕毁合约 , 根本原因在于赵国君臣认为赵国仍然可以与秦一战 。 自胡服骑射以来 , 赵国军事实力蒸蒸日上 , 不输秦国 , 策士称“秦、赵五战 , 秦再胜而赵三胜”(《战国策·燕策一》) 。 赵国君臣对再度开战并战胜秦国 , 还是有信心的 。 当然 , 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考虑 , 就是赵人认为即使他们再度战败 , 也不会亡国 。
秦围邯郸与诸侯救赵
面对赵国的背约负盟 , 秦国自然要出兵讨伐 , 只是经历长平之战后 , 秦国也需要休养一段时间 。 赵国君臣认为秦国会在第二年发动进攻 。 不过 , 他们低估了秦国这架战争机器的运转效率 , 议和八个月后 ,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 , 秦军直抵赵都邯郸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邯郸赵王城遗址中的夯土城墙
秦军主帅的最佳人选应该是白起 , 但白起称自己正在生病 , 无法统军 , 毕竟此时白起已经六七十岁了 。 秦昭襄王年纪比白起还大 , 权衡之后 , 没有勉强白起 , 而是任命了一位叫做王陵的人为主将 。 此人在史料中仅此一见 , 也不知是沙场宿将还是秦廷新贵 。 但面对攻城战 , 纵然是名将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 《孙子兵法》说:“上兵伐谋 , 其次伐交 , 其次伐兵 , 其下攻城 。 ”进攻一方可能付出了巨大的人员物资损耗 , 但毫无所得 。 王陵就是这样 , 率军猛攻邯郸数月 , 结果败多胜少 , 损失惨重 , 不得不请求增兵 。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正月 , 秦国援兵到达前线 , 王陵向邯郸发动了一次大规模进攻 , 结果再度惨败 , 损失了“五校”的兵力 。 “校”是次于将军的高级武官 , “一校”的兵力从一两千到上万不等 , 战时人员编制比较充实 , 秦军应该损失了数万人 。 眼看王陵取胜无望 , 秦昭襄王却并不打算罢兵 , 而是决定换将 。
秦昭襄王想让白起代王陵为将 。 此时白起早已病愈 , 但他却不看好这场战争 。 白起认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 , 赵应其内 , 诸侯攻其外 , 破秦军必矣 。 ”(《史记·白起列传》)秦昭襄王派宰相范雎去劝说白起 , 白起本来就怨恨范雎 , 更加百般推脱 , 最后干脆说自己又病了 。 秦昭襄王愤愤地说:“微白起 , 吾不能灭赵乎?”于是派大将王龁替代王陵伐赵 , 结果“围邯郸八九月 , 死伤者众而弗下”(《战国策·中山策》) 。 赵国还不断出兵偷袭秦军后方粮道 , 导致秦军军心不稳 。
随着秦军的进攻屡屡受挫 , 诸侯对秦、赵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 。 最初齐、魏两国是与秦国合作攻赵的 , 《战国策·秦策三》载:“秦破马服君(指承袭父亲爵位的赵括)之师 , 围邯郸 , 齐、魏亦佐秦伐邯郸 , 齐取淄鼠(地望不详) , 魏取伊是(今山西安泽东南) 。 ”然而 , 随着顿兵坚城之下的秦军屡战屡败 , 魏国的立场开始动摇 。
当时的魏国国君是魏安僖王 , 他还有一个以谦恭仁爱而闻名天下的弟弟——信陵君魏无忌 。 两人的姐姐是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的夫人 , 平原君是赵孝成王的叔叔 。 平原君及其夫人多次写信向魏安僖王和信陵君陈述厉害关系 , 希望魏国能救援赵国 。 然而 , 这时的魏安僖王对秦国多少心存畏惧 。 想当年 , 年轻气盛的他继位伊始就与秦国开战 , 联合赵、韩 , 纠结十五万大军与秦战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 , 结果惨败 。 他痛定思痛 , 开始调整对外策略 , 对秦国基本保持着臣服或和平的状态 。 此次秦围邯郸 , 魏安僖王最初是想趁乱占领一些土地 , 后来发现秦国是真的要灭赵 , 唇亡齿寒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 在平原君夫妇和信陵君的劝说下 , 魏安僖王派大将晋鄙率军十万救赵 。
秦国听闻此事 , 立即遣使者告诉魏安僖王:“吾攻赵旦暮且下 , 而诸侯敢救者 , 已拔赵 , 必移兵先击之 。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安僖王犹豫了 , 环视诸侯 , 除齐国曾攻赵外 , 楚、燕、韩对这场战争都持观望态度 , 如果魏国过早卷入这场被战争 , 似乎并非明智之举 。 于是 , 他命令已经行至荡阴(今河南汤阴)的晋鄙停止前进 , 就地驻军 。
平原君和夫人只好再向信陵君求助 , 信陵君本就是侠肝义胆 , 更何况是去救自己的亲人 。 他发动了一批人反复向魏安僖王进言 , 但魏安僖王不仅不为所动 , 还派了一名将军去赵国 , 劝说赵国尊秦王为帝以换取秦国退兵 。 信陵君见此情状 , 便打算率门客赴赵死难 。 这时 , 信陵君曾虚左以待的隐士侯嬴进献了一条奇计 。 他先让信陵君去求魏安僖王的宠妃如姬去偷兵符 。 信陵君曾替如姬报了杀父之仇 , 如姬一直感念其恩 , 所以冒险偷出兵符 , 交给了信陵君 。 而后 , 侯嬴推荐了大力士朱亥陪同信陵君前往晋鄙大营接管兵权 。 晋鄙核验兵符后 , 仍然怀疑信陵君是否受真的受王命而来 , 不肯交出兵权 , 于是朱亥趁晋鄙不备 , 用藏在衣袖中的四十斤铁椎当场击杀了晋鄙 , 信陵君才得以接管兵权 。 随后 , 信陵君选出八万精兵 , 进抵邯郸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战国秦虎符(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魏军到达邯郸不久 , 春申君率楚国援军也赶到了 。 楚军是平原君亲自请来的 , 这其中还有个毛遂自荐的故事 。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 , 平原君赴楚求救前 , 想在自己的门客中挑选二十名随从 , 结果只有十九个中意人选 。 这时有个叫毛遂的门客自告奋勇 , 愿随同前往 。 平原君对毛遂的能力表示怀疑 , 因为他作为门客的这几年一直默默无闻 。 毛遂说 , 以前没有表现的机会 , 现在正是他脱颖而出之时 。 平原君想了想 , 就带上了毛遂 。 面见楚国君臣时 , 平原君向楚考烈王反复陈述利害关系 , “日出而言之 , 日中不决” 。 见此情景 , 毛遂持剑上前 , 以武力胁迫楚考烈王答应出兵救赵 。 随后 , 平原君、毛遂与楚考烈王歃血为盟 。 事定 , 平原君称赞毛遂:一人之辩 , 重于九鼎大吕;三寸之舌 , 强于百万之师 。
这个故事戏剧色彩浓厚 , 一些细节应该是文学创作 。 楚国出兵救赵其实是楚国的既定策略 , 去年楚国令尹春申君接受了赵国的封邑 , 就说明楚国有意联赵抗秦 。 只是在出兵的时间上 , 楚国君臣的想法和魏安僖王一样 , 都不想过早卷入 。 他们希望秦、赵两国拼得两败俱伤 , 然后他们再出兵 , 这样胜算更大 , 在未来的谈判中筹码也更多 。 这是战国时期各国惯用的手段 。
邯郸解围
魏、楚援军到达邯郸的时间 , 史无明文 , 据现有史料推测 , 大概在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八九月间 , 也就是秦围邯郸一年之后 。 有两则史料可做佐证 , 《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其十月 , 将军张唐攻魏 , 为蔡尉捐弗守 , 还斩之 。 ”这里有两处文字错误 。 秦历以十月为岁首 , 年底不应再有十月 , 学者指出 , “十”当为“九”之误 。 再有 , “蔡”应是“葵”之误 , 据《古本竹书纪年》 , “葵”又作“鄈” , 其地在今河南博爱西北 。 秦国守卫葵城的军官在魏国的进攻下弃城而走 , 逃回秦国后被秦昭襄王下令处死 。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月“张唐攻郑 , 拔之” 。 这里“郑”应作“鄈” , 也就是说魏国攻占葵城的第二个月 , 秦将张唐就把葵城夺了回来 。
既然九月份秦、魏之间已经互相攻伐 , 说明之前信陵君已与秦军开战 , 而且我们可以推测出魏安僖王应该是默认了信陵君的行为 , 并与秦全面开战 。
当楚军也抵达邯郸附近后 , 赵、楚、魏联军对秦军占据了优势 。 联军不仅人数众多 , 而且人才荟萃 。 赵军有廉颇、乐乘;楚军有景阳;信陵君门客中也有不少深谙兵法者 , 这些门客后来还编了一本书叫《魏公子兵法》 。 联军将星云集 , 秦军屡屡失利 。 史称“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 , 秦军多失亡” , 白起感慨:“秦不听臣计 , 今如何矣!”(《史记·白起列传》)又急又气的秦昭襄王再度派范雎去请白起 , 白起不想毁了自己一世英名 , 以病情加重为由加以搪塞 。 秦昭襄王震怒 , 下令将白起降职为普通士兵 , 迁居阴密(今甘肃灵台西) 。 白起则装病装到底 , 称病重无法行动 , 秦昭襄王许以暂留咸阳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白起老年形象
王龁率秦军与联军激战了三四个月 , 战争的范围扩大到太行山以东、黄河下游河段以西的南阳、河内地区 , 双方反复争夺一些重要的军事据点 。 《史记·秦本纪》载 ,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二月 , 秦军增兵汾城 。 这个汾城在黄河北岸 , 与广武(今河南荥阳东北广武山)隔河相望 。 汾城是当时黄河下游的战略要地 , 原属韩国 , 秦昭襄王四十三年(前264年)被秦国攻取 , 至此又被联军攻占 。 联军占领汾城是为了切断秦军补给 。 当时 , 秦军进攻邯郸 , 军需物资都是从渭水入黄河 , 经过黄河沿线的各个秦军据点 , 最后走一段陆路送到前线 。 沿线的这些军事据点维系着秦军的生命线 , 所以秦军才会增兵汾城 。
秦国的援兵并没有扭转前线的局势 , 十二月 , 联军对邯郸城下的秦军发起了总攻 , 秦军大败 , 主将王龁率残部逃往汾城秦军大营 , 副将郑安平率两万人投降联军 。 邯郸解围 。
听闻败讯 , 火冒三丈的秦昭襄王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 , 而是迁怒于白起 , 命其立即离开咸阳 。 白起方“出咸阳西门十里 , 至杜邮” , 宰相范雎又向秦昭襄王进谗 , 说白起心怀不满 , 口出怨言 , 于是秦昭襄王直接赐剑让白起自裁 。 白起堪称战国数一数二的将才 , 只是过于残暴 , 杀戮太重 , 然死非其罪 , 令人唏嘘 。
《战国策·秦策三》说:“秦攻邯郸 , 十七月不下 。 ”邯郸之战自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前259年)九月到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十二月 , 正符合《战国策》所说的十七个月(秦昭襄王四十八年是农历闰年) 。 某种意义上来说 , 这场战争是秦昭襄王意气用事的结果 , 秦国为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战后局势
邯郸解围后 , 战争并没有停止 。 联军主力指向汾城的秦军 , 秦昭襄王五十年(前257年)二月 , 秦军在汾城和广武之间搭建了黄河浮桥(《史记·秦本纪》称秦“初作河桥”) , 与联军展开激战 , 大破联军 , “斩首六千 , 晋、楚流死河二万人” 。 张唐、王龁乘胜攻取了魏国宁邑(今河南获嘉县)、赵国新中(今河南安阳东南) , 秦国还将新中改名叫“安阳” 。 然而 , 这几次胜利尚不能扭转秦军在总体上的失败 。 赵、魏、韩、楚掀起了“收复失地运动” 。 赵国收复了武安、太原等地;魏国攻占了“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卫之地六百里”(《吕氏春秋·应言》);韩国收复了汝南(今河南平顶山市一带)大片地区 。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
邯郸之战示意图
赵、魏、韩、楚形成的合纵联盟也日益巩固 , 秦军占领新中后几个月 , 赵军又夺回新中 , 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前256年) , 秦国再度攻打新中 , 魏、韩、楚救赵 , 秦国撤兵 。 此后数年 , 秦国虽然也不断出兵攻击各国 , 甚至还灭了东周和西周两个小国 , 但其相对衰落的势头却不可避免 。 赵国逐渐恢复了元气 , 并一直与秦抗争 , 成为合纵联盟的重要组织者和领导者;魏国军事实力迅速提升 , 十数年间 , 东征西讨 , 屡战屡胜 , “兵四布于天下 , 威行于冠带之国”(《韩非子·有度》);楚国北灭鲁国 , 西却强秦 , 南征百越 , “当是时 , 楚复强”(《史记·春申君列传》) 。
邯郸之战的失败 , 使得秦国对山东六国的咄咄攻势变弱了 , 甚至有三四年的时间秦国未对六国发动战争(前253年—前250年) , 从后来的历史来看 , 这场战争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秦灭六国的步伐 。
参考文献
杨宽.战国史料编年辑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16.
张培瑜.中国先秦史历表[M].济南:齐鲁书社 , 1987.
张良超.史记秦本纪整理与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 , 2017.
王先勇.《史记·秦本纪》“其十月”考辨[J].文献 , 2008(05).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合纵连横︱魏安僖王继位之初联弱抗强的尝试
- 国博讲堂︱孔祥星:“破镜重圆”的习俗是何时出现的?
- 颜真卿向皇帝建议追封古代名将64人,春秋战国只有8人,他们是谁?
- 讲座︱杨天宏:北洋时期民意调查中的军阀形象
- 陈晓维︱燕京大学宗教学院开创者主持的风满楼丛书
- 云南金平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矿冶遗址群
- 周运︱钱穆、顾颉刚赏识的学者黄少荃
- 访谈︱陈默:蒋介石也知道要“论持久战”,但时常南辕北辙
- 】档案春秋︱阿部规秀之死详探